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誼
許許多多的詩人都曾在廬山上提筆作詩。我?guī)е闷娴男那椋瑏淼搅藦]山。
我們坐著一輛小車,沿著蜿蜒盤旋的山路上山。道路兩旁,一棵棵松樹像一把把巨大的雨傘。蠟梅花時而映入眼簾,讓已是冬天的廬山仍舊生機(jī)勃勃。從半山往下看,白磚紅瓦的房子和小樓鱗次櫛比。遠(yuǎn)遠(yuǎn)看去,煙囪吐出縷縷輕煙,像白紗一樣裊裊升起,飄散開來。
經(jīng)過了盤旋而上的山路,我們來到了廬山山頂?shù)年魩X鎮(zhèn)。我見過北京濃濃的霧霾,看過霧如仙氣的小東江,卻還沒有看見過廬山這樣的云霧。廬山的霧真濃啊,濃得看不見前方的路;廬山的霧真多啊,多得快把整個山頭都包圍住了;廬山的霧真白啊,白得像是給廬山披上了一條潔白的頭紗!真是“霧鎖山頭山鎖霧”“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們在霧氣中繼續(xù)前行,直到前方若隱若現(xiàn)地出現(xiàn)了幾個大字——“石門澗景區(qū)”。這時候,太陽公公竟然意外地露出了笑臉,一瞬間,云開霧散,我看到了和云霧縈繞時不一樣的廬山。一條叫“白龍”的巨大瀑布,正如它的名字,像一條長長的白龍從鐵船峰的峭壁上飛躍而下,水花四濺,形成了一朵朵美麗的白蓮。我們順著臺階往下走,一片清澈見底的湖水呈現(xiàn)在眼前,源頭就是剛才那條美麗的瀑布。幾條小魚正在湖中自由自在地游玩。
在石門澗景區(qū)西門的山腳下,我們在一位慈祥的老爺爺?shù)闹敢?,終于看到了蘇軾那首《題西林壁》的出處,“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途中,我還看見了我國地質(zhì)學(xué)家李四光發(fā)現(xiàn)的天然壁畫“龍虎爭勝”,它藏在鐵船峰下面,一頭“白虎”和一條“白龍”正在“畫”中相對嬉戲。
“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我還攀登了久仰的三疊泉,只為一睹詩人李白筆下廬山瀑布的真面目:“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碑?dāng)中的磅礴氣勢,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得到。
廬山不像五岳那樣高聳險峻,但有自己獨(dú)特的美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夢想,可以帶著學(xué)過的詩歌和知識,飽覽我們祖國美麗的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