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Fory
【適用話題】分工與合作 權(quán)力和地位 影視和歷史
看古裝劇時,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吏部侍郎、兵部尚書等官職。那么,這些官職都負責些什么?相當于今天的什么職位呢?
其實,無論是吏部還是兵部都屬于六部之一。六部,是古代行政系統(tǒng)的主體結(jié)構(gòu)。這些部門在秦漢時期就有了雛形,不過,從隋唐開始,六部才真正被當作制度確定下來。
六部的排序是吏、戶、禮、刑、兵、工,這個排序有很大的講究,越靠前的實權(quán)越大、地位越高。其中,每個部門的一把手叫作尚書,二把手叫作侍郎。他們相當于今天的部長和副部長。不過,部長也不一定就比副部長強,比如,由于吏部的重要性遠遠大于工部,所以,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工部尚書可能還要倒過來拍吏部侍郎的馬屁。
而在古代,吏部之所以這么牛,是因為它掌握著人事權(quán)。吏部有些類似于今天的組織部,所有官員的任免和獎懲,很大程度上是由吏部來決定的。當然,像巡撫這種省部級領(lǐng)導肯定不是吏部能直接任免的,但吏部卻可以進行提名和審核,影響皇帝的最終決策。
除了管人,管錢也同樣重要。六部中,負責管錢的部門就是戶部,類似于今天的財政部。不過,古代部門的分工并沒有今天這么詳細,實際上,除了管錢之外,戶部還要負責民政、人口戶籍、國土資源、稅收等工作。
排在吏部和戶部之后的是禮部。禮部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有兩件大事需要它來干:一個是負責全國的思想教育,這有些類似于宣傳部的工作。另一個是負責全國的文教事業(yè),這類似于今天教育部所做的工作。
接下來是刑部,表面上看,刑部的權(quán)力非常大。既是警察,又是檢察官、法官,同時還管理著監(jiān)獄,等于把案件的從頭到尾全部接管了。不過,在實際運行中,刑部的許多權(quán)力還是受到限制的。比如,有的案件皇帝會插手,或是安排其他部門的人一同會審,死刑判決也往往需要皇帝的御批。
第五個部門是兵部,這里你可能會有疑問:兵權(quán)不是核心權(quán)力嗎?為什么兵部只能排在第五呢?這是因為兵部其實并不掌握所有的兵權(quán)。兵部只負責軍隊的后勤保障,官兵的職銜和撫恤以及軍隊的日常訓練等職責。真正的調(diào)兵權(quán)和指揮權(quán)兵部是沒法插手的。
排在最后的是工部。工部負責全天下的工程,水利、土木、制造無所不包。放在今天可以說是權(quán)力很大的。但可惜的是,在古代,農(nóng)業(yè)才是國家的根本,工程建設(shè)并不是國家的支柱產(chǎn)業(yè)。而且,工部只是單純的技術(shù)工種,完全不涉及政治核心,自然也就被邊緣化了。
(摘自微信公眾號“懵逼的歷史”)
【素材分析】六部雖統(tǒng)稱為六部,但一碗水卻并沒有端平,管人的吏部和管錢的戶部就比沒什么實權(quán)的工部重要得多。古裝劇每個人都看過,不少人也都愛看,但殊不知里面還藏著很多有趣的歷史知識,可見只要細心觀察,生活中處處是知識。
NEW視野
【明朝“南六部”】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改南京為留都。南京除了沒有皇帝之外,其他各種官僚機構(gòu)的設(shè)置完全和北京一樣。南京所設(shè)立之六部稱“南六部”。雖同有一套職官,但多安置閑散退休或被排斥的官員,其職權(quán)遠不如北京六部。所以,南京各官自成一種勢力,與北京明爭暗斗,兩京官員迭為消長,操縱朝局。這是明代的一種奇特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