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敏 賀凱盈 潘蘭蘭 岳軍紅 田正華
(1.陜西鐵路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2.四川省煤田測繪工程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區(qū)域內,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的要求,結合土地利用現(xiàn)狀,采取行政、經濟、工程、技術、法律等手段,通過對土地利用結構進行調整,對土地資源進行重新分配,以達到協(xié)調人地關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改善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2]。
土地整理工作的開展,能夠科學地管理土地,合理地開發(fā)利用土地資源。解決土地整理的竣工測量問題,可以對土地整理工作進行竣工驗收,編寫竣工測量報告繪制竣工圖。
本文針對德昌縣巴洞鄉(xiāng)先鋒村紅旗村土地整理項目勘測定界工作,采用中海達GPS-RTK(V8)全球衛(wèi)星定位儀和TOPCON(GTS102)全站儀進行野外測量。
界址點是土地權屬界限的拐點。一塊宗地周圍確定了界址點,那么這塊地的形狀、位置、面積、權屬界限也因此能夠確定,因此確定界址點是地籍測量工作的核心基礎工作[3]。界址點測量基于權屬調查,根據測區(qū)平面控制網進行,界址調查、界址標志位置的正確性以及測區(qū)平面控制網的精度是保證界址點測量精度的首要條件。目前解析法和圖解法是界址點測量常用的兩種方法,其中解析法有極坐標法、交會法、截距法。
根據要求,在進行勘測定界土地整理時按照以下規(guī)程:
1)TD/T 1008—2007土地勘測定界規(guī)程;
2)土地利用現(xiàn)狀調查技術規(guī)程(全國農業(yè)區(qū)規(guī)劃委員會1984年9月);
3)TD/T 1001—93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
4)四川省土地勘測定界技術要則(試行);
5)《全國土地利用分類》(過渡期間適用);
6)CH5002—94地籍測繪規(guī)范;
7)德昌縣巴洞鄉(xiāng)先鋒村紅旗村兩個村土地整理項目1/10 000土地利用現(xiàn)狀圖;
8)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川國土資函[2010]451號文件。
資料準備,野外進行踏勘,資料詳細整理以及誤差表的準備是測量界址點的主要準備工作[4]。土地權屬調查過程中,地籍調查表需要詳細記錄界址點的位置信息、界址邊的邊長、宗地號的大致編寫、宗地草圖的繪制,這些工作都將為后續(xù)界址點測量提供充足保障。
勘界測繪的內容包括:界樁的埋設與測定,邊界線的標繪,邊界協(xié)議書附圖的繪制,邊界線走向和界樁位置說明的編寫,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qū)域界線詳圖集的編纂和制印[5]。
勘界測繪的工作流程分為準備工作、野外測量和調繪、內業(yè)成果整理、質量檢查驗收四個階段[6]。界樁的制作和埋設由民政部門和國土部門一起完成,工作內容及流程如表1所示。
表1 勘測定界工作內容
1.5.1外業(yè)調查
1)權屬調查情況。
收集本區(qū)域內的土地利用現(xiàn)狀以及土地登記權屬調查資料,并審核分幅權屬界線圖和權屬來源證明文件,并在工作底圖上繪制審核通過的行政界線、權屬界線;如果收集的權屬證明材料或權屬界線不太清楚的,應聯(lián)合當?shù)貒临Y源管理部門,組織原權屬單位按《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要求到現(xiàn)場指界踏界,并將用地范圍內的權屬界線調繪到工作底圖上[7]。
2)地類情況核實。
在地類情況核查最開始需要完成的是室內預判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采取的是“S”形調繪曲線,接下來根據過渡時期使用的《全國土地利用現(xiàn)狀分類》,再利用地籍圖、土地利用現(xiàn)狀分類圖等輔助資料去實地進行判讀將各種的地類界線根據實際連接關系調繪到底圖上并進行標注。
1.5.2外業(yè)測量
本次勘測定界工作采用中海達GPS-RTK(V8)全球衛(wèi)星定位儀和TOPCON(GTS102)全站儀進行野外測量。坐標和高程系統(tǒng)采用與該項目前期測量工作一致的1980年西安坐標系和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等高距為2.0 m,利用已經完成的1∶2 000比例尺地形圖和控制點成果。用全球衛(wèi)星定位儀和全站儀相結合的方式在野外實地施測得到界址點的在相應坐標系下的坐標值。
界址樁點的設置原則:在主要拐點處設置界址樁;在權屬界線、基本農田界線交點加設界址樁。
為滿足德昌縣巴洞鄉(xiāng)先鋒村紅旗村兩個村土地整理項目調整土地利用關系以及核算工程量的需要,四川藍盾科技有限公司受德昌縣國土資源局的委托,承擔了德昌縣巴洞鄉(xiāng)先鋒村紅旗村兩個村土地整理項目1 847.554 hm21∶2 000土地整理勘測定界測量任務。其中按照《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共計埋設界址點914個??睖y定界圖成圖方法正確,圖紙精度合格,內容齊全。
本次土地整理項目用GPS與全站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野外測量,運用1980年西安坐標系和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測得界址點點位坐標。本項目界址點放樣無誤,界址點點位中誤差小于厘米,界址邊邊長及關系距離精度符合要求,所選界址標志為埋石、水泥樁、木樁。
土地調查完成后,得到德昌縣巴洞鄉(xiāng)土地整理前后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對照情況統(tǒng)計表,可以很直觀的了解土地利用變更情況。
在調查的過程中需要完成的一項工作就是補調,在這部分工作中主要完成的內容是在范圍邊界應注意與邊界線接連的交通道路、各類廠房設施等保持其連續(xù)性[8]。
1)界樁點坐標的測定。
界址點坐標的測定主要是通過實測工作完成。然而如果實測工作因為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等限制時,我們可借助大比例尺地形圖完成該項工作,其誤差要求不能超過圖上的±0.3 mm,還有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要求保證地物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的準確性。界址點的高程可通過內插的方法確定,誤差在1/3基本等高距之內[9]。
2)邊界線標繪。
邊界線的標繪工作大多數(shù)是通過實測來完成的,在特殊情況下,為了減少工作量,在邊界線走向清晰的時候可以在室內完成標繪工作。如果是在荒漠戈壁等地方就可以在室內完成標繪工作[10]。
3)界樁方位物的選擇與測定。
每個界樁選擇的方位標志應該特征明顯且容易保存,這樣可以利于下次使用,如果作為方位導向的標志較少或者缺失時,應人為建立幾個以保證后面的使用。
界址距離表示方位的標志物時,一般是通過實測完成的,精度要求達到分米級,如果界址點對點位的精度要求較低時,我們可以通過在圖上量取的方法完成,精度達到亞毫米級即可。
在本次勘測定界工作的過程中得到以下結論:
首先,土地權屬調查與外業(yè)測量工作同樣重要,不能只側重一點。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需要找出癥結所在,用規(guī)范指導工作進行。每個步驟都需要詳細規(guī)劃,分配時間,找到側重點。
其次,外業(yè)測量工作用全站儀和全球衛(wèi)星定位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合理利用全站儀和GPS聯(lián)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節(jié)省施工時間和成本。
最后,土地整理竣工測量方法的研究即解析法測量界址點坐標研究??睖y定界的過程科學嚴謹,解析法測量界址點坐標也需要靈活運用數(shù)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