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梅
摘 要: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機械化生產逐漸作用于各個生產層面當中,尤其是農業(yè)生產當中。近些年來,江蘇省各水稻種植地區(qū)將提升機插水稻大田栽培技術的應用水平作為農業(yè)發(fā)展重點,為各地區(qū)機插水稻高產栽培提供技術基礎與保障。針對于此,文章主要以灌南縣為例,結合近些年灌南縣稻麥培育情況,說明現階段水稻栽培過程中推廣麥茬機插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此為基礎,結合本人多年的從業(yè)經驗,從品種選擇、種植方式、培育方式等層面說明機插水稻大田栽培技術的應用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麥茬機插技術;水稻大田;合理播種;技術要點
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有效促進我國農業(yè)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堅實力量。從現階段的發(fā)展來看,我國南方地區(qū)以水稻種植為主,且種植范圍較為寬泛,取得的經濟效益較為可觀,有利于我國國民經濟的有效增長。在水稻栽培的過程中,傳統(tǒng)手工水稻栽培逐漸被新型的機械化技術所取代。其中,以麥茬機插技術的應用效果最佳。從某種程度上說,機插技術不但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土地利用率,還能夠從根本上降低勞動資源的使用力度,有效節(jié)省種植成本,具有較高的發(fā)展價值。然而,在實現機械化種植的同時,存在的生產問題也隨之產生,亟待解決。針對于此,我們必須明確機插水稻大田栽培技術的應用要點,做好各個工序的控制工作,從根本上確保水稻的高質量化、高生產化。
一、灌南縣機插水稻的發(fā)展現狀
自2012年來,灌南縣針對稻麥周年高產高效展開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包括稻麥周年生產品種的組合篩選,不同播種方式對稻麥最終產量的具體影響以及不同水稻收獲期對稻谷產量的具體影響等。另外,研究人員還針對施肥比例以及施肥水平情況對稻麥生產產量的具體影響進行了大量的田間試驗研究。通過近些年的試驗示范與大面積的推廣應用,我縣基本上形成了一套適合本地稻麥生長發(fā)育的培育模式。
該培育方式摒棄傳統(tǒng)以人工為主的種植方式,而代之以機械化種植為主,減輕耗費人力資源過多與生產成本過大等方面的負擔。其中,以機插水稻大田栽培技術為主的培育技術得到了普及使用,在部分層面上有效實現了水稻高產高效的相關要求??梢哉f,灌南縣稻麥周年高效生產取得的成果較為明顯,發(fā)展勢頭良好。需要指出的是,水稻機械化生產的高產成果較為明顯,但是我們必須嚴格遵照機械化生產技術要求開展培育工作,避免出現隱患問題。
二、水稻栽培過程中應用機插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結合近些年的培育試驗不難得知,麥茬機插技術在提升水稻生產產量與生產質量方面發(fā)揮了較為顯著的作用,尤其是在水稻育秧與插秧工作當中的作用最為突顯。然而,機插技術在正式應用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而出現不同程度的隱患問題。
部分地區(qū)仍舊沿用以往的種植習慣,機插技術難以實現大面積推廣與應用。比較重要的另外一點是,麥茬機插技術對水稻的秧齡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必須要比一般水稻的秧齡小得多。且在育秧過程中,由于涉及到的播種量較大,使得秧苗培育工作難以得到協(xié)調。一旦機械化生產存在某些不足,如技術使用水平不高等,很容易使得秧苗整體素質偏低,不利于實現水稻高產要求。因此從整體上來看,機插技術取得的成效不容置疑,但是也需要對機插技術存在的問題予以高度重視,必須明確機插技術的應用要點,確保水稻培育的合理性與高效性。
