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遠軍
2017年12月27日,學校初二物理備課組舉辦了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安排初二物理備課組四位老師進行“世界是運動的”同課題教學研討。學校全體行政人員及物理學科的全體教師全程參與了活動,一致反映受益匪淺。對于此次活動,筆者感受頗深,尤其是對姚老師的那堂物理課回味無窮。在通過活動引領物理課堂教學方面,姚老師顯示出他的匠心獨具,展示了他出色的學科修養(yǎng)和調控課堂教學的能力。
一、“世界是運動的”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1】在“運動與靜止”教學中設計學生活動:說說誰運動了,為什么?
活動交流:學生觀察、相互討論后,一致認為1號同學與2號同學運動了。
教師緊跟著指出:你們究竟是如何判斷出1號同學與2號同學運動了,而其余兩位同學沒動呢?
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改變的過程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不變叫做靜止。
在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時,被選定作為比較標準的另一個物體,叫做參照物。
【活動2】在“運動的相對性”教學中設計學生活動①:火車到底動了嗎?
活動交流:小明看著車旁的站臺,發(fā)現(xiàn)火車一直停在站臺上,認為火車沒有動;而小華盯著旁邊另一列火車,感覺自己坐的火車動了,到底火車動沒動呢?
師生共同分析:小明選取站臺作為比較的標準,發(fā)現(xiàn)自己坐的火車相對于站臺的位置沒有改變,故得出“火車沒動”的結論;而小華選取旁邊另一列火車作為比較的標準,發(fā)現(xiàn)自己坐的火車相對于旁邊另一列火車的位置發(fā)生改變,故得出“火車動了”的結論。兩位同學之所以結論不同,在于他們選取了不同的參照物。
對于同一個物體,由于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可以說它是靜止的,也可以說它是運動的。機械運動的這種性質叫做運動的相對性。
【活動3】在“運動的相對性”教學中設計學生活動②:辨一辨車上乘客到底動沒動?
活動交流:車上乘客想知道自己動沒動,司機認為乘客沒動,而路上行人認為乘客動得很快。說乘客“靜止”該如何選取參照物?說乘客“運動”又該如何選取參照物?
【活動4】在“運動相對性的應用”教學中設計學生活動:觀看視頻:雙人跳水中,兩名運動員同時起跳,同時落入水中。
問題討論:雙人跳水中,兩名運動員的運動速度、運動方向以及二者之間的距離關系如何?若此時以其中一人作為參照物,另外一人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活動交流:雙人跳水中,兩名運動員的運動速度相同,運動方向相同,二者之間的距離 不變,此時,以其中一人作為參照物,另外一人是靜止的。
觀看視頻:加油機給戰(zhàn)斗機進行空中加油、地球同步衛(wèi)星。
當運動的兩個物體的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都相同時,以其中任何一個為參照物,另一個都是靜止的(此時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始終保持不變)。這種現(xiàn)象叫做相對靜止。
二、“世界是運動的”教學活動設計思考
對于姚老師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引領物理課堂教學,筆者想從兩方面談談教學思考。
1.挖掘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世界是運動的”的學習活動中,他刻意安排了四次學生活動及活動交流:第一次活動讓學生說一說“誰運動了,為什么”,學生根據(jù)1號同學與2號同學位置變化了,其余兩位同學位置沒變,得出“1號同學與2號同學運動了,而其余兩位同學沒動”的結論;第二次活動讓學生判斷“同一列火車到底動了嗎”,由于兩位同學選取了不同的參照物,從而得出不同的結論,進而讓學生認識到物體的運動與靜止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參照物在判斷物體是否運動時的必要性;第三次活動讓學生辨一辨“車上的乘客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反過來讓學生學會如何去選取參照物;第四次活動讓學生觀看視頻雙人跳水、空中加油、地球同步衛(wèi)星,讓學生自主獲取相對靜止的條件。通過教師設計的四次學生活動,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三次均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通過與他人交流,相互取長補短,教師再及時挖掘學生的情感,抓住學生的成功之處給予適時鼓勵,巧妙地運用語言激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昂,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引導學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教師首先要進行角色轉換,新課程體制下,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主導的角色,學生要由以前對知識的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荧@取,即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姚老師通過課前設計的四次學生活動,讓學生先主觀判斷誰在運動及誰是靜止,從中提煉出運動與靜止的定義;讓學生認識到同一列火車既可以說它是靜止的,也可以說它是運動的,從而體會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讓學生根據(jù)乘客是運動或是靜止去選取參照物,訓練學生由結論尋找條件,通過逆向思考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自主獲取相對靜止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的體驗活動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而且在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都得到了有效的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