王禮鋼
美術教育是指教育者通過美術手段,有機實施培養(yǎng)受教育者形成的整體性認識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種社會化行為。接受美術教育的人,其期望和學習獲得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即一種是成為美術家。另一種是接受美術文化教育,其中的重點是接受美術欣賞教育。這便構成了美術教育具有必須培養(yǎng)出美術的生產(chǎn)者與美術的消費者的特有教育特質與行為結構。換句話說,美術教育與一般意義上的教育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特質。即美術教育本質是在一般教育本質系統(tǒng)育人性,社會性,生產(chǎn)性和國際性的統(tǒng)一體之上的個體性升華。一般教育本質又是研究美術教育的邏輯起點,美術教育的發(fā)展又促進特定社會整體教育的發(fā)展。所謂美術教育本質,是指美術教育與其他事物相區(qū)別的最基本的質的規(guī)定性。美術教育的本質是一個立體結構系統(tǒng),其包括空間直感教育性(即美術靈感獲取教育,美術直感與趙興感覺能力訓練教育)、啟迪誘創(chuàng)教育性(即情感有效宣泄教育、魅力美表現(xiàn)實踐教育)和情感享受教育性(即審美欣賞意識與能力教育)。
美術教育的空間直感教育性是由美術自身具有的二維或三維空間性與視覺直觀性決定的。在美術教育過程中,除了實踐教育的一般育人特性之外,首要的是向美術學習者說明其接受有效捕獲美術靈感、加強對美術形態(tài)的直觀感覺與造型感覺能力培訓與訓練的重要性與意義。無論是專業(yè)美術教育,還是非專業(yè)美術教育,對學生關于美術的空間直感意識與能力教育,都是重要的。英國藝術評論家赫伯特·里德在1937年著的《藝術與社會》一書中講:“我們認為,某些天生素質對藝術家來說十分重要,只要擁有這種素質的兒童才可能成為藝術家?!苯又锏掠终f,南無“采用什么方式才能成功呢?……教育問題已經(jīng)顯而易見了”。所以美術教育首先必須努力引導、發(fā)掘學習者自身內在潛藏的或被外界因素所壓抑了的美術資稟(即美術天賦)。也就是說,美術教育者要積極已發(fā)學生個體內在的力量,激勵學生對其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積極的感覺、體驗與反映,促進學生以美術特有的思維和藝術認識論去積累對知我與外在客體的經(jīng)驗,并積極地選擇自我的生存理由與方式,以獲得進取的自信心和美術創(chuàng)造的力量。
其次,要有效引導、訓練學生對美術形態(tài)的感性認識,強化對學生的美術造型感覺的培養(yǎng)訓練。如要求學生用素描表現(xiàn)手法描繪“在風中動人旋律”、“一個正毛骨悚然的膽小無賴”等?!霸煨透杏X,指的是將人們對形狀,形式和色彩所形成的直覺傳輸給巖石、陶土和顏料(也包括詞匯和音符)等印象性材料的能力?!痹诿佬g教育行為中,空間直感教育性是美術教育的首要本質。它也是一半教育的育人性本質的升華和具體化。無論是美術教育者,還是美術學習者,都應充分認識此特性。進而才能找到各自深入學習、研究、欣賞美術的有效切入點。
美術教育的啟迪誘創(chuàng)教育特性,是由美術本體的追求大審美價值的視覺實現(xiàn)特質所決定的。美術作為藝術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的特殊本質之一,就是在極度想象活動中追求美的視覺實現(xiàn)。羅賓·喬治·科林伍德曾在其《藝術哲學新論》中講:“藝術是想象,但想象是活動。想象不應簡單地讓連續(xù)的意象閑散地飄過心靈,它應努力去想象和從事想象。象一個人可以想象其他任何東西一樣,也可以隨意想象;因此,雖然一個完全可以毫不費力地想象但他為了努力更好地想象就要從整體和從長遠的觀點上來更好地想象。”在美術教育中,怎樣在激發(fā)起了學生豐富的為美術所需的想象之后,在“更好地想”呢?重要的一點,九四美術教育者應及時有效的啟迪引導學生去努力探索出將其豐富想象予以外化表達的教育方法。話句話說,美術教育者應著力去啟迪、誘發(fā)學生講個體獨有的美術靈感、而又體悟的內在心靈和美術情感予以有效地宣泄、展示,并激發(fā)關于此,連極力貶低藝術的柏拉圖也認為:“藝術是對情感和我們本質中不受約束的部分的表現(xiàn)?!彪m然有藝術家說,藝術是不可教的。實踐證明,真正的藝術便是交出來的。但,這并不是意味著美術教育者在美術學習者面前毫無辦法或屋恩能夠為例。只表明,其要求美術教育者要能探索尋求獨特的、易于啟示、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科學、藝術、實效的教育方法。要成為一位真正永遠擁有良好美術教育方法的美術教育者,是艱辛的。
美術教育的情感享受教育性,是由美術作行為的外化實現(xiàn)所決定的。當觀面對特定的、凝結畫家內在情感心靈的美術作品時,能否獲得獨有的審美感覺,是衡量美術作品審美作用發(fā)揮大小的尺度。這只表明了,美術作品本身是否有刺激欣賞者的內在魅力美的問題。另一方面,一件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不是被所有面對它的觀者所能夠欣賞的。即觀者本身也存在著美術欣賞水平高低的問題。所以,作為在不斷社會化過程中的個體觀念和藝術欣賞教育。這也是除專業(yè)美術教育應重視和強調的教育內從以外的非美術教育實施的主要內容。正如里德所說:“接受藝術欣賞教育的人數(shù)應該廣泛增加。除了那些因愚鈍或精神障礙不能接受藝術教育的之外,所有人都應該參加藝術欣賞訓練。因為常識和心理學告訴我們,審美沖動這種全球兒童在一切時代都擁有的東西僅蟄伏在所謂的受教育者身上?!彼?,在美術教育的整體行為中,如何有效訓練,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享受藝術美的能力是重要的任務和內容。從而也顯示了美術教育的特殊本質。對美術作品等典型藝術美的有效欣賞把握,不僅僅是掌握了一定的理性知識就能進行的。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需要欣賞者能有較強的直觀感知、判斷、想象美術作品魅力美、優(yōu)、劣的能力。如,“一位學生可能了解藝術史上的所有事實(藝術家的生卒年月、藝術名稱和過程的界定,甚至藝術心理學),但當他看見一件藝術作品時,他卻無法認出這是一件藝術作品,也無法區(qū)分一系列藝術作品中的審美優(yōu)劣?!笨梢?,享受藝術美,也是需要經(jīng)過有效教育和訓練才行的。
綜合上述,只有充分認知了美術教育的特有質的規(guī)定性,才能更好地將美術教育這一特殊的教育社會行為進行好。但是,目前在我國重視對美術教育本質進行研究的人還是很少,本文僅是筆者對美術教育本質的探索性本質性研究。不足之處,懇請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