三、關于對機插水稻大田栽培育秧技術要點的相關分析
1.合理選擇水稻種植品種
結合以往的種植經驗來看,灌南縣水稻在育秧與機插過程中,對于水稻的秧苗類型與秧齡有著嚴格規(guī)定。與普通手插稻相比,機插水稻的育秧周期需要比普通手插水稻晚一些,具體時間需要根據前茬小麥的收獲時間來確定。這樣做能夠保證秧苗適時移栽到大田中,保證水稻在大田中的有效生長時間,既不會產生田等秧耽誤農時;又不會出現秧等田,造成秧苗過大而致秧苗素質下降,栽后植傷重活棵慢等現象,達到提升水稻的生產質量與應用價值的目的。
為了進一步提升水稻的生長質量,我們在進行水稻種植品種選擇的時候,需要結合本地的氣候條件與土壤情況,合理選擇水稻種植品種??梢愿鶕陨硇枰x擇生育期適中、產量水平較高的連粳7號、11號以及品質好的南粳9108等品種。一般來說,生育期適中的水稻品種具有成穗率高與生長力強等特性。將其應用于麥茬機插水稻種植過程中,基本上可以取得較好的培育效果。
2.合理選擇機插秧田類型
麥茬機械水稻育秧過程中,若想達到較好的育秧效果,我們必須合理選擇秧田。一般來說,機插秧苗具備葉片嫩與秧苗幼小等特性,稍有不慎,很容易對秧苗造成破壞影響。為了規(guī)避這一情況,在選擇秧田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立足于水稻的生產特性方面,盡量選擇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且與大田移栽距離較近的種植區(qū)域開展育秧工作,避免秧苗在長途運輸中出現損害情況。針對于此,必須結合本地水稻的生長特性,選擇最為合理的機插秧田類型,確保水稻生產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3.合理選擇水稻播種期
利用機插方式進行水稻秧苗栽培工作時,我們需要嚴格選擇水稻秧齡,盡量將秧齡控制在18-20d左右,實行機插處理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對插秧進度、讓茬時間進行全面考量,確定對應田地的播種期。為了確保全部秧苗得以順利生長,應該在合理的秧齡中進行移栽。且在播種時,盡可能地采取分批播種方式,播種間隔必須確定好,確保時間間隔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以便大田用秧能夠一直保持合適的秧齡。
4.合理選擇育秧管理方式
在育秧過程中,如果未采取切實可行的管理方式對其加以管理,很容易造成水稻最終生產質量難以達標的后果。因此必須采取科學化的管理方式,如采用精量精細管理方式,強化育秧過程的管理力度。
首先,我們應該選擇適宜的育秧方式,近些年的試驗表明,采用專用的育秧基質培育秧苗,與傳統(tǒng)的營養(yǎng)土育秧相比,具有省時省工、秧苗素質高、便于機械化作業(yè)、植傷輕、栽后活棵快等優(yōu)點,目前已經超過育秧面積的80%,占據本地機插水稻用秧的主體位置。其次,對播種密度進行合理控制,使播種密度保持在合理范圍當中,盡可能地保持播種均勻性,確保秧苗茁壯成長。最后我們應該做好秧苗培育過程的管理工作。出苗后必須對揭膜時間加以控制,與此同時必須做好秧苗水分控制工作等,保證秧苗健壯。
四、關于對機插水稻大田栽培插秧技術要點的相關分析
1.確定基本苗,實行精確定量插秧方式
為了滿足水稻生產過程中足穗等特性,在實行機插栽培過程中,就必須確定好基本苗,以滿足上述要求。一般來說,基本苗是機插過程中的關鍵之處,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久绲闹晷芯啾M量結合實際的種植情況而定,不要過多地根據主觀經驗實行種植。值得注意的是,機插秧會受到育秧質量、田地質量等因素的影響,比較容易出現空穴情況。而一旦出現此種情況,我們必須預留部分秧苗培育地,在機插工作完成后,再實行人工補缺處理,目的在于確?;久鐢盗?。
2.合理應用肥料,實行精確定量施肥方式
