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2.西華大學,四川 成都 610039)
500 kV變電站是電力系統(tǒng)中的樞紐站,在電網(wǎng)正常運行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隨著電壓高、損耗低、容量大、距離遠等先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全封閉氣體絕緣變電站(gas insulation substation, GIS)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該設備的特點是將變電站內(nèi)各個電氣設備全部置于密封的金屬殼內(nèi),并在其內(nèi)充入絕緣和滅弧性能良好的SF6氣體?;贕IS變電站容量大、占地面積小、運行電壓高,且對于內(nèi)部設備的檢修和維護困難的特點,一旦遭受到雷電波侵入,將會產(chǎn)生很高的雷電過電壓,威脅設備的絕緣以及整個電網(wǎng)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對GIS雷電侵入波波形進行詳細分析。
目前對雷電侵入波方面的研究因所建立的模型、計算方法不同,結果都大相徑庭。國際上常用的有電磁暫態(tài)計算程序ATP-EMTP、IEEE開發(fā)的FLASH仿真程序。國內(nèi)有清華大學編寫的防雷分析程序FLFX[1]、西安交通大學開發(fā)的SSPP[2]等。下面利用ATP-EMTP對GIS變電站進行等效建模,并且考慮氧化鋅避雷器在不同過電壓下其殘壓值的不同,優(yōu)化避雷器模型的設計。
某GIS變電站主接線圖如圖1所示,2條進線,2條出線,其中變壓器為1用1備,容量為750 MVA。由主接線圖可知,此變電站采用3/2接線,保證了供電的可靠性。搭建仿真模型時,將變電站和進線端看作一個整體[3]。
圖1 GIS主接線
GIS內(nèi)母線采用波阻抗形式進行等效,其表達式為
(1)
式中:R1為屏蔽導體的內(nèi)半徑;R2為內(nèi)導體的半徑。
變壓器等效模型為匝間電容、對地電容以及電感,但在變化瞬間,電感的電流無法突變,因此在計算暫態(tài)過電壓時將變壓器模型等效為入口電容,不同電壓等級等值電容如表1所示。
表1 變壓器入口電容值
由于研究對象是500 kV變電站,因此選取的入口等效電容為5000 pF。
斷路器、隔離開關等效模型隨著其分合狀態(tài)不同而不同,當閉合時,利用波阻抗的形式進行描述,此時與母線等效一樣;而當斷開時,利用集中參數(shù)等效為對地電容。
2條出線架空輸電線路等效為波阻抗,因采用分裂導線,所以波阻抗Z=300 Ω,v=300 m/μs。
采用Y20W5-420/1006避雷器,并直接使用ATP軟件自帶的模型MOA進行等效,其中避雷器額定電壓為420 kV,在MOA模型中動作參考電壓取額定電壓的兩倍,即840 kV。避雷器的伏安特性如表2所示。
由于避雷器在同一V-I曲線下陡波沖擊電流下的殘壓為1067 kV,雷電沖擊電流下的殘壓為1006 kV,而在操作沖擊下殘壓為826 kV,其值各不相同。為了更加真實地模擬避雷器的特性,需要探究為何在不同過電壓情況下,會有不同的殘壓值出現(xiàn)。
表2 避雷器的伏安特性
通過對雷電沖擊和操作沖擊做傅里葉變換后知,雷電沖擊的主要頻率為300 kHz,而操作沖擊的主要頻率為250 kHz。由于避雷器內(nèi)部也存在電感元件,因此在不同的頻率下,作用在電感上的電壓值也有所不同。而在不同沖擊下殘壓的差值就體現(xiàn)在電感上。基于此思想,在ATP中首先建立整個GIS的等效模型,然后在標準雷電和操作沖擊下,對避雷器的電壓和電流進行測量,其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避雷器測量結果
