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保鴻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是根據陳英的《網上真神奇》和石蹊的《我家跨上“信息高速公路”啦》兩篇文章改寫的。課文先寫“我”家的電腦有了“信息高速公路”,爸爸向“我”介紹了電腦網絡,接著寫“我”在媽媽的指導下訪問網站,發(fā)電子郵件,親自體會到電腦的神奇,反映了現代科技的高速發(fā)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課文語言親切,內容接近學生生活實際,容易讀懂。因此,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了解電腦網絡的基本知識,激發(fā)學生對網絡和現代科技的興趣,一方面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及描寫人物心情變化的詞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文中描寫情緒詞語的表達效果,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網絡的神奇。
一、談話導入,引出“信息高速路”
電腦、網絡、高速路對于當今小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對于初次見面的“信息高速路”,學生還是比較陌生。因此,教學伊始,教師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電腦、網絡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誰來說說你對電腦、網絡的了解?”教師指名交流后,可以出示電腦網絡的相關資料讓學生瀏覽,加深學生對電腦網絡的了解。接下來,教師可以順勢而導:“是啊,我們可以通過電腦網絡很快獲取世界各國的最新信息,還可以和世界各國的朋友進行交流學習,所以,電腦網絡就像一條信息高速路(板書:信息高速路)把世界上的你、我、他連接在一起。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板書:我家跨上了)讓我們一起走進‘信息高速路,感受它帶給我們人類的快樂吧!”教師指導學生讀課題,引導學生針對課題進行質疑,讓學生產生思維沖突,產生閱讀期待,以此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二、初讀課文,感知“信息高速路”
讀通、讀順課文是感知課文、理解課文的前提,充分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以“疑”來自“學”,教師則可以以“疑”導“學”,不斷推進初讀,從而追尋學生學習的“原生態(tài)”,讓“導”與“教”真正源于“學”之“需”。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學習生字是為學習課文掃除障礙。在揭示課題后,可以讓學生帶著質疑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本課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之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本課的生字詞:情不自禁、網絡、家庭、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轉睛、應有盡有、米老鼠、唐老鴨、黑貓警長、敞開、戀戀不舍。教師可以利用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生字,重點指導“禁”“庭”“鼠”“唐”“警”“敞”等字的讀音。
2.再讀課文,感知內容。在學生認讀本課生字詞后,為了檢查學生對生字詞讀音的掌握情況,可以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邊讀課文邊讓學生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學生朗讀完課文后指名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如果學生對課文內容交流不完整時,教師可以相機教授學生歸納課文內容的方法,這篇課文可以利用段意合并法來歸納課文內容,讓學生初步知道歸納課文內容的方法。
三、精讀課文,體驗“信息高速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結合本組單元主題和訓練要求,在教學時,應積極鼓勵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并聯(lián)系生活體驗、感悟電腦網絡的神奇作用,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1.學習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勾畫出描寫人物心情的詞語(情不自禁)。(2)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情不自禁”的意思。(本文指“我”因家里可以上網心里激動得不能控制自己。)(3)指導學生用激動的語氣朗讀“太好啦!太好啦!”,體會“我”激動的心情。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并思考:“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之后完成以下表格。
(2)指名交流,多媒體出示表格。
(3)小組討論:為什么說地球變成了小村莊?(電腦網絡使世界各地的人沒有了距離,即使身在家中也可以一起學習,一起溝通,共享科技文化。)
(4)教師采用引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朗讀第2自然段,可以這樣引讀:師:電腦網絡這個新鮮玩意兒,到底是怎樣的呢?爸爸告訴我——(學生讀),師:進入網絡,就好像跨上了——(學生讀),師:可以——(學生讀),可以——(學生讀),還可以——(學生讀),有了網絡——(學生讀)。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可以……可以……還可以……”的句式進行說話訓練。這樣做,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語用能力,還進一步讓學生明確了“信息高速路”(電腦網絡)的作用。
3.學習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體驗“信息高速路”的神奇功能。教師可以指名學生分別朗讀三、四、五自然段并思考,媽媽帶“我”體驗了“信息高速路”的哪些神奇功能?“我”的心情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勾畫出描寫“我”心情變化的詞語讀一讀(好奇心、迫不及待、贊嘆),引導學生體會“我”當時對網絡那種發(fā)自內心的喜愛之情,感受網絡折射出來的無窮魅力,體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教學中教師可以相機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迫不及待、目不轉睛、應有盡有”等詞語,加深學生對“信息高速路”的體驗,同時運用“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還有_____________”的句式進行語言訓練,更好地理解“……”的作用和“應有盡有”的意思,進一步體會網絡內容的豐富與網絡的神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抓住第四自然段中的“我感到地球一下子變小了,知識的大門向我敞開了”這句話進行學習?!暗厍蜃冃 笔鞘裁匆馑迹俊爸R的大門敞開了”是指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可以抓住“一下子”領會網絡的快捷方便,從網絡的廣泛聯(lián)系領會“地球變小”,從網絡信息資源的豐富領會“知識的大門敞開”。)第五自然段重點引導學生討論學習:電子郵件有哪些優(yōu)點?(便捷、快速、節(jié)約紙張、保護環(huán)境等)教學完這部分后,教師可以這樣做:“通過剛才的學習體驗,同學們已經知道了網絡的用途以及它的方便、快捷。有句話叫做‘百聞不如一見,現在請同學們跟隨著我一起親自體驗‘信息高速路的神奇魅力吧!”教師利用電腦網絡帶領學生瀏覽一些小學生學習網站,之后,教師示范發(fā)一份電子郵件,鼓勵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多發(fā)電子郵件給教師,交流自己的學習困惑和心得。
4.學習第六自然段。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可以讓學生齊讀這個自然段,找出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依依不舍)并理解該詞語的意思(本文指“我”舍不得離開電腦網絡),還可以運用“依依不舍”指導學生說一句話,再次讓學生體會電腦網絡的神奇魅力,感受“我”更加喜愛這個新朋友。
四、總結拓展,延伸“信息高速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可見,語文教學不僅要抓實、上好課本上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要引領學生在課外閱讀相關的書籍,拓展學生的視野,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可以這樣處理,先讓學生進行交流: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這是對課文內容的復習,也是對課文內容的總結升華。之后讓學生聯(lián)系平時的生活實際,說說電腦網絡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影響?最后布置學生在課后自由閱讀介紹電腦網絡的相關書籍,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舉行電腦網絡讀書交流會,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電腦網絡,知道電腦網絡是人類學習工作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