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錫容
摘 要:如何構建新型的家校關系,對于學校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甚至成為制約學校發(fā)展的瓶頸,利用好家長學校的資源,搭建好家校平臺,提升學生、家長的品質教育,促進教師個人專業(yè)化發(fā)展,提升學校的品牌建設,達到家校共育雙贏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新型農村;撤并;研究
一、有針對性地開展家校調研,尋找突破口
1.學?,F(xiàn)狀分析
增城區(qū)清燕小學是由荔城街太平小學、西瓜嶺小學、光明小學、五聯(lián)小學四所農村小學撤并而成,于2009年9月1日正式使用,至今已經有8年了。學校配備校車接送服務,師生中午在校用餐,中午開展午休服務,下午開展托管服務?,F(xiàn)有教學班22個,學生935人,現(xiàn)有教師60名。學校致力于打造幸福教育特色,以“讓每一位孩子幸福成長”為辦學理念。學校師資配備中,大多來自于周邊農村學校,人均約43歲,有點老齡化,教師的工作活力不足,學習動因欠缺;學生70%以上來源于周邊農村,部分學生是統(tǒng)籌生及外來工子女,學生家庭教育相對較落后,孩子的個人素養(yǎng)參差不齊,以上兩點直接制約著學校的發(fā)展。
2.落實家長問卷調查分析,在數據分析中找突破口
在家委會、家長會等兩會中落實家長自身家庭情況調查(年齡、學歷、工作單位、家庭教育等),并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滿意度評價。學校在收集整理調查問卷數據時發(fā)現(xiàn),家長的學歷水平嚴重偏低(本科2.7%,大專7.8%,高中14.6%,初中及以下74.9%),負責陪伴與孩子教育的人員(老人家54.6%,媽媽31.7%、爸爸9.4%、其他4.3%)多數是老人,孩子參加校外興趣班較少(有參加的13.6%,沒參加過的78.2%,時而參加的8.2%)……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學校思考如何開展家長學習、培訓、輔導,給需要幫助的這一部分的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策略,對孩子更有效地開展家庭教育工作,家長直接影響孩子的習慣品質、生活準則,讓學校對孩子教育貼切配合,實現(xiàn)家校融合教育。
二、平等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責任模式
家庭教育是社會參與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由長輩、家長、孩子(服務對象)組成,家庭教育的影響力是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自然而然進行中形成的,學校教育在規(guī)則要求中規(guī)范其行為教育指引,在孩子成長路上,家庭教育影響力遠比學校教育更具權威性及實效性。
那么,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家長承擔的教育職責權重(50%),至關重要;學校教育承擔權重(50%),導向性配合教育。家庭教育是否到位直接影響學校教育的效果,學校教育是延續(xù)家庭教育的規(guī)范補充,家校合作開展著一種雙向的活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要相互配合,更加完善地促進服務對象(學生)的發(fā)展。
三、構建新型的家校合作工作型模式
家校工作在學校工作中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幸福教育之路,制約著學校的發(fā)展的瓶頸所在。只有實實在在地處理好家校合作關系,推動家校合作發(fā)展,打造家、校、社一體化教育,才能讓家校教育工作充滿活力與生機。
1.學校構建家庭教育主體,做好頂層規(guī)劃
把學校行政班子扎實推進家校工作研討放在學校發(fā)展的首位,明確規(guī)劃好家校工作教育主體職責,建立家長學校管理模式(家長學校管理機構→家委會→組織家校活動)。家長學校由校長主持工作(定制發(fā)展方向),德育副校長分管家校工作(制定家校工作發(fā)展規(guī)劃、管理目標、促進家校隊伍建設),德育主任、輔導員策劃家校工作(制定家校工作計劃、實踐活動措施),中隊輔導員直接開展家校實踐管理工作(直接開展家校教育工作)。
2.構建三級一組家校合作模式,規(guī)范家校工作制度及保障機制
一級梯隊:班級家委會。在每一學年初由各個班級家長通過填寫申請表自薦加入班級家委會,再由家長、正副班主任審議通過三位家長成為班級家委成員,并在家長微信群中公示通過,任期為兩年。(家委成員制定本班家長管理工作制度、微信群制度、開展活動制度等)
二級梯隊:級組家委會。在班級家委成立的基礎上,集中級的全體家委開展級組家委競選,由級長組織家委競選活動,提交競選申請表→集中競選宣言→現(xiàn)場投票→成立級組家委成員,每級五位家委成員,聘期兩年。(年級家委內部分工,年級自主管理,統(tǒng)籌策劃年級活動)
三級梯隊:學校核心家委會,在各級家委中通過學校家校管理機構統(tǒng)一公開競聘、考核,選出學校核心家委成員六名,聘期兩年。(學校核心家委會成員參與監(jiān)督學校教育教學各項工作,審議各項活動策劃、校務支出等)。成立家庭教育培訓工作小組,里面包含校外教育專家、優(yōu)秀家長代表、學校優(yōu)秀教師代表等。
學校家校工作必須最大程度調動家長的資源,做到教學相長。如:家長義教進課堂,家長義工培訓,家長親子共讀,優(yōu)秀家庭教育資源分享等。利用家校合作互動,牢牢抓住教育的節(jié)點,組織好家長學校學習、交流、分享,讓家長和學校和孩子一起成長。家校工作,在成長的路上,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呵護,用心靜待家校之花盛開。
參考文獻:
[1]周雪蓮,陽德華.家校合作問題探討[J].教學與管理,2008(11).
[2]譚虎.家校合作優(yōu)勢互補共塑未成年人健康人格[J].湖南中學物理·教育前沿,2008(1).
編輯 岳松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