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瑞,汪 燕,項 云,都鵬飛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兒科,安徽 合肥,230000)
支原體肺炎是常見的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是因支原體感染導致,隨著病情進展可誘發(fā)肺外多系統(tǒng)及器官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病程長及復發(fā)率高等特點,對患兒的學習、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1]。目前,臨床上針對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治療多以止咳化痰、應用大環(huán)內(nèi)脂類抗生素等相關對癥治療為主,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臨床癥狀及體征,減緩病情進展,改善患兒生活質量,但遠期療效欠佳,對患兒遠期肺功能、免疫功能的調節(jié)效果不理想[2-3]。孟魯司特是治療哮喘的常用藥,可緩解臨床癥狀,抑制氣道高反應,但停藥后存在一定的復發(fā)概率[4]。本研究探討孟魯司特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上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療效及其對免疫功能指標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本院接受診治的支原體感染誘發(fā)上呼吸道肺炎患兒10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4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25例,年齡3~12歲,平均(6.2±2.1)歲;病程為3~11 d,平均(6.3±2.8) d。研究組中男31例,女23例,年齡4~13歲,平均(6.5±2.2)歲;病程為2~12 d,平均(6.1±2.6) d。入選標準: 所有入選患兒均經(jīng)CT、胸部X片、病原菌檢測等相關臨床診斷確診為上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5];無肺膿腫、肺結核、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及支氣管哮喘等相關肺部疾病;無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疾病;無藥物過敏史,排除易過敏體質;無傳染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先天性免疫系統(tǒng)不全及惡性腫瘤[6]。2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兒家長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2組患兒均接受常規(guī)的止咳化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平喘及退熱等相關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兒給予阿奇霉素(南京圣和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00329)靜脈注射治療,將10 mg/(kg·d)阿奇霉素注射液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內(nèi)進行靜脈輸注,阿奇霉素最大使用劑量<500 mg/d,1次/d,持續(xù)治療5 d后停藥3 d,并改成口服阿奇霉素[葵花藥業(yè)集團(衡水)得菲爾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63830],10 mg/kg頓服,且最大口服劑量≤0.5 g/d,持續(xù)治療3 d并停藥4 d,持續(xù)治療3周。研究組患兒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孟魯司特鈉片(魯南貝特制藥,國藥準字: H20083372),年齡<6歲患兒口服劑量4 mg/次,年齡≥6歲患兒口服劑量5 mg/次,2次/d,早晚服用,持續(xù)治療3周。
比較2組患兒臨床癥狀與體征的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及治療前后免疫功能變化。臨床癥狀與體征緩解時間: 包括咳嗽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喘憋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等[7]。免疫功能指標: 包括T細胞亞群指標(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指標(IgG、IgM、IgA),所有患兒在治療前后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3~5 mL外周靜脈血,2 500 轉/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選擇流式細胞儀進行T細胞亞群指標檢測,并采用免疫速率比濁法對免疫球蛋白指標進行檢測[8-9]。
研究組患兒咳嗽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喘憋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治療后,2組患兒IgG及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兒IgM、IgA及CD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表1 2組患兒臨床癥狀與體征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d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2組患兒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2組患兒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上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是常見的兒科疾病,常發(fā)生于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目前發(fā)病機制仍未完全明確,但多認為免疫功能紊亂引起的免疫損傷是支原體肺炎發(fā)生的重要因素[10]。研究[11]發(fā)現(xiàn),發(fā)生肺炎支原體肺炎時,多存在異常免疫應答,能促使白三烯等相關炎性因子釋放,導致呼吸道慢性炎癥而引發(fā)氣道高反應,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慢性咳嗽或痙攣性咳嗽、喘息、頑固性干咳等情況,重者出現(xiàn)哮喘急性發(fā)作。同時,支原體肺炎能在損害呼吸道情況同時誘發(fā)心肌炎及腎炎等相關系統(tǒng)性疾病,若不及時有效治療,對患兒的健康及學習、生活質量存在嚴重危害[12]。
研究[13]顯示,上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實施常規(guī)治療難以獲取顯著療效,需選擇抑制炎性因子釋放藥物,才能對病情進行有效控制。阿奇霉素作為常用的第3代大環(huán)內(nèi)脂類抗生素,具有較為穩(wěn)定的化學結構,且抗菌能力較強,應用血藥濃度較高,可經(jīng)結合細菌核蛋白體50 s的亞基對細菌轉肽過程進行阻斷,促進RNA蛋白質合成,進而快速控制感染,具有用藥頻率低、使用方便、起效快等優(yōu)勢[14]。研究[15]發(fā)現(xiàn),阿奇霉素能調節(jié)免疫功能,對巨噬細胞及T淋巴細胞的相關免疫功能存在一定影響,能對炎癥因子釋放、合成進行抑制,調節(jié)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CD4+、CD8+表達水平;抑制炎性因子可使B細胞受刺激釋放免疫球蛋白減少,影響體液免疫[16];同時,阿奇霉素對支原體的殺傷作用能使支原體抗原性刺激減輕,調節(jié)體液免疫。隨著阿奇霉素的廣泛應用及濫用,導致阿奇霉素耐藥性不斷增加,造成單一應用阿奇霉素難以獲取良好的臨床療效,無法及時緩解臨床癥狀,且難以抑制白三烯刺激多種白細胞介素產(chǎn)生的非特異性炎癥[17-18]。
白三烯作為重要的炎性介質,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加快支氣管收縮,促使嗜酸性粒細胞聚集,加重病情[19]。孟魯司特鈉作為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對氣道平滑肌內(nèi)白三烯相關活性進行選擇性抑制,使氣道平滑肌痙攣減輕,進而抑制或減輕氣道炎癥反應,預防血管通透性出現(xiàn)異常性增加,減少氣道高反應性,調節(jié)機體的免疫功能[20-21]。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咳嗽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喘憋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說明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上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效果顯著,能有效促進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縮短治療時間,促進患兒康復[22]。同時,研究組患兒治療后的免疫球蛋白、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的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阿奇霉素能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炎癥因子的能力,減輕炎癥反應。
綜上所述,孟魯司特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上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效果顯著,能有效緩解癥狀及體征,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炎性因子能力,減輕氣道炎癥反應,調節(jié)患兒呼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