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學
托物言志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將其用于寫文章,就是借助對事物某種特征的著重描述,從而寄寓情懷、表現(xiàn)心跡以及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感悟的寫作方法。它常常運用比喻、擬人、象征等手法,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來凸現(xiàn)自己的志向和意愿。要寫好這類文章,必須掌握好“物品”與“情志和意愿”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情志和意愿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情志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依托物品來表達自己的意愿。例如,描述石灰“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特征,是以石灰作喻,表達人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的節(jié)操;描述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特點,是為了凸現(xiàn)人的不堅貞不屈、鄙棄流俗,生則高潔,死亦芳香的情志。
再如,所依托事物為牛,因為寫作時描述、探究的習性特征不同,就可以表現(xiàn)不同的主旨和情志:
描述?!耙徊?,十步,百步……總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目的地”的特征,可以表現(xiàn)行遠自邇,欲走向理想的目標,或者必須踏踏實實、持之以恒的主旨;
描述?!翱偸锹犎伪摅住⒉晦o勞苦地耕耘,從而迎來金秋的收獲”的特征,可以表現(xiàn)欲取得豐碩的收獲,首先要不辭辛勤地耕耘的主旨;
描述?!懊鎸墒车牟荨还苁茄虿?、篙草,軟草、硬草,首先是‘拿來,然后一概吞入”的特征,可以表現(xiàn)只有要兼收并蓄、為我所用,才能壯大自身的主旨;
描述?!翱偸菍Σ蓊愂澄镞M行反復的倒嚼,才慢慢地有選擇地消化吸收、汲取營養(yǎng)”的特征,可以表現(xiàn)反復思考、認真比較,才能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主旨;
描述?!俺l(fā)出深情呼喚,才偶爾要揚一下頭外,牛似乎與‘趾高氣揚無關;它走路低頭、進食低頭,勞作低頭——越是用力,越埋頭埋低低”的特點,可以表現(xiàn)出勤奮勞作者是無暇矯首、招搖過市的主旨。
樹根(節(jié)選)
[日] 和辻哲郎
盡管住所青松環(huán)繞,可我?guī)缀鯊奈聪脒^松樹根在地下的情形;仿佛美麗的、紅褐色的樹干和淡綠潔凈的松針,就是我所熟知的松樹的全部。每逢下雨,樹干就變得深沉而潤澤,顯現(xiàn)出鮮潔的顏色;綠葉宛如被珠淚潤濕,愈發(fā)善感多情。雨過天晴,陽光普照大地,如清晨時的爽快之情洋溢于樹色和光海之中,令人感到生之喜悅在歡欣跳躍。這時,可愛的群鳥鳴聲清脆,交相啼囀,愉快地穿梭在綠葉之間——這就是我所熟悉的松樹。
然而有一天,我佇立于松樹叢生的削平了的小沙丘前,看見了深深扎進沙中的縱橫交錯的樹根。地上和地下的樣子是多么不同?。∨c樹干、樹枝和自由伸展的針葉相比,地下的樹根似乎竭盡全力在苦悶中戰(zhàn)斗、掙扎;那數(shù)不勝數(shù)、粗細不一的根須,比地上枝干的總數(shù)還要多,縱橫交錯,像女人的亂發(fā)。我以前就知道地下有這樣的根,但當我親眼目睹這番情景時,還是不由得被一種驚異之情所震撼??耧L呼嘯時,我曾聽到過松樹痛苦的呻吟;在干燥炎熱的天氣持續(xù)了月余之后,也曾見到過它們痛苦的面容??墒?,只要等狂風和燥熱一過,它們的聲音便不再哀切,憔悴的面容也即刻恢復了原有的快活,很少留下痛苦的痕跡。而且,它們一天也沒懈怠過那不為我們所見的地下活動——也只有在經(jīng)歷了這番辛勞以后,我們才能見到那美麗的樹干、針葉,和在五月薰風吹拂下飛揚的綠色花粉。
從那時起,不光是松樹,我對所有的植物產(chǎn)生了由衷的親切感。它們與我們一同生息。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但對我而言,卻又是那么新鮮。
一天,我登上了高野山。當我爬上不動坡時,一株株、一行行,粗大的柏樹使我沉浸在無可言喻的莊嚴情感之中。這是個陡峭的山坡,和外郭山脈相連的群山將它與平原斷開。山頭上,飽經(jīng)了幾個世紀風霜的老樹,堅如磐石,不可摧折,以巨大的力量毫不動搖地參天而立;樹與樹之間洋溢著生命的氣息,迫人肌膚。我從心靈深處感受到深沉的興奮之情。
我的目光立刻移向了老樹的根。地下激烈的苦斗已經(jīng)明顯擴展到了距地表一尺高的地方??雌饋?,這山的土層不厚。為了支撐那亭亭巨干,粗壯堅韌的樹根正竭盡全力伸向四周,緊緊抱住地下的巖石——它們在瘠薄的地層中同臨近的伙伴縱橫交叉、盤根錯節(jié)的情景,僅憑想象就足以使我們驚詫不已了。
的確,山上的每一寸土地無不充滿了頑強搏斗的生命力。雖然我們的肉眼不曾看到過它,但卻能感受到一種靈氣。這其中自有一種威嚴,帶著神秘的影子,令我們不得不肅然起敬。
在老樹面前,我為自己根底淺薄而感到羞愧。我發(fā)誓從此要埋頭于“地下的奮斗”?,F(xiàn)在意識到這點,還不算太晚。
想要茁壯成長,就必須穩(wěn)固根基;不要只顧拔高,要努力向下扎根。
(摘自《日本散文經(jīng)典》,有刪改)
這是一篇經(jīng)典的托物言志美文。作者先從眼睛所易見的松樹特征說起,說它們似乎是人們所熟知的美麗的全部。特別是在雨天,樹干的深沉而鮮潔、樹葉的濕潤而多情,激發(fā)人感受生之喜悅和美好。接著用“然而”一轉,著重寫不常見到的“深深扎進沙中的縱橫交錯的樹根”特征。作者不吝筆墨,運用了對比、擬人、比喻等修修辭方法,描寫樹根的“竭盡全力在苦悶中戰(zhàn)斗、掙扎”“縱橫交錯,像女人的亂發(fā)”,是它們在地下的堅忍辛勞、不懈奮斗,解除了地上松樹的呻吟、痛苦,從而“恢復了原有的快活”,贏得了美麗和驕矜。之后作者巧用過渡,由松樹推及到其它植物,并著重敘寫了“一株株、一行行,粗大的柏樹”,同樣運用對比、擬人、比喻等修辭,寫地面上柏樹所以飽經(jīng)風霜、參天而立般的生機盎然,源于地下樹根的縱橫交叉、盤根錯節(jié)的堅忍奮斗。最后,文章以對偶句作結,卒章明志,揭示出成長與根基、高度與深度的哲理。
黑土禮贊
吉林松原市二中 張弛甫
可能是生在東北,看慣了黑土的緣故,我熱愛家鄉(xiāng)的黑土地。黑土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家鄉(xiāng)的黑土!
