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是一味傳統(tǒng)的中藥材,具有很高的種植前景,常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溝谷、溪旁、山坡,喜微酸性腐殖土,野生植株生長在山區(qū)的雜木林中、林緣或山溝的灌木叢中,纏繞在其它林木上生長,其耐旱性較差,自然條件下,在肥沃、排水好、濕度均衡適宜的土壤上發(fā)育最好。
野生五味子除種子繁殖外,主要靠地下橫走莖繁殖,在人工栽培中,很多人進行了扦插,壓條和種子繁殖的研究,其結(jié)果扦插壓條雖然也能生根發(fā)育成植株,但生根困難,處理時要求條件不易掌握,均不如種子繁殖,種子繁殖方法簡單易行,并能在短期內(nèi)獲得大量苗子。
選種方法:五味子的種子最好在秋季收獲期間進行生穗選,選留果粒大、均勻一致的果穗作種用,單獨干燥和保管。干燥時切勿火烤、炕烘或鍋炒??蓵窀苫蜿幐桑磐L干燥處貯藏。
室外處理:于結(jié)凍前將選作種用的果實,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漲起時搓去果肉。五味子的秕粒很多。出種率60%左右,在搓果肉的同時可將浮在水面上的秕粒除掉。搓掉果肉后的種子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種子充分吸水,每隔兩天換一次水,在換水時還可清除一部分秕粒。浸泡后撈出控干與2~3倍于種子的濕砂混勻,放入室外準備好的深0.5米左右的坑中,上面覆蓋10~15厘米的細土,再蓋上柴草或草簾子,進行低溫處理。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種。
室內(nèi)處理:2月下旬將種子移入室內(nèi)清除果肉,拌上濕砂裝入木箱進行砂藏處理,其溫度可保持在5℃~15℃,翌春即可裂口播種。
育苗田的選擇:育苗田可選擇肥沃的腐殖土或砂質(zhì)壤土,也可選用老參地。育苗以床作為好,可根據(jù)不同土壤條件做床,低洼易澇,雨水多的地塊可做成高床,床高15厘米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較少的地塊可做成平床。不論哪種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層,床寬1.2米,長視地勢而定。床土要耙細清除雜質(zhì),每平方米施腐熟廄肥5~10公斤,與床土充分攪拌均勻,摟平床面即可播種。
播種時期和方法: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種經(jīng)過處理的種子,條播或撒播。條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種量30克左右。也可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種當年鮮籽,即選擇當年成熟度一致,粒大而飽滿的果粒,搓去果肉,用清水漂洗一下,控干后即可播種。
③苗田管理:播種后搭1~1.5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草簾或葦簾等遮蔭,土壤干旱時澆水,使土壤濕度保持在30%-40%,待小苗長出2~3片真葉時可撤掉遮蔭簾。并要經(jīng)常保持清潔,翌春即可移栽定植。
灌水施肥:五味子喜肥,生長期需要足夠的水分和營養(yǎng)。栽植成活后,要經(jīng)常藻水,保持土壤濕潤,結(jié)凍前灌一次水,以利越冬。孕蕾開花結(jié)果期,除需要足夠水分外,還需要大量養(yǎng)分。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在展葉期進行,第二次在開花后進行。一般每株可追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料5~10公斤。追施方法,可在距根部30~50厘米周圍開15~20厘米深的環(huán)狀溝,施入肥料后覆土。開溝時勿傷根系。
枝條修剪:五味子枝條春、夏、秋三季均可修剪,不論何時剪枝,都應選留2~3條營養(yǎng)枝,作為主枝,并引蔓上架。用促花王3號噴施,大大促進花芽分化,提高開花坐果率,抑梢狂長,徹底均衡大小年。
①春剪一般在枝條萌芽前進行。剪掉過密果枝和枯枝,剪后枝條疏密適度,互不干擾。
②夏剪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進行。主要剪掉基生枝、膛枝、重疊枝、病蟲枝等。同時對過密的新生枝也需要進行疏剪或短截。夏剪進行得好,秋季可輕剪或不剪。
③秋剪在落葉后進行。主要剪掉夏剪后的基生枝。并在修剪傷口處及時涂抹愈傷防腐膜,促進傷口愈合,防止病菌侵襲感染。
搭架移植:在種植的第二年即應搭架,可用水泥柱或角鋼做立柱,用木桿或8號鐵線在立柱上部拉一橫線,每個主蔓處立一竹桿或木桿,竹桿高2.5~3米,直徑1.5~5厘米,用綁線固定在橫線上,然后引蔓上架,開始時可用強綁,之后即自然纏繞上架。
增粗果蒂:分別五味子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噴施壯果蒂靈,增粗果蒂,加大營養(yǎng)輸送量,防落花、提高授粉能力,提高坐果率,加快膨大速度,確保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
松土除草:五味子生育期間要及時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無雜草,松土時要避免碰傷根系,在五味子基部做好樹盤,便于灌水。
培土越冬:入冬前在五味子基部培土,可以保護五味子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