根據(jù)電感在交流電路中的公式:
X=ωL
(2)
式中:ω為系統(tǒng)頻率;L為避雷器電感,計算出實際避雷器中串聯(lián)的電感值為0.546 μH。因此仿真中需與MOA串聯(lián)一個電感,以模擬真實避雷器的動作特性。
根據(jù)電力系統(tǒng)的運行需求及檢修計劃,在不同的時間段,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運行方式。該變電站主要運行在1進線2出線的工作狀態(tài)下,因此仿真了5種工作狀態(tài):①全運行方式;②單母線雙出線運行方式;③單母線單出線運行方式;④雙母線單出線運行方式;⑤備用變壓器、主變壓器同時運行雙母線雙出線運行方式。在進線與出線端均裝設避雷器保護[4-9],其主接線圖如圖2至圖6所示。圖中空盒子表示斷路器斷開,實心盒子表示斷路器閉合。
圖2 運行方式①
圖3 運行方式②
圖4 運行方式③
圖5 運行方式④
圖6 運行方式⑤
雷電流采用標準雷電波形,即1.2/50 μs的雙指數(shù)雷電波,電流幅值為100 kA,雷電通道波阻抗根據(jù)規(guī)程[10]取300 Ω對該GIS變電站進行仿真。仿真結果如圖7所示。
(A) 運行方式①
(B) 運行方式②
(C) 運行方式③
(D) 運行方式④
(E) 運行方式⑤ 圖7 仿真分析
根據(jù)IEC標準和國內(nèi)標準:內(nèi)絕緣裕度取15%,外絕緣裕度取5%~10%,由表4可知,設備均滿足絕緣要求。
表4 設備最大過電壓絕緣裕度
從圖7中可以看出,在不同運行方式下,雷電侵入點處電壓幅值均小于1.2 MV,只有在運行方式⑤下,雷電侵入點處的電壓幅值達到了1.207 MV,說明當主變壓器和備用變壓器同時運行(即重負荷情況下)存在雷電波入侵時,對GIS造成的過電壓會進一步增大,因此有必要對重負荷下雷電的預防格外重視;此外在不同的運行方式下,衰減的趨勢略微不同,有的衰減時,由于遇到末端開路的情況(如運行方式③、④),會使電壓略微的抬升,延長了衰減時間(即增加了雷電過電壓的持續(xù)時間)。
當單出線運行時(運行方式③、④),站內(nèi)整個過電壓都隨著包絡線降低,并未出現(xiàn)電壓波動的情況。而在雙出線時(運行方式①、②、③)過電壓值先是出現(xiàn)了下降,隨后又周期性升高,其原因是變電站內(nèi)波阻抗的不一致導致的折返射現(xiàn)象。
在不同的運行方式下,在同一雷電侵入的情況下(同一保護配置下),各個設備上的雷電過電壓的幅值基本一致,說明雷電侵入過電壓的幅值主要取決于雷電流的大小,與運行工況關系不大。
圖8為某變電站實測雷電侵入波波形。
圖8 實測雷電波侵入波
圖8中,B相雷電過電壓最大為1 147.8 kV,與仿真得到最大過電壓1 207.1 kV相近,此外衰減時電壓也隨著包絡線衰減至工頻電壓值,也與仿真結果相同,說明該仿真模型的準確性以及波形的參考性。
通過在ATP中對GIS變電站進行等效建模,仿真雷電入侵的情況。為模擬真實避雷器在不同沖擊下殘壓值不同的情況,在避雷器側串入1個小電感。模擬仿真了雷電流從進線端侵入,得到結論如下:
1)按照進線端、出線端各配置1臺避雷器能有效地防止雷電過電壓,且限制的幅值1.2 MV能夠滿足變電站內(nèi)絕緣裕度的要求;
2)運行在單出線時,出線端與變壓器端的過電壓都隨著包絡線降低至工頻電壓;
3)GIS變電站內(nèi)設備過電壓的大小主要取決于雷電流,與運行工況無關;
4)通過與實測雷電過電壓比較,說明了仿真模型的準確性以及波形的可參考性,可為監(jiān)測到的雷電過電壓波形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