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淑賢
夏天到了,人們紛紛換上了清涼的短袖、短褲,在假期選擇去海邊、泳池消暑。但是,“曬黑”這件事,讓不少人很苦惱。
為什么會被曬黑
曬黑,是我們作為深膚色人種經紫外線(UV),尤其是長波黑斑效應紫外線(UVA)照射以后的即刻反應,以保護脆弱的核基因免受紫外線的進一步損傷。這種即刻曬黑反應發(fā)生在長波紫外線照射的數秒或數分鐘之內,常在照射1~2小時內達到高峰,3~24小時內消退。若照射量大或持續(xù),可不完全消退,形成的色素顏色比即刻曬黑要深得多,出現灰黑或棕黑色素,即我們常說的“被曬黑了”,這會持續(xù)數周到數月。
長時間在陽光下的暴曬會引起曬傷反應,皮膚出現紅腫疼痛,嚴重者會發(fā)生水皰。在曬傷發(fā)生的同時,甚至未發(fā)生曬傷時,紫外線就會引起皮膚的免疫抑制,使皮膚的免疫抵御能力大大下降,細菌、病毒等各種感染發(fā)生的風險增高,甚至還會導致各種皮膚腫瘤的發(fā)生,如日光性角化、鱗癌、基底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細胞瘤等。
“美白神藥”靠譜嗎
目前市面上推出了各種美白丸、美白針,被推崇為“美白神藥”。其主要成分不外乎還原型谷胱甘肽、維生素C和氨甲環(huán)酸。還原型谷胱甘肽屬于一種保肝類的藥物,具有對抗自由基的作用;維生素C能夠減少黑色素形成的數量和速度;氨甲環(huán)酸為止血藥物,但研究發(fā)現低劑量的氨甲環(huán)酸也有抑制酪氨酸酶(黑色素合成的關鍵酶)活性的作用。這些藥物成分似乎的確能緩解曬黑的程度。但要注意的是,這些美白成分只能抑制異常的黑色素代謝,且過度使用甚至還會誘發(fā)白癜風。所以寄希望于通過口服美白丸或使用美白針來使固有的膚色變白,是不靠譜的。
同時,既然是藥物,必然會有一些副作用。維生素C和氨甲環(huán)酸都會對凝血功能造成影響,所以凝血功能不全或有高凝傾向的人(如長期口服避孕藥的女性),要避免使用這類藥物。女性在月經來潮時,也要停用美白藥物。這些藥物都是酸性物質,會刺激胃腸道,盡量不要空腹使用。一些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如肝腎功能不全者也要慎用。
抗曬黑美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最好是在醫(yī)師的指導下使用此類產品,若要長期使用這類藥物,需監(jiān)測出凝血功能,同時進行眼底血管的檢查。
如何科學美白
要在夏天保護好白皙肌膚,防曬是最重要的。出門首先要采取撐傘、戴帽子和墨鏡等物理性的防護手段。其次就是每天必須涂抹廣譜的防曬霜。防曬霜要看兩個標志,防曬系數(標示為SPF)標志代表了防護戶外紫外線(UVB)的能力,曬黑時間倍數(標示為PA或PPD)標志,代表了防護長波黑斑效應紫外線的能力。涂防曬霜是基礎護膚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因為引起曬黑的主要波段紫外線在陰天、車內、室內同樣存在。防曬霜要涂抹足夠的量,每次至少1元硬幣大小,可以在出門前20分鐘涂一次,出門時再補涂一次。如果是室外工作或戶外活動和旅游,最好每2小時補涂一次,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防護效果。
外用各種美白類的護膚產品,一定要從正規(guī)渠道購買。此外,美白精華使用之前一定要做好皮膚的基礎保濕工作,只有皮膚角質層屏障功能完整,皮膚健康,才能達到最佳的美白效果。
(作者每周一、二上午有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