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晨 2005年出生于廈門,現(xiàn)為廈門外國語中學學生。在《中國校園文學》《少年文藝》等雜志發(fā)表童話、小說、繪本故事多篇,多次榮獲全國青少年寫作類大賽獎項。2017年,出版繪本故事《最佳導演》。
很多年過去了,爺爺?shù)哪翘桌戏孔?,還終年靜臥在一片水泥叢林里。身邊的高樓大廈鋒芒畢露,可就是這樣一棟老房子,在時間的洗禮中依然保持著一副溫文儒雅的模樣。記憶中,爺爺總是坐在一片爬墻虎武裝起來的綠山墻下,悠閑地聽著鳥兒的歌唱。
什么樣的人住什么樣的房。爺爺年事已高,站在房前,讓人很難不把這張皺紋縱橫交錯、皮膚枯黃松垮的老臉與那布滿裂縫、油漆泛黃且斑駁陸離的墻面聯(lián)系在一起。棕色的瓦片因終年積灰而變得有些蒼白,但每到清晨,陽光灑下,還是會顯出往日的“革命本錢”。不銹鋼窗框上的鐵漆已掉了不少,聞一聞還有鐵銹的氣味。老房子的各處都盡顯老邁,盡管如此,綠山墻上探出頭來的爬山虎,墻根上的無名灌木,卻都一個個枝繁葉茂,盡顯青春活力,宛如一位神奇的畫家用一支綠色的記號筆給老房子勾出了棱角,古樸中透著清新和生趣。就在這個小天地里,喜歡晨讀的爺爺總會坐在一把小木椅上靜靜地看報——晨光,綠山墻的葉子,爺爺?shù)膫扔?,成了我記憶中最美的一幅畫?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9/18/qkimagesmewemewe201818mewe20181802-1-l.jpg"/>
午后,陽光透過窗戶照進爺爺?shù)姆块g。老人家嘛,連房間都裝飾得古色古香,入眼便是一張木桌,一看就知道十分厚重,上面有幾道墨印,爺爺常在這張桌上練字,真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房間風水極好,縱然屈居“叢林”之下,在午后也總能收獲好幾個小時的柔柔陽光,桌上反射著一片柔和的黃色光暈,木地板、紅木沙發(fā),到處都氤氳著絲絲暖意,連陽臺吹來的風也是輕飄飄的。
綠山墻正對著美麗的筼筜湖。傍晚,夕陽給綠山墻的葉子鍍上一層金色的輕紗,白鷺掠過湖面時蕩起一圈圈漣漪,水光反射到墻面,金色的葉子隨之蕩漾起來,老屋愈發(fā)顯得莊嚴肅穆。那時候,我常和鄰居家的小男孩一起去老房子前的筼筜湖邊玩,一起拽著大榕樹的長胡須,拼命地拔呀拔,好像在拔人參似的;而爺爺呢,在膝蓋上攤開一個速寫本,不停地畫呀畫,畫中的景物永遠都只有那么幾個:我、榕樹、綠山墻的老房子。我便傻乎乎地問:“爺爺,你為什么這么喜歡這綠山墻的老房子???里面有精靈嗎?” 其實,我小時候最喜歡來玩的地方也就是爺爺家的這棟老房子,我要么會和鄰居小伙伴到處撒歡,要么會拉著爺爺?shù)氖衷谥車奶幱问?。爺爺笑著回答:“你猜猜?”我似有所知,卻又講不出所以然,就呆呆地望著那棟綠山墻的老房子,我想里面一定住著個讓爺爺著迷的精靈,要不然,就一定發(fā)生過一個美麗的故事。
時光荏苒,爺爺?shù)念^發(fā)一天天少了,那些爬墻虎卻愈發(fā)把老房子包裹得更嚴實了。鄰居家的男孩早已搬走。那個拔榕樹胡須的小女孩現(xiàn)在天天趴在書桌上挑燈夜戰(zhàn),我腦海里的那棟老房子、那面綠山墻漸漸被山一樣高的書本所埋沒……
偶爾,我會去老房子看看,爺爺欣喜的笑容和綠山墻的葉子一樣婆娑,一樣耀眼,只是,在綠山墻蔥翠的底色前,爺爺?shù)拿嫒萦l(fā)顯得滄桑,我的心里愈發(fā)不是滋味。偶爾在寫完作業(yè)后,我會緩緩想起那泛黃的畫面:綠山墻的老房子、一縷縷陽光、爺爺、我不復存在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