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
教育部等11部門在2016年11月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使得研學旅行成為教育旅游市場的熱點。為了規(guī)范研學旅行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引導和推動研學旅行健康發(fā)展,國家旅游局發(fā)布《國家旅游局公告(2016年37號)》,表示《研學旅行服務規(guī)范》(LB/T 054-2016)行業(yè)標準已經(jīng)國家旅游局批準,2017年5月1日起實施。
組織:“集體”方式的校外活動
《關于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或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chuàng)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
《意見》得到了各地教育部門和各級中小學校的積極響應,成為最受中小學師生歡迎的“好政策”。各地學校積極響應,紛紛出臺實施辦法,組織學生開展主題研學旅行
“生命的能量在腳下,最好的課堂在路上。從今天起,我們攜手并肩,迎著朝陽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感悟……”2018年4月3日,蘭州一中800名學生在教學樓前集體宣誓后,分成三批出發(fā),踏上為期一周的研學旅行征程。
此次研學旅行由蘭州一中主導,國內研學教育專業(yè)機構“世紀明德”協(xié)助,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特征、能力發(fā)展需求等,制訂了詳細的研發(fā)旅行方案。在研學旅行中,800名學生分成三組,分別前往上海、南京、蘇州,武漢,宜昌、成都、重慶等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開展“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三大主題研學旅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西漢司馬遷“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xiāng)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如果他沒有20歲開始的這場壯游,就不可能有《史記》誕生。蘭州一中學生行程大江南北,了解了現(xiàn)代化大都市的時代發(fā)展進程,心中有歷史,眼前有江山。
管理:發(fā)揮旅游機構策劃能力
“這不只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更是對人生的學習?!蔽挥诤颖笔『愂械奶兴幫豕染皡^(qū)研學講師張慧敏介紹說,該區(qū)“峰峰一中研學旅行基地”掛牌后,清明至今,她累計帶過8批次、830余人次的研學游團隊,“研學游”悄然升溫。
研學旅行既不同于普通觀光,也不同于“背包客”式的自助行走、獨行天下,安靜的修學是最主要的旅游形式。4月5日,邯鄲藍祥翔美術學校組織1000名學生到磁縣張家樓藝術公社舉辦寫生之旅;4月10日、11日,邯鄲創(chuàng)A精英小學“研學游”拓展訓練課分兩批在“中國磁州窯”鹽店遺址博物館舉辦,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劉立中老師手把手教小學生玩陶泥;山底抗日地道遺址每周都要接待大批中小學生來此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文化研學……
這些活動單靠學校自己組織策劃,是不可能實施的。來自旅行社和旅游景點的專業(yè)人員策劃組織,使得中小學生研學行動更加安全、高效,學到知識、落到實處。
“導游姐姐今天給我們講了好多抗日殺敵的故事,還帶我們鉆了地道。”在山底抗日地道遺址研學游的孩子們更是樂不思蜀。帶隊老師張楊介紹說,他們已經(jīng)是第二次組織學生來這里了。峰峰礦區(qū)的紅色革命文化、磁州窯文化、響堂石窟文化、滏陽河文化、中醫(yī)藥文化、煤礦文化、民俗民居文化等,讓他們收獲滿滿。
峰峰礦區(qū)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長劉偉表示:設計開發(fā)富有峰峰特色的研學旅行課程體系,指導景區(qū)開發(fā)適合本地實際的研學旅行課程,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科學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內容,是峰峰礦區(qū)“研學游”的首要任務。峰峰礦區(qū)將切實推進“旅游+教育”新業(yè)態(tài)發(fā)展,開展研學游活動,讓旅游體驗更生動、更有內涵,助力全域旅游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
標準:《研學旅行服務規(guī)范》
《研學旅行服務規(guī)范》(LB/T 054-2016)行業(yè)標準把研學旅行產品按照資源類型分為知識科普型、自然觀賞型、體驗考察型、勵志拓展型、文化康樂型。
知識科普型:主要包括各種類型的博物館、科技館、主題展覽、動物園、植物園、歷史文化遺產、工業(yè)項目、科研場所等資源。
自然觀賞型:主要包括山川、江、湖、海、草原、沙漠等資源。
體驗考察型:主要包括農莊、實踐基地、夏令營營地或團隊拓展基地等資源。
勵志拓展型:主要包括紅色教育基地、大學校園、國防教育基地、軍營等資源。
文化康樂型:主要包括各類主題公園、演藝影視城等資源。
國家旅游局要求,研學旅行承辦方應根據(jù)主辦方需求,針對不同學段特點和教育目標,設計研學旅行產品。承辦方應根據(jù)主辦方需求,針對不同學段特點和教育目標,設計研學旅行產品;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參與研學旅行時,宜設計以知識科普型和文化健康類資源為主的產品,并以鄉(xiāng)土鄉(xiāng)情研學為主;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參與研學旅行時,宜設計以知識科普型、自然觀賞型和勵志拓展型資源為主的產品,并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初中年級參與研學旅行時,宜設計以知識科普型、體驗考察型和勵志拓展型資源為主的產品,并以縣情、市情、省情研學為主;高中年級參與研學旅行時,宜設計以體驗考察型和勵志拓展型資源為主的產品,并以省情、國情研學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