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木
大概是因為“業(yè)術有專攻”,科學家和詩,似乎聯(lián)系不大。其實不然,如蘇步青先生等,當年浙江大學曾有過一群喜歡寫詩吟詩的科學家教授,他們還和文科的教授們組織了詩社,互相吟詠,那是真正的學者之間的“互動”,科學與人文的融合。而如今,除了聽說現在的浙江大學有一個數學家的詩人(蔡天新先生),別的,似乎再沒有聽說過。
至于竺可楨,作為一個中國長老級的自然科學家,有人曾武斷地說:“竺可楨沒有寫過詩?!辈粚Α,F在有了《竺可楨全集》,也就不難發(fā)現了。
以下是竺可楨不同歷史時期寫的詩,根據主題,筆者分成幾類,其中,有的可以看作是浙江大學校史的珍貴資料;有的則是他不同歷史時期的心聲,可以看作是他人生經歷的自白。
1938年8月,竺可楨夫人張俠魂和幼子竺衡突患痢疾,由于當地醫(yī)療條件太差,先后病逝于浙大西遷途中的江西泰和。不久,正在廣西桂林考察的竺可楨接到急電,星夜奔馳,其時幼子竺衡已離世,張俠魂尚在彌留之際,竺可楨肝膽欲碎,所謂陰陽兩隔,痛徹肺腑。
9月20日,竺可楨依陸游《沈園》詩原韻,寫下《續(xù)成步放翁原韻悼俠魂絕句兩首》:
生別可哀死更哀,何堪鳳去只留臺。
西風蕭瑟湘江渡,昔日雙飛今獨來。
結發(fā)相從二十年,澄江話別意纏綿。
豈知一病竟難起,客舍夢回又泫然。
此外,竺可楨還在日記中寫下《挽俠魂》等詩多首,以悼念亡妻,并追懷其夫妻近“二十年”的美滿婚姻。《吳宓自編年譜》記載:“1919年春,張默君(張俠魂的姐姐,邵元沖妻。筆者注)來波城(即波士頓),為妹擇婿,得竺君‘年少美才,甚喜。商談結果,竺君與張妹訂婚。竺君今年回國,任國立東南大學地理系教授兼主任,與張妹結婚。雖未見面而訂婚、結婚,結果亦甚圓滿?!?/p>
更不幸的是竺可楨的長子竺希文后來竟在特殊年代罹難,所謂“出師未捷身先死”,彼時竺可楨可謂哀痛欲絕,他哽咽難言,于1961年2月20日寫下《哭希文》:
憶汝十六氣崢嶸,投筆從戎辭母行。
殺敵未成違壯志,讀書不遂負生平。
失言自知咎應得,卻毒無方腹疾嬰。
痛爾中年竟早逝,使我垂老淚盈盈。
中年喪子,是人生幾個最大的不幸之一,《哭希文》曲折道來,讓人黯然神傷。
原來,竺可楨有三子三女,其中,他與張俠魂生有竺津(即竺希文,娶孫祥清)、竺梅(先后嫁于胡鴻慈、陶煦,后病故)、竺衡(即早夭的竺希平)、竺安(小名彬彬,娶傅婉芳)、竺寧(嫁于郭應章);又與陳汲(即陳允敏。張俠魂死后一年,經人介紹,竺可楨與陳源的妹妹陳汲結婚)生有竺松(嫁于黃峰)。竺希文是他的長子,對這個兒子,竺可楨格外器重并愛護,然而正是這個兒子,所謂生不逢時,先是戰(zhàn)爭年代中從軍,歷經苦難,后在政治運動中得咎,在社會最底層中喘息度日。據竺可楨日記1958年5月25日:“前天接寧寧函,報告希文在他校里(南京十四中)被判定為右派分子,已停職,做臨時工作,而且有反革命的嫌疑。今日彬彬帶來的十四中的《鋤毒草》四期,其中載竺津的話說,據[說]有一個老同學剛從東北回,說在1951年他被抓判刑八年,到今年才釋放,說‘判刑輕者錯誤少,多者差誤大(在數學小組漫談)。說負責干部有特權思想,說董校長兒子考學校得照顧,不及國民黨時代。說現在特殊化,出現了新貴族(這是去年五月中談的話)。有人揭發(fā)他說‘過去農民養(yǎng)地主,現農民養(yǎng)干部,‘拍馬屁、喊口號就算進步。《鋤毒草》第廿期‘惡毒的竺津,說希文仍說‘我當時準備一本《憲法》,如有人要整我,我就和他斗到底,看誰斗過誰,這是惡毒的竺津在鳴放座談會上的發(fā)言。又說‘葛佩琦的言論有百分之七十是正確的。攻擊兩個黨員校長薛位亞、董德良,要黨的領導脫胎換骨?!薄八虤v史、生物、數學,沒有一樣教得好,學生意見很多。數學每班都有二三十人不及格,他的水平應該可以教好,但他說教得越壞越好,不愿為社會主義服務。