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哲 周親 王雅妮 秦燕
摘 要 新媒介的興起促進網絡文學傳播發(fā)展,網絡文學已經深入到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中,并對大學生閱讀習慣產生一定影響。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獻調查、 問卷調查、 訪談等研究方法,通過分析網絡文學對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影響,對高校如何利用網絡文學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提高對網絡文學作品的甄別能力、鑒賞水平提出建議。
關鍵詞 閱讀習慣培養(yǎng) 網絡文學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6.080
A Research report on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Literature on the cultivation of Reading habits of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ONG Zhe, ZHOU Qin, WANG Yani, QIN 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The rise of new media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literature. Network literature has penetrated into the lif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reading habits of college students.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literature on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habits,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use network literature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good reading habits and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distinguish and appreciate network literature work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cultivation of reading habits; network literature; college students
0 引言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人民建設文化強國的呼聲不斷加強。習近平總書記已在多個場合叮囑年輕人要把讀書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態(tài)度,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李克強總理也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這是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第五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閱讀已成為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fā)布的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86本,與歐美發(fā)達國家人均16本閱讀量相比,差距甚遠。
事實上,閱讀缺失的問題同樣存在于大學生中,截止2016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圖書借還量已連續(xù)11年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對網絡文學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武漢理工大學年度圖書借閱排行榜中,前十五名中有五本是網絡文學作品。滕海濤(2013)指出,網絡文學,即首發(fā)于互聯(lián)網,以網絡為其主要和首要傳播途徑(不排除其發(fā)表后又形成實體書,但其首要途徑是網絡),在網絡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斷得到讀者的反饋并根據讀者要求進行修正的作品。因其題材新奇多樣、內容開放自由、獲取便利等特點受到大學生的青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閱讀。但是,網絡文學資源良莠不齊,倘若不能有效甄別,網絡文學將會給大學生帶來諸多的負面影響。因此,本文通過對網絡文學進行深入了解與探究,提高大學生對不同網絡文學作品的甄別、鑒賞能力,進而利用網絡文學來提升其閱讀意愿,提高閱讀素養(yǎng),使之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大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1 調查對象及方法
為了更加真實、清楚、全面的把握大學生的網絡文學閱讀現狀,深入探究網絡文學對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影響,項目組以武漢理工大學在校學生為例,通過文獻調查法、問卷調查法與抽樣訪談法展開了一系列調查研究,通過對比統(tǒng)計分析, 探析網絡文學對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影響。
