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璐蕾
老人未買坐票,青年拒絕讓座,有人指責青年,青年頗感委屈。網(wǎng)絡熱議紛紛,道德權利相爭,究竟孰是孰非?在我看來,道德誠可貴,卻不應強迫權利“讓座”。
讓座是個人權利,道德不應強迫。正如著名作家畢淑敏所言:“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弊鳛楣?,小胡出資,便獲得座位使用權,擁有決定讓座與否的權利。于法于理,皆無違背,何況動車行駛距離遠,時間長,長久站立也是對小胡身體的損害,更是對權利的忽視。為維護權利選擇拒絕,何錯之有?
他人無權為別人做出選擇,美德不該淪為道德綁架。啟蒙先哲伏爾泰有名言傳世:“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愿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币徽Z中的,引人深思。曾幾何時,網(wǎng)民與媒體樂于將自己的道德標準強加于他人,且不說其本人能否做到那些自己崇尚的準則,單是盲目批判已不可取。天津港驚天爆炸,人們?nèi)汗ゲ痪杩畹母缓?;而今高鐵之上,人們又強迫青年讓座。其實,為災區(qū)捐款,主動讓座,并非個人義務。既然如此,他人又怎可將自身的道德標準強加于人?
且看今日之社會,已是“公平”“法治”的天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個人權利日益得到重視,更受到法律的保障。小胡拒絕讓座,是符合經(jīng)濟秩序與法律規(guī)定的正確之舉,誠宜予以尊重。“誰若想讓社會承認你的權利,就應該在平日尊重他人的權利。”薩迪如是說。當今社會崇尚道德,但道德絕無強迫權利“讓座”的力量。
誠然,尊老敬老、助人為樂乃禮儀之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為青年一代,著實應繼承弘揚。但一次拒絕讓座,并不能說明其道德水平低下。道德與權利各行其道,互相尊重。須知,道德絕非權利存廢的審批官。堅守美德者,固應獲得“點贊”;維護權利者,無需忍受批判。
而此事,道德應尊重權利;人們應學會換位思考:老人的女兒和氣溝通,周圍的乘客輪流讓座,青年小胡參與其中,眾人皆喜,僵局化解,何樂而不為?
(下轉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