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春
姑媽已年近古稀,在家排行老二,我爸是老大,還有二叔父和三叔父,在姑媽七歲那年奶奶因病去世了,爺爺一把屎一把尿,又當(dāng)?shù)之?dāng)媽拉著幾個孩子,姑媽是家里唯一的女孩自然就挑起了家中事務(wù)的重?fù)?dān),照顧著兩個年幼的弟弟,給一家人洗衣做飯。當(dāng)時三叔父才兩歲一餓就哭,滿臉胡得就像電視里流浪三毛的樣子,每當(dāng)三叔哭鬧姑媽就用大鐵勻把水和面攪拌一起在煤油燈上打面糊給三叔父吃,二叔父就在旁邊瞅著等三叔父吃完把勺子舔的干干凈凈。爺爺看到這個情景眼淚就止不住奪眶而出,那個年代農(nóng)民的日子都苦不堪言,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爺爺就嗚嗚咽咽地偷著哭。就這么熬了幾年,孩子們在苦難的歲月中成長。
文革開始了,爺爺因成分問題受到批斗,派出去進行勞動改造,四個孩子餓得皮包骨頭,口舌生瘡。后山里有一戶人家上門提親,爺爺就收了七擔(dān)谷子的彩禮把姑媽許配給后山人家,這七擔(dān)糧食救了一家人的性命。姑媽十八歲那年冬天被姑父趕著毛驢迎娶過門,陸續(xù)生下三個孩子。分別取名三姓、挨生、小燕。姑父山里長大,有的是力氣,人少地廣,一家人吃喝不愁。可是好景不長,姑媽二十六歲那年冬天莊稼人都農(nóng)閑著,勤勞的姑父和他的兄弟打了一孔土窯,眼看窯洞打成了天氣也暖和起來,姑父加把勁想在農(nóng)忙前就把窯洞打好,正月一天的下午一聲巨響窯洞塌了……老天爺呀,你睜睜眼吧!姑媽跪在土堆里,把十指都挖破,暈死過去幾次。從此她又當(dāng)婆姨又當(dāng)漢,家里門外大事小事都落在她一個人的肩膀上。
三年后,經(jīng)村里長輩撮合姑媽和村里的教書老師又成了婚,沒幾年,老師得了傷寒。農(nóng)村人得了大病就吃點藥,得了小病硬往過扛。沒想到身子單薄的老師一病不起,姑媽體貼地伺候了近一年,他還是撒手人寰,姑媽又一次遭受喪夫之痛。
在姑媽的辛苦下孩子們一天天長大,日子也一天天富裕起來。大表哥十八歲就參軍了,因為表哥勤勞好學(xué),埋頭苦干,部隊提了干。表哥非常孝順,每個星期都給姑媽打電話問候。優(yōu)秀的大表哥給姑媽帶來了很多自豪和驕傲。二表哥挨生趕上黨的好政策,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他也很孝敬姑媽,眾人都夸他對老人好。表妹小燕,當(dāng)上了小學(xué)老師,教學(xué)之余,隔三差五回家看姑媽,真是姑媽的“小棉襖”,姑媽一生的辛苦得到了兒女們的回報,她臉上終于綻開了笑容。姑媽漸漸老了,她享受到了晚年人生幸福的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