問卷主要包括大學生對網絡文學的認識、網絡文學的閱讀狀況、對網絡文學的評價與判斷和挑選網絡文學作品的依據與方法四個方面,共計單選題八道、多選題六道、個人主觀題兩道。在武漢理工大學五個校區(qū)線上線下發(fā)放問卷共400余份,回收問卷387份,回收率約為96%,其中有效問卷348份,有效率為87%。
從調查對象性別來看,此次填寫有效問卷的男性為222位,占總人數的64%;填寫有效問卷的女性為126位,占總人數的36%,與武漢理工大學學校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以調查對象的專業(yè)分布來看,分別涉及理工類、經管類、文史類等多方面,基本包括了武漢理工大學二十一個學院。訪談對象是隨機篩選的武漢理工大學學生、校圖書館管理工作人員以及大學中閱讀相關活動組織者、參與者共31人。結合以上數據,此次研究涵蓋的對象層次較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調研的有效開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研究結果分析
2.1 網絡文學已經成為大學生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348名調查對象中,有 46.8%的大學生從初中階段便開始接觸網絡文學作品,25.9%的大學生自高中時期對網絡文學作品進行了解,當然也有20.1%的大學生是從小學階段就已涉獵網絡文學作品,只有6.9%的大學生是在進入大學后才開始閱讀網絡文學作品。此外,調查顯示,在每周閱讀時間超過四小時人群中,31.1%的大學生每周有40%以上的閱讀時間所閱讀的為網絡文學作品。
由此可見,經過近二十年的快速發(fā)展,中國網絡文學已迅速積累起龐大網絡文學閱讀群體。隨著近年來互聯(lián)網和移動互聯(lián)網普及率不斷提升,我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監(jiān)管及打擊盜版力度日益加強, 網絡文學市場高速增長,并趨于規(guī)范、成熟。如今的90后大學生們對網絡文學的接觸較早,且基本已經養(yǎng)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參與度高,閱讀量大。由此可見,網絡文學已經成為大學生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
2.2 網絡文學閱讀提升了大學生對文學的興趣
據調查數據顯示,有12.9%同學受相關影視劇、游戲影響而選擇相關網絡文學作品閱讀;19.5%同學曾在閱讀某網絡文學作品后,閱讀同領域、同題材其他作品;9.6%訪談對象表示自己因網絡文學作品引導而嘗試參與文學創(chuàng)作。
如今網絡文學IP 開發(fā)已形成完整產業(yè)鏈,網絡文學IP改編的游戲、動漫、影視、網劇、圖書等系列衍生產品,市場反響較好。衍生產品受到“原著粉”的關注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對興趣廣泛的大學生群體產生影響;網絡文學作品題材新穎,涉及武俠、玄幻、刑偵、盜墓、官場、軍旅、愛情等眾多種類,對好奇心強、心態(tài)開放的大學生來說,不僅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鼓勵其更深層次參與到文學閱讀中。在廣受大學生群體青睞的同時,網絡文學提升了大學生的閱讀興趣。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作門檻低,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創(chuàng)作;讀者作者互動性強,創(chuàng)作具有開放性,給了大學生愛好者更多參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機會。
2.3 網絡文學有助于大學生情緒的調節(jié)
在項目組的調查中,關于“網絡文學閱讀的主要目的”問題,有48.6%的大學生閱讀網絡文學作品是為了休閑娛樂,47.6%隨機訪談對象表示自己會在心情不佳或考前考后等壓力過大情況下閱讀網絡文學作品。
一方面,不同于傳統(tǒng)文學的嚴肅性,網絡文學更加娛樂化、大眾化。另一方面,網絡文學以其天馬行空的想象、自由的設定,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虛擬世界,個人情感、真實思想的表達更加自由。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與眾多志趣相投的讀者一同表達自身的情緒,也可以通過選擇閱讀自己喜歡的作品,在網絡文學中尋求情感共鳴,在虛擬世界里獲得心理補償、情感滿足,以排解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宣泄情感。由此可見,適度的網絡文學閱讀有利于大學生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增加了情緒調節(jié)的方式。
2.4 大學生對網絡文學挑選有自身的看法和標準,關注其價值觀
在項目組的調查中,關于“你如何挑選網絡文學作品”問題,54.0%大學生表示會優(yōu)先考慮作家知名度,41.7%大學生表示會依據豆瓣等網站的讀者評價, 28.4%大學生會參考網絡榜單,21.2%大學生會進行章節(jié)試讀。在主觀題“如果你是圖書館管理員,你會如何挑選網絡文學作品”問題中,47.1%同學強調應當考慮網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是否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
由此可見受訪對象大學生對網絡文學挑選并非盲目的,在參考作家知名度、他人推薦、讀者評價等外在因素的基礎上,綜合考量多種因素:自身的閱讀體驗、作品的思想內涵、文筆風格等。新時代大學生個性更加鮮明,對網絡文學的挑選有自身的看法和行為主見,同時保持著對主流道德觀、核心價值觀的擁護。
