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寧, 孟予城, 楊淑蓮, 劉軍鋒
(1. 廊坊市中醫(yī)醫(yī)院檢驗科,河北 廊坊 065000;2. 廊坊市中醫(yī)醫(yī)院五病區(qū),河北 廊坊 065000;3.中國醫(yī)學(xué)科學(xué)院 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xué)院 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yī)院,天津 300457)
急性早期前體T淋巴細胞白血?。╡arly T-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ETP-ALL)屬于早期非成熟的急性 T 淋巴細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1],占T-ALL的5.5%~35.0%。此病在2009年由COUSTANSMITH等[2]最先診斷。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獨特的生物學(xué)亞型白血病,腫瘤細胞非常早地從骨髓游移到胸腺細胞,并表達豐富的T淋巴細胞系標志以及干細胞和髓系的相關(guān)標志,有淋巴系和髓系的分化潛能,是一種成熟阻滯、分化很差的干細胞白血病。目前的治療方法對許多罹患ETPALL的患者不起作用,無法使疾病進入緩解期,只有30.0%~40.0%的患者能成為長期幸存者[3]。兒童患此病治療效果差,誘導(dǎo)緩解失敗率、復(fù)發(fā)率均較成人高。此類型白血病沒有特殊的臨床表現(xiàn),骨髓像亦無明顯的診斷相關(guān)性,主要依賴于免疫分型對此類疾病進行診斷[4],我國鮮有報道。我們報道1例伴發(fā)白細胞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15、CD58、CD123陽性表達的ETP-ALL。
患者,女,53歲,無明顯誘因自覺面色萎黃、乏力、牙痛、牙齦腫脹10 d,就診于當?shù)乜h醫(yī)院。初步檢查無發(fā)熱、無骨痛、無牙齦出血,給予抗炎癥和對癥治療,效果不佳。血常規(guī)檢查示:白細胞計數(shù)14.10×109/L,紅細胞計數(shù)2.16×1012/L,血紅蛋白69 g/L,血小板計數(shù)19×109/L,初步擬診為血液病待查。為進一步診斷及治療轉(zhuǎn)至廊坊市中醫(yī)醫(yī)院。
體溫36.0 ℃;脈搏84次/分;呼吸20次/min;血壓80/60 kPa,神志清,面色萎黃,無出血傾向,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數(shù)。中度貧血貌,淺表淋巴結(jié)未觸及腫大,皮膚未見瘀斑,口唇色淡。咽部無充血。胸骨中下段壓痛,雙肺運動對稱,叩診正常清音,聽診雙肺呼吸音對稱清晰,未聞及干濕啰音和胸膜摩擦音。心相對濁音界不大,心率84次/min,律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全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Murphy征(+)。無肌緊張,無包塊,肝、脾肋下未及,脊柱及四肢外形無畸形,活動度正常。關(guān)節(jié)無紅、腫、熱、痛,無杵狀指等。雙下肢無水腫。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深、淺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1.3.1 全血細胞計數(shù) 白細胞計數(shù)13.06×109/L,紅細胞計數(shù)2.14×1012/L,血紅蛋白69 g/L,血小板計數(shù)16×109/L,平均紅細胞體積102.8 f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32.2 pg,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314 g/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2.9%,淋巴細胞百分比85.5%,單核細胞百分比11.6%。外周血涂片顯微鏡分類幼稚淋巴細胞百分比64%。
1.3.2 生化項目檢測 總蛋白64.4 g/L,白蛋白37.2 g/L,球蛋白27.2 g/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37,總膽紅素8.69 μmol/L,直接膽紅素2.37 μmol/L,尿素氮6.92 mmol/L,尿酸