機插方式培育出的水稻,在移栽過后秧苗整體吸收肥料的能力大大減弱。針對于此,我們必須合理應用肥料,實行精確定量施肥方式,確保秧苗吸收肥料的效果。一般來說,麥茬稻的施肥原則向來秉持“施足基肥、早施蘗肥”的理念。舉個例子來說,畝產量在800Kg以上的水稻田必須將氮肥控制在23Kg左右,確保有機物含量的平衡性,避免含量過多給水稻田造成不利影響。
在基肥的處理方面,本人建議可以采取全層施肥法予以處理,結合一定數量的三元復合肥與尿素等化肥原料進行培育。并在此基礎上,當有新葉長出時,可以采取多次施用蘗肥的方法確保水稻的質量安全。另外,在施肥過程中還可以采取新型的施肥技術,如免耕施肥播種技術,規(guī)避以往人工施肥存在的不足,達到縮短施肥時間,提高種植效率的效果。
3.科學合理灌溉,確保水稻灌溉效果
對水稻實施科學化、合理化的灌溉是確保其產量高效提升的基本途徑。當實行水稻機插處理之后,我們需要對其實施灌水處理。并在此基礎上,盡量協(xié)調好水氣之間的平衡問題,在活棵后的分蘗期采用淺水促蘗。根據水稻實際的生長情況及時擱田,可以進行分次擱田處理。在擱田處理完成之后,即可復水并施用拔節(jié)孕穗肥,抽穗揚花階段切忌不可缺水,灌漿期采用濕潤灌溉,干干濕濕,田間斷水不能過早,保證水稻活熟到老。
4.做好病蟲草害防治工作
除了正常進行一般病蟲的防治外,尤其注意田間雜草的防除,因為機插稻的秧苗較小,封行遲,有利于田間雜草的生長蔓延,措施一旦跟不上,很容易形成草荒,可以采用前期封閉、中期噴施1-2次葉面處理劑的方法,如有必要還需要進行人工拔除。
五、結語
若想實現水稻高質量生產以及促進水稻種植機械化發(fā)展的目的,我們就必須做好水稻大田的栽培工作。在日常種植中,應該從品種選擇、種植方式、培育方式、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合理管控,規(guī)避生產風險,確保水稻總產量不受任何損失。從現階段的發(fā)展來看,灌南縣水稻培育工作得到了全面優(yōu)化與轉型,農業(yè)經濟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具有較大的發(fā)展前景。為了更好地促進我縣農業(yè)經濟的繁榮發(fā)展,從事于水稻種植的人員必須明確機插水稻大田栽培技術的應用要點,做好各個工序的培育工作,以達成上述目標。
參考文獻:
[1]鈕杭. 農業(yè)機械化技術在糧食生產中的作用及推廣傳播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16.
[2]高雅,凌小燕,馬聰,朱冰,劉昊一. 江蘇省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機裝備研究[J]. 中國農機化學報,2018,39(02):99-110.
[3]許軻,唐磊,張洪程,郭保衛(wèi),霍中洋,戴其根,魏海燕,韋還和. 不同機械直播方式對水稻分蘗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14,30(13):43-52.
[4]王健. 麥茬機插水稻精確定量栽培關鍵技術[J]. 現代農業(yè)科技,2014(09):49+52.
[5]周志艷,袁旺,陳盛德. 中國水稻植保機械現狀與發(fā)展趨勢[J]. 廣東農業(yè)科學,2014,41(15):178-183.
[6]孫永健,鄭洪幀,徐徽,楊志遠,賈現文,程洪彪,馬均. 機械旱直播方式促進水稻生長發(fā)育提高產量[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14,30(20):10-18.
[7]許軻,常勇,張強,霍中洋,張洪程,戴其根. 淮北地區(qū)水稻高產機械栽植方式對比[J]. 農業(yè)機械學報,2014,45(12):117-125.
[8]胡鋒,張春平,蘭陸壽. 安徽省宣城市麥茬水稻不同種植方式對比[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6,44(10):15-17.
[9]涂彩霞. 麥茬水稻旱種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yè)科技,2010(1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