3 大學生網絡文學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綜合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新媒介的興起促進網絡文學傳播發(fā)展,網絡文學已經深入到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中,并對大學生閱讀習慣產生一定影響。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分析如下:
3.1 閱讀目的娛樂化
網絡文學因其題材新穎,類型多樣,閱讀成本低而受到大學生的青睞。但閱讀的目的大多還停留在休閑娛樂以及利用碎片化時間,是課余時間的娛樂手段。一方面,當今大學生在生活中面臨著課業(yè)壓力、就業(yè)壓力以及社交壓力等,在學習生活之余,會選擇網絡文學放松心情,消遣娛樂。因此,在以娛樂為目的的網絡文學閱讀中,大學生傾向于挑選娛樂性強的作品,降低對其思想性、藝術性的要求。通過閱讀網絡文學,宣泄釋放個人情緒,并獲得了一些心理安慰和精神滿足,舒緩了心理壓力。另一方面,網絡文學中追逐市場、迎合讀者的文學作品泛濫,娛樂性強而科教意義較弱。出于商業(yè)方面原因,相關網站更傾向于宣傳、推介娛樂類網絡文學作品,也使得大學生更易接觸到此類型作品。
3.2 閱讀效率低
網絡文學有創(chuàng)作的開放性、讀者作者互動性強、對市場需求嗅覺靈敏等特點,吸引大學生參與閱讀、創(chuàng)作,其中產生大量優(yōu)秀文學作品。但也不可避免因其創(chuàng)作門檻過低,缺乏相應完整的監(jiān)督審核機制,過于追求市場利潤而造成網絡文學作品數量井噴式發(fā)展,但整體質量堪憂,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低質作品泛濫。第一,網絡作者自身創(chuàng)作能力不同,部分作者文學素養(yǎng)缺乏、寫作水平不高、個人經驗不足,創(chuàng)作的作品文筆拙劣、人物形象的塑造過于單薄、故事情節(jié)單一老套或是嚴重脫離現實、主題淺薄幼稚。第二,網絡文學寫作的開放性雖然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讀者作者雙方互動,但限制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時間。有時會因作者構思時間不足,出現人物情節(jié)前后對不上號情況。但更多的是因作品未能經過反復的修改審核,常識錯誤時有發(fā)生,甚至出現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成語誤用、語句不通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作品的質量和讀者的閱讀體驗。第三,部分作者有著靈敏的市場嗅覺,在不斷的創(chuàng)作積累中形成個人創(chuàng)作風格,但出于對商業(yè)利潤追求,耽于相似的創(chuàng)作模式。除了個別開創(chuàng)式作品外,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的追隨同一題材的重復作品。
網絡文學的相關運營商在管理網站時,會進行歸類,因為不同類型、風格,不同質量的作品有著不同的閱讀群體。但運營商并不能面面俱到,進行完整有效的篩選、分類。大學生在進行網絡文學閱讀時,受到大量低質作品的影響。關于“你如何挑選網絡文學作品”問題,選擇“圖書館推介”選項的大學生僅有8.6%,說明高校圖書館在其中的引導作用有限。盡管大部分同學都有一定的鑒賞能力,會有目的地選擇,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但受網絡排名、網站推薦等外在潮流、他人看法影響較大,挑選的成本較高,閱讀效率低。
3.3 受到不良信息影響
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自由開放、觀點新穎,在某種程度上對傳統(tǒng)思維模式和思維框架有一定的超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發(fā)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個性發(fā)展。但網絡文學也有其負面作用。當今經濟全球化、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多元社會思想、多元的道德價值取向,部分網絡文學作品價值觀扭曲、弱化道德觀念,鼓吹縱欲主義、拜金主義、大男子主義、崇尚強權藐視法制的權力觀、封建的等級觀等。雖然有助于大學生視野的拓展,但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尚不夠完全成熟.可塑性強,同時人生閱歷淺、好奇心強、文學修養(yǎng)和鑒賞能力有限,不能保持足夠的警惕性和辨別力,不能做到去偽存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易受到各種思想的影響。
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成本低,更多的人有了參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機會,涌現出許多令人驚艷的優(yōu)秀作品,但同時也有宣揚暴力、傳播黃色淫穢內容等低級趣味的作品借機混雜其中。其中的黃、暴、賭、毒等違法信息,對一些追求新奇刺激、興趣廣泛而又缺乏分辨能力、自控力較差的大學生來說,具有強烈的誘惑力,使其人生觀、道德觀發(fā)生扭曲和錯位,最終可能逐漸走向墮落,更有甚者可能走向違法犯罪之路。
3.4 存在過度沉迷現象
一些幻想類網絡文學通過展開脫離現實的情節(jié),充斥著不切實際的幻想,輔之以旨在刺激感官的描寫,以宣泄著自身的情緒,舒緩壓力。大學生沉溺于此類作品的虛擬世界無法自拔,容易產生自我封閉、懷疑人生、享樂放縱的心理意向,這種個人主義的膨脹,也極易傳染給身邊的同學,大家都以自己為中心,以自己的感受為感受,漠視他人的感受,使本來最親密無間的同學關系也變得疏遠而冷漠,從而使得集體越來越遠。
在調查中絕大部分同學都認為自己保持著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存在過度沉迷現象。但一些受訪大學生承認自己在心情不佳或壓力過大時,會在一定時期內沉迷網絡文學中,占用了大量本應用于社交、學習的時間,甚至影響了自身的正常作息。
