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綠油油的黨參蔓藤上開滿了小花;牛膝長勢極旺,微風拂面,空氣中彌漫著陣陣藥香……仲夏時節(jié),重慶市巫山縣紅椿土家族鄉(xiāng)紅椿村,51歲的陳恢生正在田間除草,干得熱火朝天……
陳恢生一家是村里的貧困戶,家中兩個孩子都在上學,一家4口人全靠他種植一點薄田過活。紅椿村在海拔1600米的高山上。過去,村里交通閉塞,騾馬是村民們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因為路不通,農產品運不出去,陳恢生辛苦一年,卻掙不了幾個錢。
2015年,全縣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紅椿村新修了4千米產業(yè)路,硬化了9千米的村級道路。村民們紛紛將馬和騾子賣掉,購置了三輪車或農用車,“小車”直接開到田間地頭。
此后,巫山縣又根據當地高海拔、無污染的特點,確立了以中藥材為主導產業(yè)的發(fā)展方向。這一年,在政府的帶動下,陳恢生開始試種中藥材。
如今,陳恢生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中藥材種植達人,但幾年前,他卻是個“門外漢”。
2015年,紅椿鄉(xiāng)請來重慶中藥研究院的專家對種植戶進行“一對一”的技術幫扶,作為貧困戶的陳恢生,成為被幫扶對象之一。幫扶期間,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定時到田間采樣,手把手教導種植戶中藥材種植方法。
幾堂課下來,陳恢生對藥材種植技術已有所了解。如今,陳恢生共種植了2公頃中藥材,“按照去年行情,年底,我種植的中藥材至少能掙12萬元?!标惢稚f。
“如今,中藥材已成為村里的主導產業(yè)。那些零星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的,就是中藥材田塊在倒茬?!标惢稚院赖卣f。
宋慶明是村里的深度貧困戶,他和兒子患有皮膚病,一年僅醫(yī)藥費就要花去幾千元。陳恢生離宋慶明家不遠,眼看中藥材行情不錯,他萌發(fā)了帶動宋慶明一起種植中藥材的念頭。“大家都是鄰居,脫貧增收還得互相幫忙?!标惢稚f。
可起初,宋慶明對他的建議并不“感冒”,陳恢生幾次上門,給他算賬:“你看,就拿我種的黨參來說,品質好,每500克(1斤)可以賣50元,每667平方米(1畝)產值可達15000~20000元,這可比種玉米紅苕劃算多了。”
終于,宋慶明被說動了,今年,他嘗試種植了0.27公頃中藥材。時下,正值中藥材生長旺季,這幾天,陳恢生一有空就往宋慶明家跑,親自教他種植技術。
如今,紅椿村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530多公頃。去年,中藥材年產值2000萬元,84戶貧困戶依托藥材種植實現了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