黑土沒有絢麗的色彩,只有單調(diào)的烏黑;黑土沒有美麗的傳說,只有永恒的厚重;黑土沒有浪漫的詩意,只有無言的樸實;黑土沒有鉆石珍珠的珍貴華麗,沒有月亮星星的迷人光輝,甚至于它連名字都很不起眼——黑土。
然而,家鄉(xiāng)的各個角落都會出現(xiàn)它的身影,東北的各種生物都需要它的哺育。它太平凡了,以至于人們往往忽視了它的存在。它默默地奉獻自己的一切,但從古至今,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稱贊過它?在生活中,它只是個陪襯的角色,獨自付出,任別人在身上踩踏,從不吭一聲。于是,儉樸、平凡、普通成了它的象征。
偶然躺在草地上,閉上眼,嗅著自然的味道。驀地,一股潮濕的清新香氣躥入鼻中。哈,肯定是什么美麗的花!可睜開眼,卻發(fā)現(xiàn)是農(nóng)民伯伯新翻的一壟壟的黑土。我開始懷疑自己的嗅覺,小心翼翼地湊上去,又是一陣濃烈的氣息,混合著青草和野花的香彌漫開來。黑土怎么會有清香?哦,我明白了,開春了,它已做好了孕育農(nóng)作物的準備,它是想將自己無怨無悔地奉獻給人類的快樂盡情釋放出來!是啊,再平凡的事物也會有屬于自己的芳香,就像黑土一樣,清淡而醉人。
世上那些自謂高貴的人往往鄙視黑土,鄙視它們的樸素與單調(diào)??墒牵藗兛稍脒^,沒有黑土,蔥蘢的植被何以萬紫千紅?沒有黑土,豐收的五谷憑什么獲得?沒有黑土,美味的菜肴該又從何而來?沒有黑土,生活在這里的父老鄉(xiāng)親靠什么生存繁衍?是黑土用它們的養(yǎng)分,無私地哺育世間萬物,就像面朝黑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奮力耕耘、不避辛苦,任勞任怨、不思回報,用血汗養(yǎng)育我們,卻從未叫一聲苦、喊一聲累。那些默默奉獻的人和黑土一樣,骨子里流淌的是謙遜、堅強、無私的血!我們又有什么資格輕視他們?我們應該有的只能是敬重和仰望!
因此,我贊美家鄉(xiāng)的黑土,贊美它的博愛無私,贊美它的樸質(zhì)謙遜,贊美它的堅強厚重。如果有來生,我愿做家鄉(xiāng)一塊小小的黑土,暗放馨香,奉獻一生。
這是一篇運用了托物言志手法的作文,作者由黑土的厚重、樸實、平凡、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的形象特征,聯(lián)想到了父母以及那些默默奉獻的人,進而禮贊了博愛無私、樸質(zhì)謙遜的精神和堅強厚重的品格。緣物及人、托物言志,由自然而社會,留心事物,思考人生,可見小作者是個生活的有心人。文筆細膩流暢,句式整齊,運用擬人、排比、對比、反問等修辭,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
成千上萬的蜂兒攜帶著它們的尖刺氣勢洶洶地殺來??陕奖橐暗闹参飬s綻開了它們的“笑臉”——用一簇簇嬌艷的鮮花來迎接這些“不速之客”。結果,一副和諧、寧靜、美麗的自然景色出現(xiàn)了:蜂兒在植物間忙忙碌碌,替它們采花授粉,而植物又提供芳香的花蕊,讓辛勤的蜂兒釀蜜。
要求: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不少于800字的托物言志類文章。
可從以下角度立意構思成文:
(1)蜜蜂角度:①認準目標,就要矢志不移,努力拼搏,展現(xiàn)不屈的人生;②與其將他人看做對手甚至是敵人,不如相互合作,走向共贏;③成功有時并不完全取決于實力,態(tài)度有時顯得非常重要;④處理問題要有合適的方式方法,否則事與愿違,功敗垂成。
(2)植物角度:①人要學會寬容,善待他人,快樂自己;②用微笑譜寫一曲和諧的歌;③接納,讓生命更美麗;④包容讓明天更美好;⑤敞開友善的懷抱。
(3)綜合角度:①合作才能共贏,敵對導致兩敗俱傷;②生命因合作更精彩;③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真誠與信任中“抱團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