4 高校改進建議
大學生對網絡文學有著較高的參與度和認同感,但在網絡文學閱讀中暴露出的問題不容忽視,優(yōu)質網絡文學的價值并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而且網絡文學自身發(fā)展也有很多問題。要改善當前狀況,需要引導大學生健康、有效地利用網絡文學,提高大學生對網絡文學的鑒賞、甄別能力,形成適合自身特點、健康向上的閱讀習慣。
4.1 高校圖書館及時更新館藏資源,豐富文學類館藏
圖書館是大學生閱讀資源的主要來源,發(fā)揮文學類館藏資源借閱量較高的優(yōu)勢,在豐富經典文學書籍的同時,適當增加文學價值、思想價值及藝術價值較高的網絡文學作品購置。在武漢理工2017年度圖書借閱排行榜中,前十五名有五本網絡文學作品,圖書館工作人員應對大學生的網絡文學熱進行引導,進行相關的調研,通過鼓勵申請圖書薦購、發(fā)放調查問卷等方式,研究大學生對網絡文學的興趣偏好、閱讀心理,針對性地增加優(yōu)質網絡文學作品。通過提供更多優(yōu)質作品,以達成對大學生閱讀習慣進行積極干預,使學生在圖書館進行相關閱讀同時,提高對其他類型文學作品的關注度。
4.2 發(fā)揮圖書館引導作用,利用館藏資源
針對在調查中出現不少“不知道如何挑選適合的書”和“在圖書館找不到想要的書”的情況,應加強圖書館的引導作用。一方面,圖書館內現有講座主要是指派專職教師對大學生開設文獻信息檢索技能培訓講座,提供面向科研的學術資源利用課程,圖書館應在現有的培訓課程基礎上,加強新生入館教育,增加基礎閱讀技能輔導講座。結合課堂講授、官方網站提供課件、圖書館發(fā)放科普手冊等多種方式,使學生能夠在眾多閱讀資源中有效地選擇讀物,提高自身閱讀能力,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建構自身知識體系,發(fā)揮閱讀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圖書館還應方便圖書薦購流程,加強與學生溝通,以學生需求為主;及時更新圖書信息,在網站或圖書館新書區(qū)宣傳。
4.3 引導大學生提高鑒賞水平,甄別能力
面對浩如煙海、良莠不齊的網絡文學資源,大學生應當提高自身的鑒賞水平,對其進行是非、真?zhèn)?、?yōu)劣的甄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梢蚤_設相關網絡文學鑒賞課程,針對網絡文學產生發(fā)展、載體特征,引導大學生深入認識網絡文學的意義與局限,指導大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與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聘請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學者來學校舉行讀書專題講座,傳播科學的閱讀方法、閱讀理念;圖書館在擴充優(yōu)質網絡文學作品資源的同時,也積極引進相關文學評論資源,通過新書推介會、作品展、書友會、讀書會等方式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讀書交流、鑒賞活動。
相關活動不僅僅限于個別專業(yè)內部、社團內部、或圖書館區(qū),流于形式,更要加大宣傳力度,走進教學區(qū)宿舍樓區(qū),鼓勵更多同學參與,定期開展,發(fā)展為圖書館常態(tài)活動,學校特色文化。這既滿足了大學生的社交需求,也開闊大學生的眼界,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大學生對網絡文學作品的甄別能力,養(yǎng)成更加理性科學、積極自主的閱讀習慣,成為能夠獨立思考的網絡文學受眾。
4.4 重視相關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大學生網絡文學閱讀的心理特征,高校應開展相關心理教育教育,指導大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與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控能力,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影響。針對閱讀網絡存在的逃避現實、過度沉迷行為,學校心理專家、輔導員、學生等聯(lián)手,共同做好對過度沉迷大學生的幫助、輔導工作。再者,高校應推動心理健康課程建設,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大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能夠運用心理知識自我調適,自行緩解壓力。(下轉第188頁)(上接第183頁)
武漢理工大學自主創(chuàng)新研究基金,學生自主申報項目
課題名稱:網絡文學對當代大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作用之探究——以武漢理工大學為例(2017-WY-B1-12)
參考文獻
[1] 閆松.“全民閱讀”第五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8-03-23(001).
[2] 第十四次國民閱讀調查:2016年人均閱讀7.86本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18):3.
[3] 滕海濤.網絡文學的定義研究[J].文學教育(上),2013(10):145.
[4] 閔倩倩.網絡文學發(fā)展對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影響分析報告[J].大眾文藝,2017(5):267-268.
[5] 林小勇.高校圖書館對大學生網絡閱讀的指導[J].圖書館學研究,2008(1):91-93+90.
[6] 徐海燕,蔡燕飛.網絡文學的價值取向對高職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J].湖南冶金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9(4):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