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云
不知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哪一年,掛歷這個當時的新鮮物,進入尋常百姓家,那時的掛歷從只是日歷的一種,很快變成親人、朋友、同學(xué)、同事相互贈送的稀罕物。
那時,求得一本掛歷,尤其掛歷剛剛出臺,過年過節(jié)就有盼了,那個時候過年就要有掛歷、送禮就要送掛歷成為時尚。掛歷后來變得五花八門,有印制的各種版本,比如各種漂亮的花卉;有的是大美女的特寫照片;有的是時裝模特的風(fēng)姿;有的是芭蕾舞《天鵝湖》;有的是城市風(fēng)光田園景色。更有的別出心裁,制造的是立體掛歷,好幾層一套一套的,還有整個掛歷是橢圓形的,應(yīng)有盡有。年終誰要是拿本掛歷回家,這年就有味道了。
當年我剛剛參加工作,每到年終心里特別想有一本掛歷,年前可以掛在家里的客廳,全家欣賞著掛歷,過個年。那時,每個家庭的掛歷,已經(jīng)成為家里一個擺設(shè)和裝飾,在家人心里,這掛歷在墻上熠熠生輝。父親每年年終,都要提著掛歷,到他的老朋友家,熱情地送給他們,他的老戰(zhàn)友收到父親的掛歷,也特別高興,年復(fù)一年,都是父親在街邊小鋪賣掛歷的那里買來送朋友的。
掛歷風(fēng)光了許多年,就悄悄淡去了,后來銷聲匿跡了,生活和時代都在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F(xiàn)在跨年人們已不把送人一本掛了,手機微信祝個福,微信里的祝詞也是五光十色的動感畫面。家里仍然擺個臺歷看看日子,偶爾也有賣掛歷的,已經(jīng)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