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豐慧 蔡樹花
(陜西省鎮(zhèn)安縣林業(yè)站 陜西 鎮(zhèn)安 711500)
栗仁斑點病是板栗貯藏運輸過程中危害栗果的主要病害。病果在采收時絕大部分無癥狀,但此時經(jīng)分離培養(yǎng)檢查,果實帶菌率已在40%以上,病菌處于潛伏狀態(tài)。病菌主要發(fā)生在栗仁和內(nèi)種皮上,外種皮上也顯癥狀。為防治栗仁斑點病,筆者進行了栗仁斑點病的防治效果試驗,現(xiàn)總結(jié)如后。
試驗設(shè)置在陜西省鎮(zhèn)安縣永樂鎮(zhèn)板栗林,試驗面積2 hm2,樹齡20年,樹高3.2~4.5 m,株行距4 m×4 m,郁閉度0.8。試驗林內(nèi)栗仁斑點病常年發(fā)生,危害較嚴重。
2.1 供試藥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赤峰市帥旗農(nóng)藥公司)、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安陽市生物化工有限責(zé)任公司)。
2.2 試驗方法
2.2.1 落地撿拾及時放入冷庫防治試驗。栗實成熟后,栗篷開裂,人工輕輕搖動就會振落,為撿拾方便,樹冠下平鋪塑料布,可減少失水和機械損傷,并及時放入0℃~6℃的冷庫中存放。試驗設(shè)置落地撿拾栗果,及時存放冷庫與一次打落法(CK),以單株為小區(qū),重復(fù)3次,落果撿拾后調(diào)查防治效果。
2.2.2 采后立即濕沙貯藏防治試驗。濕沙貯藏的方法:栗果采收后,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挖窖,窖深80 cm左右,寬40~60 cm,長度依需要而定。窖底鋪15 cm厚潔凈濕河沙,把栗子與濕沙混合(栗沙比1∶4),攤放于窖內(nèi),厚度40~50 cm,上面再放15 cm厚濕沙(濕沙以平握時水不下滴為度)。窖中每隔40~50 cm插1捆直徑15 cm左右的秸稈,秸稈捆下至窖底上通窖頂,以利于通風(fēng)。大雪節(jié)氣(一般在12月上旬)蓋土成丘,再加蓋柴草封窖。試驗設(shè)置濕沙貯藏和未沙藏(CK)2個處理組,沙藏30 d后調(diào)查防治效果。
2.2.3 藥劑噴霧防治試驗。試驗設(shè)置花期噴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和清水(CK)4個處理組,以單株為小區(qū),重復(fù)3次,噴藥30 d后調(diào)查防治效果。
3.1 落地撿拾及時存放冷庫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落地撿拾及時放入冷庫,好果率為94.3%,比對照好果率高出近1倍,是一項有效的防治措施。
表1 落地撿拾及時存放冷庫防治效果
3.2 采后濕沙貯藏防治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采后濕沙貯藏的栗子,其好果率為95%,比未貯藏(CK)45%高出1倍多,防治效果明顯,該法簡單易行,效果好,便于推廣應(yīng)用。
表2 采后濕沙貯藏防治效果
3.3 藥劑噴霧防治效果比較。從表3可知,花期噴藥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其病果減退率分別為90.8%、91.6%、92.9%,均在90%以上,防治效果明顯。
表3 3種藥劑噴霧防治效果比較
試驗結(jié)果表明,落地撿拾及時存放冷庫的好果率為94.3%,防治效果明顯。采后沙貯,其好果率為95%,防治效果明顯。花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其病果減退率分別為90.8%、91.6%、92.9%,均在90%以上,防治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