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慧嬌
【摘要】工程審計一直是高校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基建工程結算審計“先審核、后審計”模式存在著諸多問題。審核、審計“背對背”模式從“大甲方”的管理角度出發(fā),扭轉了以往審計工作的被動局面,超前有效發(fā)揮了審計作用,保證了審計成果質量,取得了明顯成效。
【關鍵詞】基建工程 工程審計 工程審核 背對背
一、引言
加強工程結算審核審計有利于學校合理控制建設投資、完善建設工程管理、促進廉政建設。
二、“背對背”創(chuàng)新模式背景
工程審計一直是高校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基建工程結算審計專業(yè)性強、任務集中,目前高?;üこ探Y算審計工作普遍面臨著基建工程多、造價人員少、審計任務重的難題。長期以來,基建工程結算審計按照“先審核、后審計”的模式進行,其具體做法是由基建處先委托造價咨詢人代其審核,再將造價咨詢人審核后的工程結算報送審計處,審計處接收審計資料后再委托造價咨詢人進行審計。
然而,這種做法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1.不符合《2009陜西省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則》中“同一工程竣工結算核對完成,發(fā)、承包雙方簽字確認后,發(fā)包人不得要求承包人與另一個或多個工程造價咨詢人重復核對竣工結算”的規(guī)定,甚至曾有工程因此訴訟至仲裁委;2.審計周期長,例如某學院教學樓和某實驗樓工程從竣工到審計審結長達五、六年時間;3.前述某學院教學樓和某實驗樓工程雖經(jīng)基建處委托造價咨詢人審核,但審計處終審審減率分別為8.69%和9.23%,審減率較高;4.因結算周期較長、工程現(xiàn)場情況變化、資料缺失等因素導致審計風險較大。如何扭轉基建工程結算審計的被動局面,一直是審計工作思考的難題。
2014年,造價7500余萬元的某教育綜合樓工程(簡稱綜合樓工程,下同)竣工驗收后,結算審核、審計工作有待實施。我校審計處提出了“背對背”審核、審計新模式,代替“先審核、后審計”的舊模式。
三、“背對背”創(chuàng)新模式做法與實踐
(一)做法
基建工程結算審核、審計“背對背”模式即基建處和審計處各自委托一家造價咨詢人,實施審核、審計工作。雙方造價咨詢人“背對背”審核、審計工程量價。為扭轉以往審計工作的被動局面,改變基建工程審計“先審核、后審計”的模式,這種模式從“大甲方”的管理角度出發(fā),采用“背對背”審核、審計新模式代替舊模式。
具體做法如下:
1.基建處、審計處同時各自委托一家造價咨詢人實施審核、審計工作,雙方造價咨詢人背對背審核、審計工程量價;2.雙方造價咨詢人提交各自工程量價審核、審計初稿;3.審計處、基建處評定造價咨詢人提交的成果資料是否符合質量要求;4.審計處、基建處組織造價咨詢人核對工程量價審核、審計成果,直至兩家造價咨詢人的成果完全保持一致;5.審計處、基建處評定造價咨詢人核對后的成果資料質量,對兩個造價咨詢人的勝任能力進行評價,不符合要求的造價咨詢人退出審核、審計工作;6.經(jīng)評定后造價咨詢人符合要求,審計處、基建處組織雙方造價咨詢人依據(jù)核對后統(tǒng)一的審核、審計初稿,與施工單位進行核對,對該過程進行監(jiān)督,并及時處理核對中出現(xiàn)的問題;7.雙方造價咨詢人提交與施工單位核對后的審核、審計稿,審計處、基建處再次審核修正;8.施工單位對審核、審計稿無意見后,雙方造價咨詢人編制工程結算審核、審計結果定案表,經(jīng)施工單位、雙方造價咨詢人、審計處、基建處共同簽字蓋章后,雙方造價咨詢人出具最終的正式審核、審計報告。
(二)實踐
審計處提出的“背對背”審核、審計新模式得到了基建處的支持以及分管基建、審計工作校領導的認可,并一致決定采用這種模式開展綜合樓工程的結算審核、審計工作。從此,一種全新的審核審計模式展開了實踐與探索。
審計處與基建處經(jīng)過深思熟慮“背對背”各自選擇了一家聲譽良好、業(yè)績突出的造價咨詢人委托其開展綜合樓審核、審計工程結算工作。兩家造價咨詢人接到這項重任后,均表示從未見過這種審核、審計模式,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引入了競爭機制,帶來新鮮感的同時也增加了工作壓力。兩家造價咨詢人都期待著接受考驗。審計處與基建處對各自委托的造價咨詢人進行監(jiān)督、管理、指導。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工作,雙方造價咨詢人提交各自的審核、審計成果,審計處、基建處評定成果質量合格后,組織造價咨詢人核對工程量價,直至雙方結果完全一致。審計處、基建處通過核對一致的成果質量,對兩家造價咨詢人的勝任能力進行評價,經(jīng)評價,兩家造價咨詢人均符合要求。2015年5月,兩家造價咨詢人在審計處與基建處的監(jiān)督下與施工單位核對工程量價,碰到的問題基建處、審計處及時解決。經(jīng)過三輪激烈的核對,2015年12月,施工單位與兩家造價咨詢人達成一致,基建處、審計處經(jīng)過復核同意了造價咨詢人審定的工程造價,五方同時在定案表上簽字、蓋章,雙方造價咨詢人出具正式審核、審計報告。
最終審減額高達1298萬元,較雙方各自最初審減額增加了100多萬元,審減率為17.27%。充分證明這種新模式是先進的、成功的,超前有效發(fā)揮了審計作用,保證了審計成果質量,取得了明顯成效。
四、思考與推廣
綜合樓工程結算審核、審計工作采用了審核、審計“背對背”模式,保證了工程結算的真實性、可靠h生,達到了預期目的。
實踐證明,審核、審計“背對背”模式在有效發(fā)揮基建處審核作用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了審計處審計的再監(jiān)督作用。該模式與施工單位只核對一次,規(guī)避了政策風險,防范了法律訴訟風險,杜絕了廉潔風險,在保證工程結算真實、可靠的同時大大縮短了結算周期,徹底扭轉了基建工程結算審計的被動局面。
此后,我校某高層住宅樓等基建工程結算審核、審計工作也采用了“背對背”創(chuàng)新模式,有效縮短了審核、審計周期,保證了審核、審計質量,取得了明顯效果。
“背對背”創(chuàng)新模式彌補了舊模式的缺陷,達到了預期目標,得到了審計處、基建處、施工單位、造價咨詢人的一致肯定,后續(xù)工作中的推廣繼續(xù)獲得良好效果,與我們交流的兄弟院校也認為這種模式值得學習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