從上面材料來看,希文的右派是肯定的,他自己認為二級處分強迫勞動改造是公正的。”又,1959年3月23日:“希文在浦口石佛寺農場教養(yǎng)勞動,身體不好而浮腫,且腿亦腫,已從小腿脹至大腿,但營中無人照管,本月初寧和祥清去見場長,不能見到,隊長說不能保出,也不能自覓醫(yī),今日得寧來信,說希文來信,面又腫,過去吐血。我看情形不妙,所以要楊秘書和組織商量,楊要我和郁秘書長談?!庇?,3月24日:“希文的病,我很擔心。他在場中工作已編入五隊(病人隊),算是照顧,但究竟什么病,不知道。據來信,我想是心臟病?!庇?,6月10日:“希文已由浦口石佛寺農場因養(yǎng)病保出,回南京珞珈路,曾有函來。因從此賦閑,而身體弱不能做事,又失去伙食費,過去每月由我們寄三十元給濟,從本月起寄六十元?!庇纱丝梢娖浔淮虺伞坝遗伞币约氨幌路艅诟牟⑸砘贾夭〉慕浻?。
竺希文死后,竺可楨寫下了那沉郁的詩篇——《哭希文》。據竺可楨日記1963年11月8日:在南京珞珈路四十八號的家里,竺可楨于“屋中見形如小型收音器,以為是無線電收音器,細視始知是希文骨灰,為之一驚。我為希文寫的一首詩也貼在其上,右為希文照片,見之為之黯然”。
1972年2月,竺可楨的友人錢昌照寫詩悼念陳毅,詩曰:
亞非訪問千秋業(yè),美蔣驅除百戰(zhàn)身。
國正需才公忽逝,哀哉四海失此人。
畢生盡瘁為軍民,磊落胸懷一字真。
才氣縱橫風格好,永將啟發(fā)后來人。
竺可楨隨之也于黎明在枕上吟成《七律》一首。原來,早在1949年鼎革之際,竺可楨曾在上海聽了陳毅的一席之談,于是對共產黨和新中國寄予了無限的期待,為此他不僅沒有響應蔣氏父子的召喚赴臺,反而欣然赴北京接受了新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職位。后來,他與快人快語的陳毅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在他日記中不時有這樣的記載,“我于1954年10月與陳外長同去東德報聘,回后又常在北京城北文津街養(yǎng)蜂夾道的俱樂部游泳池中遇到(他)”等等。
竺可楨悼念陳毅的詩云:
少壯從戎反帝蔣,指揮若定率偏師。
出奇制勝類安石,排難解紛勝范蠡。
曾隨使節(jié)訪東德,幾度并肩泳北池。
忽報大星隕燕地,五洲哀惋電飛馳。
詩成之后,竺可楨輾轉反側,反復吟詠。1972年2月14日,他在日記中寫道:“晚間我把2月3日悼陳毅七言詩重新閱讀,發(fā)現我詩平仄方面確有不妥之處,因前四句與后四句不協(xié)調。再仔細看毛主席七律和唐詩,沒有前四句與后四句不協(xié)調者,因此,改前四句如下:‘少年立志誓抗日,若定指揮游擊師。高舉紅旗取滬瀆,大聲鐵面斥魑魅。前一句,指陳毅率領中央革命根據地殘軍堅持游擊戰(zhàn)爭一事,后一句,指陳毅曾洞燭林彪陰謀并當面指責之一事?!?/p>
這一首詩,也是當年對“林彪事件”最早有所反應的詩篇。
1961年2月,竺可楨在赴貴州遵義期間寫了《重游遵義》:“一別遵義十五年,重游舊地如登仙。紅花崗上千株雪,湘水橋邊萬斛田。廠礦商場既滿谷,園亭黌舍亦連綿。播州自古稱窮僻,黔北于今鞭著先?!?/p>
抗戰(zhàn)期間,竺可楨率浙大西遷至貴州,辛苦辦學,創(chuàng)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戰(zhàn)爭年代崛起了“東方劍橋”之謂的一所高校,而自1946年浙大復員返杭,時間又過去了十五年,竺可楨領略舊地風物,一時感慨萬端,遂有“登仙”之感。
1963年3月,竺可楨赴西雙版納小勐侖植物園考察,寫下《南國風光無限好》:“南國風光無限好,百花正待霧中看。披荊斬棘開山苦,拾豆收瓜得果甜。裝入葫蘆豈止藥,刀耕山谷皆為田。杜鵑夜夜啼歸去,滿不思鄉(xiāng)坦腹眠?!?/p>
