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言之
電影《重返狼群》宣傳海報
格林是一只狼,是若爾蓋草原狼王的兒子。它出生的時候父母被獵殺,變成了孤兒。畫家李微漪在若爾蓋草原采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它,將其帶回城市喂養(yǎng),并取名格林。格林在女主人李微漪的悉心照料下慢慢長大。盡管李微漪在飼養(yǎng)的過程中給它看關于狼的圖片、紀錄片,但格林卻像一只居家寵物狗,仿佛喪失了狼的天性。
一次意外,格林跑到了街上,李微漪費了好大勁兒才將其找回,她逐漸意識到格林大了,已不適合繼續(xù)在城市生活。她考慮過將其送到動物園,但當她在動物園親眼看到一匹被關在籠子里的狼時,便后悔了??吹奖蝗︷B(yǎng)的狼,吃著游客扔來的食物時,她意識到那已經(jīng)不是一只真正的狼了。若這就是格林的未來,她不敢想象。
于是,李微漪和男主人公亦風決定將格林送歸草原。兩人帶著格林回到若爾蓋草原,計劃著送其回狼群,格林就這樣開始了在草原求生。起先李微漪帶著它捕捉旱獺、野兔,到后來格林學會獨立捕食,收藏食物,追趕奪食的赤尾狐,并開始學會發(fā)出陣陣狼嚎。但就在放歸工作準備順利的時候,李微漪卻因為肺水腫,不得不離開若爾蓋草原回城治療。格林的野外生存訓練中斷。
電影《重返狼群》劇照
當半個月后,當李微漪再次返回草原的時,格林已經(jīng)和草原牧羊犬打成了一片,和狗一樣叫了,它似乎忘了自己還是狼。李微漪開始擔心,畢竟還沒有人工馴養(yǎng)的狼成功放歸自然的先例。狼在弱肉強食的草原,若不會捕獵,那離死亡就不遠了。而格林卻不怕人,它與養(yǎng)它的李微漪和亦風親近慣了,以為所有的人都一樣,當它面對拿著打狗棒要捕殺它的人時也不知道跑。
可狼,終究是狼。格林慢慢地發(fā)出了充滿狼性的嚎叫,在雪地里嗅到了族群同伴的味道,那是狼之間交換信息的味道,告訴對方“我們在此”。當草原上的狼第一次出現(xiàn)的時候,格林帶著猶豫跑向了那只孤狼??刹痪糜謳е鴤貋砹?,它被孤狼咬傷了。傷愈之后,李微漪又帶著格林開始獵捕。當狼群開始出現(xiàn)的時候,格林卻不會呼喚同伴,一會兒狼嚎一會兒狗叫。緊張的李微漪和亦風決定模擬狼嚎,模擬幾聲之后,格林開始發(fā)出了持久的嚎叫,慢慢地狼群發(fā)來狼嚎回應,數(shù)聲之后,格林繞著李微漪轉了幾圈,一步三回頭,不舍離開,但最終奔向了狼群。數(shù)月之后,格林還與狼群下山,一起成功圍獵。至此,它成功重返了狼群。
《重返狼群》這部紀錄片是在同名書出版5年后,由故事的親歷者自拍形成,盡管拍攝技術上存在瑕疵,但瑕不掩瑜,影片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影片用比文字更直擊心靈的影像將人與動物關系的反思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影片中,當格林第一次放歸受傷回來的時候,亦風開始后悔,決定把狼帶回城飼養(yǎng),因為在他看來活著比什么都重要。但李微漪覺得還有比活著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狼的“自由”。也正是她的堅持,格林重歸自然。讓狼回去做狼,讓人回去做人,不要因為所謂的愛而造成相互傷害,這也許就是本片的精髓。李微漪和亦風并沒有因為愛格林這個“兒子”而把它養(yǎng)在城市,養(yǎng)在動物園,保證它平安地活到死,而是幫它在本該屬于它的殘酷環(huán)境中“找回自我”。其實格林重返狼群的過程也在告訴人類應該重返自身,找尋自我。試問:今天的發(fā)展有多少是違背人性和反自然的發(fā)展?人類中心主義、眾生不平等的理念制造了多少生存與發(fā)展危機?
電影《重返狼群》劇照
當然,這部紀錄片還展現(xiàn)了許多“人狼情未了”的感人畫面:在李微漪生病的時候,格林跳上窗戶送來自己捕獲的獵物;因為冰面會破,格林咬住李微漪的鞋不讓她前行;當李微漪受傷的時候,格林跑去牽馬回來馱她……這些直戳人淚點的情節(jié),讓人看到了一只懂感恩、知回報、聰明而有情有義的狼。其實狼有沒有情義不重要,人只把它當狼就行了,這就是尊重,若擬化為人,那是自作多情。就像蛇咬不咬農(nóng)夫,那是蛇的天性,沒有是非;狼救不救人也是狼的天性,沒有對錯,動物與人的關系便在于互尊其本性。
紀錄片因為其真實性而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在這里重返狼群的故事并不是格林童話,而是現(xiàn)實的存在,其成功經(jīng)驗便是“尊重”,它值得被復制。我想這個世界要變得更好,不僅是人要尊重人,更是人要學會尊重非人類世界,因為那同樣也是一個具有內在價值的平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