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在對藍盈瑩參與的公益報道中,曾有媒體形容藍盈瑩是生活的觀察者和公益的踐行者。在她看來,自己更是一個以本能主導一切的本能型選手,“我的本能真的非常之本能,我最大的本能就是喜歡小動物?!本戎游铩⒑团笥呀Y伴去福利院探望殘疾兒童、參演公益電影和公益話劇、參與騰訊99公益日發(fā)表公益演講……藍盈瑩的公益道路還很長。
藍盈瑩從小喜歡小動物,只要看到小動物從她身邊走過,無論何時何地在什么樣的場合,她一定會馬上蹲下,與那些貓貓狗狗對話。在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她在她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一條信息,關于一只剛剛救助的小奶貓尋找領養(yǎng)人的信息。出于本能,她開始關注和插手這件事,誤打誤撞進入了救助圈子。進入之后才發(fā)現,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這樣的一群人,為了救助動物付出那么多。
進入救助圈子后,她認識了一位名為“萍”的同事。萍家里養(yǎng)了五只狗、八只貓、三只鳥,這些都是萍救助的、但是由于年齡過大或者體弱多病領養(yǎng)不出去的動物。為了照顧動物,萍三四年不買新衣服,所有的工資都用在了家里的這群“寶貝”身上。在萍的影響之下,藍盈瑩家里也一度變成一個中轉站,增添了許多動物需要的東西。藍盈瑩撿到小動物送去寵物醫(yī)院救治后便帶回家照料,直到找到盡職盡責的主人再把它們領養(yǎng)出去。
除了救助流浪動物,藍盈瑩也在機緣巧合之下從朋友那里接觸到了一所福利院,那是一所專門照顧殘疾嬰幼兒兒童的天主教非營利性福利院。里面的孩子從0歲到20歲,都是因為先天性殘疾被父母遺棄的。藍盈瑩在朋友帶動之下,組建了一個群,“我們起名叫‘動物園快樂公益。她自封猴子大王,而我叫粑粑羊?!痹谌豪铮總€月在北京的朋友只要有機會,都會成群結隊去往車程約三個半小時的福利院看望這些孩子,“我們會租一輛大巴一早出發(fā),提前準備好各種尿布、奶粉、零食等孩子們需要的生活用品,一路上我們都在討論一會要給孩子們表演一個什么樣的節(jié)目。”
藍盈瑩告訴本刊記者:“很多人會說,你們這個算什么公益,有沒有給福利院捐錢,捐了多少?跟很多人相比,我們這個真的是微不足道,因為我們給福利院捐款的次數非常少,但我認為做公益不僅僅是物質的輸送那么簡單,有時候需要更多是精神上的。有時候我們覺得是我們溫暖了別人,但做了之后,才會發(fā)現真正捂熱的有可能是自己的心?!闭f到這里,藍盈瑩也提到了她爸爸跟她說過一句話,讓她印象非常深刻,“爸爸說家人或者朋友之間所能給彼此最好的安慰,可能就是牽著他的手,聽他訴說,哪怕有的時候沒有言語,但這種來自彼此信任的溫度是最能夠溫暖人心的?!?/p>
作為演員的藍盈瑩,在她從業(yè)這幾年中,飾演過鄉(xiāng)村教師、艾滋病患者、急診科護士、地鐵售票員等各式各樣的角色,都是非常接地氣的人物,“因為我的職業(yè)特性,讓我能夠得到許多其他職業(yè)者沒有辦法達到的體驗,那就是我們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我們會去體會他們的處境,感同身受他們的想法?!币舱且驗樗{盈瑩的這些演藝經歷,讓她對做公益這件事更深有體會。
2013年,藍盈瑩在寧蒗拍攝了一部公益電影。那里的孩子很多都是背著尺寸不合適而且破到已是張著口的舊布袋,還有一些孩子索性拿起塑料袋當書包。拍攝電影過程中藍盈瑩才知道,原來早在上世紀70年代,那里已經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教師自愿去支教,而且就是因為有來自比較發(fā)達城市的教師,帶著優(yōu)厚的師資力量進駐,才使那里的孩子受到教育,甚至順利考上大學,從此走出大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2014年,藍盈瑩參與了一個公益話劇,以“為你發(fā)聲”為主題,意在用互聯(lián)網的思維,用最新的科技把對物質的輸送轉變?yōu)閷Ω鱾€領域、各個孩子精神文化上的輸送。
此后,藍盈瑩一直關注著公益活動。今年9月,藍盈瑩參加騰訊99公益日活動,并發(fā)表演講。她分享道:“我關注騰訊公益,關注指尖上的慈善,是因為我真的覺得非常非常受用,因為只要動動手指,可以自主選擇受助人對象,可以公開看到每個項目的進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每一分錢花在哪里,可以看到受助者們受到幫助以后發(fā)自內心的微笑?!?/p>
對于自己的演員職業(yè),藍盈瑩的看法也很清晰,“我是一名演員,我覺得生活對我來說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該是生活的觀察者,只有入世找尋到生活真實的樣子,才可以找尋到生活的真相。同時,我們也是一名公民。在扮演好我們各個影視劇角色的同時,更應該想到在社會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南都娛樂:你經常參加公益活動,本人也有很多公益頭銜,你覺得作為公眾人物投身公益的意義是什么?
藍盈瑩:這是一個跟自己、跟生活對話的過程。我也知道公眾人物參加公益,可能有很多人會說,這個是你往自己臉上貼金或者宣傳的手段,以致很多公眾人物參加了公益也不敢去說,生怕被人說有宣傳嫌疑。
但是公眾人物做公益和普通人是一樣的,大家都應該為這個社會做些什么事情。
南都娛樂:今年公益有很多新的玩法,公眾人物參加的話會把公益行為放大化,你日常是怎么參與到公益?
藍盈瑩:我覺得我會通過一些小事,比如我剛才和團隊小伙伴就在討論微信運動的記錄,能夠把步數轉化成實際金額捐贈,這是一些非常普通、大家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著手去做的事情。
南都娛樂:很多人覺得捐錢才是做公益,做公益其實離自己蠻遠,你怎么看待這個說法?
藍盈瑩:我不認為是這樣,包括現在騰訊公益的一些新玩法,有時候是捐希望、捐綠色,有時候是捐祝福,公益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也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溫飽條件下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關懷。就像我本身在物質上的捐贈能力非常有限,但是我們會選擇身體力行,通過精神上或者用我們的溫暖去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