1964年5月,竺可楨在無錫,寫了《四到太湖》:“彈指聲中三十年,荏苒四到太湖邊。蠡園一部衰興史,漫聽園丁口里傳?!?/p>
1964年10月,竺可楨在廬山游覽,欣然寫下《登廬山含鄱嶺》:“平疇萬頃慶豐收,踏到含鄱嶺上頭。云霧撥開見五老,月明湖水照中秋。久仰匡廬愿一面,遠來革履自三洲。友朋情誼遍天下,雨落滋深念前游?!?/p>
1965年4月,竺可楨于“四清”運動中在太原考察,其間曾赴臥虎山工人牛奶場參觀,事后他題詩曰:“鮮奶初上口,人人笑顏開。農工兼藝術,盛世出奇才。”
隨即,他赴汾陽縣賈家莊生產大隊參觀,又寫詩曰:“文水出烈女(指劉胡蘭。筆者注),汾陽古干城。善惡兩條路,自古有斗爭。農業(yè)為基礎,努力生產增。種瓜抑種棉,階級涇渭分。搞半機械化,事半功倍成。養(yǎng)豬亦有道,春生不冬生。事事找規(guī)律,工作有遵循。改良鹽堿土,公社萬年青。美兮賈家莊,年年慶豐登。”
此之山西一行,竺可楨還到昔陽縣大寨參觀,并有詩《頌大寨》一闕:“愚公雖有移山志,成事還須待子孫。大寨溝梁盡石礫,十年辛苦變田園。咬牙酣戰(zhàn)狼窩掌,赤手填平虎首墩。不怕天時有水旱,只憑人力轉乾坤?!?h3>三、慶賀詩和歷史抒懷詩
1962年5月,竺可楨撰《賀南京大學六十周年校慶》:“東南學府,為國之光。男女同校,唯此始創(chuàng)。外御強敵,內抑豺狼。天下有道,黌舍乃昌。”
南京大學的前身是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東南大學和中央大學,它也是竺可楨當年留學歸國后先后執(zhí)教的所在,且其兩度擔任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地學系主任,他對該校的感情可想而知。
1971年1月,正值辛亥革命花甲之年,竺可楨撰成《辛亥元旦抒懷》:“光陰似沉水,逝者不停留。新舊交替速,一日如三秋。電弧代油燭,塑料頂棉綢。騰云不足道,廣寒可漫游。昔稱病夫國,今反帝與修。工農秉國政,士子牧羊牛。物富倉廩足,人勇大江泅。我生僅八十,勝于古千周?!?/p>
上述一些詩皆作于特殊的年代,也都帶有一些特殊的歷史痕跡,當然這也毫不奇怪的了。
竺可楨是科學家,他的一些詩圍繞科學和技術的主題而展開,也自然是“理所應當”的了。
1964年5月,竺可楨寫了《冷門地理顯才能》:“農業(yè)分區(qū)聲勢大,冷門地理顯才能。學科自古隨任務,好比河高船自升?!?/p>
1965年8月,竺可楨撰《頌西安光機分析》(“西安光機分析”,即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分所成立,才及三冬。探索真理,宛若神通。傳光轉角,使冥顯容。明察微妙,洞燭海空。敬禮同人,既專且紅。熟習毛選,以共登科學之高峰?!?/p>
1970年5月,竺可楨聽聞中國人造衛(wèi)星升天成功,欣喜而作《歌頌我國人造衛(wèi)星上天》,并“和錢昌照(乙藜)頌衛(wèi)星詩并步原韻”:“神州創(chuàng)業(yè)本天成,火箭騰空宋代驚(宋人發(fā)明火藥。筆者注)。今日歌音繞寥廓,奪人事跡有先聲。”
錢昌照的原詩是:“精神物質互相成,奇跡頻仍魑魅驚。繞地紅星天上過,人間到處是歌聲?!斌每蓸E和詩后,又仿錢昌照詩創(chuàng)作了一首《七絕》:“一從赤縣色染紅,隨處人歌毛澤東。此曲也應天上有,故教飛鼓(衛(wèi)星外形如圓筒狀,猶如腰鼓。筆者注)繞長空?!?/p>
以上竺可楨兩首歌頌衛(wèi)星的詩,竺可楨在抄寄浙江大學鄭曉滄先生時有部分改動,即:
神州創(chuàng)造勝天成,火箭騰空宋代驚。
今日歌音繞寥廓,奪人奇跡有先聲。
不論白發(fā)與兒童,遍地人歌毛澤東。
此曲也應天上有,故教飛鼓繞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