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影
2018年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了《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其中第三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再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李沁雪得知后放聲大哭,她終于有希望擺脫離婚后前夫無端令自己背下的巨額債務……
巨額債務從天而降
2017年2月,李沁雪和男友準備婚禮時突然收到法院傳票,原來是已經離婚一年的前夫在兩人的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借債,債權人把她和前夫一起告上法院,看到210萬的巨額數(shù)字,李沁雪驚呆了……
李沁雪是蘭州一家留學中介的工作人員,時年28歲,老公袁浩比她大3歲,開了家戶外用品商店。2016年3月,李沁雪懷孕不久發(fā)現(xiàn)丈夫竟有了外遇。丈夫的出軌給李沁雪帶來了巨大傷害,不幸流產。李沁雪堅決要求離婚,袁浩只好同意。他們所住的房子在袁浩父母名下,而袁浩經營的商店他說是貸款經營,沒有盈利,李沁雪不想和他糾纏,只拿了他給的10萬元精神補償便辦理了離婚手續(xù)。
隨著時間流逝,李沁雪從離婚的陰影中漸漸走起來。半年后,經朋友介紹她認識了男友李雷。
10月的一天,李沁雪下班后走出公司,眼前出現(xiàn)一個熟悉的身影,竟是袁浩。她問他什么事,沒想到袁浩來求復婚。李沁雪斷然拒絕,并告訴他自己有了男友。然而,袁浩并不以為然,開始死纏爛打,每周往李沁雪的辦公室送花。
一個月后,李沁雪正準備下班,聽到辦公室門口人聲喧嘩,居然是同事們簇擁著袁浩過來。袁浩懷抱一束玫瑰花,在眾目睽睽下單膝下跪向李沁雪求婚。不明就里的同事替袁浩說情,李沁雪沒法解釋,但明白不能給袁浩希望,盡量心平氣和地說:“我很感謝你這么做,但是我已經有男朋友了……”氣氛變得尷尬起來,袁浩惱羞成怒,他把花扔在地上,對李沁雪說:“等著,你會后悔的!”說完他揚長而去。
沒了袁浩的糾纏,李沁雪的戀情進展順利。2017年2月,她和李雷開始談婚論嫁。就在這時,她突然收到一紙傳票,被債主告上法院。原來袁浩在他們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借債,因無法按約定時間還債,債權人把她和袁浩一起告上法院,看到210萬的巨額數(shù)字,李沁雪頓時蒙了……
官司失敗陷入絕望
李雷知道后勸李沁雪不要急:“你和他離婚一年了,他在外面借的錢能和你有什么關系?我們去找律師?!?/p>
然而,律師聽完李沁雪的情況后說:“按‘24條規(guī)定,你的官司很難打贏……”什么是“24條”,李沁雪疑惑不解。
原來,2004年我國發(f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其中第24條規(guī)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律師解釋說,“第24條婚規(guī)”的實施,是為了打擊夫妻合謀以離婚為手段,將共同財產分配給一方,將債務分給另一方,借以逃避債務的現(xiàn)象,但近年來另外的漏洞卻逐漸顯現(xiàn),這條法律保護了債權人的利益,卻忽視了夫妻另一方的利益,尤其是離婚一方的權益。所以,根據(jù)這條法律,她恐怕要被判決和前夫一起均擔210萬的債務……
李沁雪癱坐在沙發(fā)上,和律師講述了自己的婚姻經歷及袁浩幾個月前對自己的糾纏:“我拒絕他求婚沒多久,就有巨額債務從天而降,是不是他在報復我?”律師說有可能,但是需要證據(jù)。
李沁雪前去找債主——做房地產開發(fā)的某老板。老板拿出袁浩寫的借條,日期是2015年12月。他說當時袁浩要開發(fā)一條新的旅游線路,并承諾一年后連本帶利償還240萬。結果項目失敗,投進去的錢打了水漂?!袄⑽铱梢圆灰?,但210萬本金必須一分不少。”“可借錢的是袁浩,我對這事根本不知情,況且我們離了婚……”“那我不管,一切走法律途徑!”
不久,法院一審判決下來,李沁雪果然輸了官司。法院根據(jù)婚姻法24條:“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舉債,這筆債務是夫妻共同債務,除非明確約定是個人債務,或者夫妻雙方有婚前協(xié)議”,判定李沁雪承擔一半債務105萬元。
李沁雪每月收入才4000元,就是不吃不喝也得25年,這筆巨債如何承受得了!她不服判決,再次找到律師:“我要上訴!”
2017年4月,李沁雪的上訴結果出來,法院維持原判。繼而,債主向法院申請直接追加執(zhí)行,她的工資賬戶被凍結,每月只有800塊的生活費,其余全被用來還債。李沁雪悲憤交加:“我不服,我還要上訴!”此時,李雷不再支持她:“你再上訴也是輸,如果我是有錢人,二話不說幫你還債,可我也只是個打工的……”他拿出一張銀行卡,“這里有兩萬塊錢,你拿去用吧,我能為你做的只有這么多了,我們分手吧……”李沁雪沒有接受這筆錢,哭著跑回了家……
煎熬過后云開月明
李沁雪的父母是普通工人,退休金微薄,他們對女兒的遭遇也愛莫能助。從此李沁雪的日子過得窮困潦倒,800塊錢勉強夠吃飯,她不敢買衣服,不能和朋友娛樂,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李沁雪開始打探袁浩的情況,希望找到他虛假借債的蛛絲馬跡。有一次,她從一個朋友那兒得知,這巨額債務是袁浩惡意所為,就是對她拒絕復合的報復……李沁雪只好去找袁浩,袁浩卻幸災樂禍地說:“我現(xiàn)在也一無所有,不過你要是和我復婚,那就多了一個幫你還債的人。不然,你身背巨債還能嫁出去嗎?”李沁雪恨得咬牙切齒,卻拿他沒辦法,在絕望中度日如年。
2017年6月的一天,在朋友的引薦下,李沁雪加入一個“24條”公益微信群。這個500人的群里,都是因“24條”在離婚后被前夫或前妻背上巨額債務的“同命人”。群主告訴她,在全國范圍內,類似的QQ群、微信群等更是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因“24條”判決的夫妻共同承擔債務的案件,在2014年、2015年分別超過7萬件,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2016年更猛增至12萬余件,其中至少1.5萬件的被告聲稱,自己是“被負債”、對原配偶的舉債并不知情,而這些人上訴又都以敗訴告終。所以大家紛紛尋求社會力量,呼吁修改法律,實行“共債共簽”?!昂茫乙布尤肽銈?!”從此,李沁雪和難友們在煎熬中互相鼓勁,為改變命運呼吁……
2018年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了《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其中第三條內容是:“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p>
這條法律對夫妻債務的認定闡釋得很明晰,得到共債共簽和追認的是共同債務,否則看是否是家事代理,是否用于共同生活生產經營,是否是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如果最后答案是否定的,則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債務。關于“共同生活所需”,最高法院也有了明確的8個種類認定: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yī)療保健;交通通信;文娛教育及服務;居??;其他商品和服務。
李沁雪和群友們喜極而泣,一周后她再一次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
2月12日,李沁雪終于收到法院的判決,袁浩的債務屬于他的個人債務,她將不再被執(zhí)行繼續(xù)還債——因為新法的實施,她終于徹底擺脫巨債的陰影,繼續(xù)開始新的生活。
編輯/纖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