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珍珍
摘 要:古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每一位炎黃子孫應當去了解、發(fā)揚和傳承,因此,筆者認為,古詩教育應當從娃娃就開始抓起。本文以《游子吟》為例,從四個方面去論述幼兒園古詩教學的“四部曲”模式:圖畫呈現(xiàn)——故事講述——動作表達——藝術延伸。
關鍵詞:古詩;幼兒;圖畫;故事;動作;藝術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5-033-2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學經典。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讓孩子從小就開始接觸古詩文,接觸經典文化,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播下經典誦讀的種子。筆者現(xiàn)以古詩《游子吟》為例,談談幼兒園古詩教學活動的“四部曲”模式:圖畫呈現(xiàn)——故事講述——動作表達——藝術延伸。
一、教學目標
通過古詩教學活動,讓每個幼兒掌握古詩表演的背誦技巧;激發(fā)幼兒學習古詩誦讀的興趣;引導幼兒感受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
二、程序和策略
一部:圖畫呈現(xiàn)。用圖畫的形式展現(xiàn)古詩情境,把古詩內容形象化,是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最直觀的手段,因此也就成為古詩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首選方法。教學時,我嘗試先將將古詩的意境及內容用圖片呈現(xiàn)出來,先出示完整的畫面,給幼兒以直觀的視覺體驗,讓幼兒仔細觀察并大膽講述畫面上都有哪些景象。在幼兒對古詩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們就開始分句教學,分句教學時根據每句的內容展示相應的圖畫,與此同時教師誦讀古詩,在使幼兒初步了解這首古詩結構的同時,感受到古詩獨特的節(jié)奏和韻律。
二部:故事講述。在幼兒欣賞古詩圖片后,幼兒對于故事的內容能有所了解,也能夠自己講述一些基本的內容,老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提升,創(chuàng)編成相應的故事。故事是幼兒喜愛并且易于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把幼兒難理解的古詩內容編成通俗易懂的故事,通過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讓幼兒從故事中去理解古詩內容。
三部:動作展示。在幼兒能朗誦古詩之后,老師就請愿意展現(xiàn)自己的幼兒上臺表演古詩情景,或者引導幼兒根據每句的古詩內容創(chuàng)編上相應的動作,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古詩內容,既可以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又可以將抽象的詩句具象化,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
四部:藝術延伸。之一音樂:現(xiàn)在很多的古詩以歌曲的形式唱出來,不僅讓幼兒加深對古詩的記憶,也增加了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中央臺春節(jié)期間熱播的《經典永流傳》節(jié)目就是將一些經典的詩詞歌賦配以現(xiàn)代流行音樂,帶領大家領略詩詞之美。之二美術:古詩是最袖珍、最精煉的文字樣式,它往往借助意象來渲染氣氛,借助詩行來表達一種意境,在古詩教學后,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適宜的古詩內容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用畫畫的方式將這些古詩內容轉化成一幅幅鮮活生動的畫面,這不僅有助于鞏固幼兒對古詩的理解和記憶,更能讓幼兒讀透古詩的意境。
三、《游子吟》教學范例和評析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學習按照古詩的韻律、節(jié)奏朗誦。
2.讓幼兒通過朗誦、表演,了解母親的辛勞和慈母之愛,激發(fā)心中熱愛媽媽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圖片:一張是古詩概圖,古詩分句圖片
2.“游子吟”歌曲視頻。
(三)活動過程
1.用圖片展示的方式導入課題。
教師出示古詩圖片(母親在燈火下縫衣圖),引導幼兒講出畫面的意思。(師:“老師今天帶來了1張圖片,這張畫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出示分句圖片,初步理解古詩內容。
2.教師根據古詩內容講述相應故事,引導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教師根據幼兒欣賞圖片后的講述進行總結提升,講述古詩相應的古詩內容,幫助幼兒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暉”等詞語的含義。
3.教師朗讀古詩,讓幼兒感受古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美。
a)“今天老師念的古詩就藏在這三幅畫和剛才的故事里,仔細聽。”教師用富有感情的語調逐句吟誦,并用語調、肢體語言幫助幼兒理解詩詞,感受詩的美。
b)幼兒學習朗誦古詩,并能模仿教師的朗誦韻律、節(jié)奏學習古詩。讀準:慈母、身上衣、遲遲歸、寸草心、三春暉等字音。
c)嘗試根據古詩內容創(chuàng)編匹配動作。
4.欣賞音樂《游子吟》,進一步感受古詩的優(yōu)美和韻律,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學習經驗延伸:
(四)區(qū)域活動
美工區(qū)提供各類作畫工具,如彩筆、毛筆、蠟筆、顏料等,引導幼兒采用自己喜歡的作畫方式再現(xiàn)古詩情景;表演區(qū)提供古詩的音樂和歌曲,引導幼兒欣賞和品位。
日?;顒樱洪_展“我給媽媽做件事”的活動;午餐后、睡前組織幼兒欣賞文學作品:故事《孩子的報答》。
(五)活動評價
1.能按照古詩的韻律節(jié)奏進行朗誦。
2.體會母親的辛勞和慈母之愛。
(六)活動評析
《游子吟》是我國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這首詩語言質樸、簡潔,感情細膩深厚,表達了詩人對母親深深地愛和感激之情,立意深遠,通俗易懂。在活動導入中,我以圖畫的方式呈現(xiàn)古詩情境來導入,直觀的景象可以讓幼兒對古詩的大概內容有直接、具象的了解,也能初步感受到慈母對遠行孩子的不舍與愛。在教學活動中,幼兒通過角色扮演,將古詩中慈母和游子的形象呈現(xiàn)出來,幼兒對古詩中母親對孩子的愛表現(xiàn)出來,在故事表演的過程中,幼兒不僅加深了內心體驗,感悟到古詩所要表達的情緒情感,同時也體驗了用動作、表情和姿態(tài)與他人交流的方法和樂趣。在最后的結束中,我播放了《游子吟》相應的歌曲視頻,在優(yōu)美的音樂和動情的古詩歌詞中,孩子們不由地跟著輕聲哼唱,還說出了非常貼切的感受:溫暖、感動、優(yōu)美、有種想流眼淚的感覺!我想,在音樂中孩子們真的感受到了母親對孩子的這種濃濃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