247.5 μmol/L,肌酐46.2 μmol/L,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7 U/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6 U/L,乳酸脫氫酶96 U/L,肌酸激酶8 U/L,總膽固醇2.69 mmol/L,甘油三酯2.1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22 mmol/L,載脂蛋白A10.82 g/L, 載脂蛋白B 0.59 g/L。
1.3.3 免疫項目檢測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5項檢測均陰性,抗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檢測陰性,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檢測陰性。
1.3.4 骨髓涂片檢查 骨髓涂片良好,骨髓小粒可見。淋巴細胞增生極度活躍,粒系增生受抑制,紅系增生受抑制,成熟紅細胞形態(tài)正常。原幼淋巴細胞占86.4%,細胞胞體大小不等,以大細胞為主,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胞核呈圓形、類圓形,部分細胞核扭曲、折疊;染色質(zhì)細致,胞漿量少,呈藍色或灰藍色,未見顆粒。見圖1。
圖1 患者骨髓細胞象(瑞氏-吉姆薩染色,×1 000)
1.3.5 免疫分型 采用Cytomics FC500流式細胞分析儀(美國Beckman-coulter公司)進行免疫分型。取肝素抗凝骨髓樣本直接進行免疫熒光標記法測定,熒光標記抗體組合如下:CD5/CD10/CD19/CD34/CD45、CD38/HLA-DR/CD117/CD45、CD15/CD16/CD13/CD45、CD64/CD14/CD11b/CD45、CD7/CD56/CD20/CD45、CD58/CD33/CD123/CD45、CD4/CD8/CD3/CD45、CD2/CD1a/CD45、cMPO/cCD79a/cCD3/CD45。應(yīng)用CXP軟件對流式細胞免疫分型圖進行分析,篩選出異常細胞群,并對幼稚細胞的熒光表達進行計算??乖磉_占幼稚細胞群20%以上定義為陽性。患者免疫分型圖及計算結(jié)果見圖2、表1。
圖2 患者流式細胞免疫分型
表1 患者免疫分型CD表達計算結(jié)果
患者骨髓樣本CD表達: CD1a-、CD8-、CD5-、CD4-、CD15+、CD58+、CD123+、CD7+、CD11b+、CD33+、CD34+、CD38+、cCD3弱表達。依據(jù)白血病細胞缺乏CD1a和CD8表達,CD5弱表達或者不表達,至少1個髓系或干細胞相關(guān)的抗原表達(CD13、CD33、CD34、CD117、HLA-DR等)[5]或除了CD7+外,CD34+和/或CD13/CD33+、CD1a-、CD4-、CD8-[6]的ETP-ALL的診斷標準,本例患者西醫(yī)臨床診斷為ETP-ALL,中醫(yī)診斷為髓毒,邪毒內(nèi)蘊,氣陰兩虛。進行對癥治療并給予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化療方案誘導(dǎo)化療3周未達完全緩解,于第4周加用培門冬,組合用藥4 d后,患者放棄治療出院。
起源于早期前體T細胞的ETP-ALL,其生物學(xué)的高度異質(zhì)性尚未被完全認識,沒有一種基因異常超過1/3的病例,ETP-ALL致白血病的轉(zhuǎn)錄因子與典型T-ALL病例表達無明顯差異,不能以此來區(qū)分這2種白血病亞型。有研究結(jié)果顯示,ETP-ALL突變主要出現(xiàn)在調(diào)控細胞因子受體和Ras信號通路的基因中,這些基因突變很多是因為染色體重排造成的,重排會產(chǎn)生新的嵌合式融合基因,且會被高頻率激活,其突變模式與惡性骨髓瘤突變模式相似[3]。與ETP-ALL相關(guān)的基因突變包括IL 7R基因突變、NOTCH1基因突變、BCL11B基因突變、TCRγ鏈雙等位基因缺失、RUNX1基因突變等。與其他急性淋巴細胞白血?。╝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相比,ETP-ALL調(diào)節(jié)細胞因子受體和Ras信號、造血發(fā)育、組胺修飾等基因改變明顯升高。NEUMANN等[7]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成人ETP-ALL中,F(xiàn)LT3突變率高達35.0%,這類有FLT3突變的ETP-ALL患者有特異的免疫表型、獨特的基因表達模式和突變狀態(tài),提示白血病轉(zhuǎn)化發(fā)生在多能前體胸腺細胞階段。COUSTAN-SMITH等[2]在17例ETP-ALL患者中發(fā)現(xiàn)有高度變異的染色體核型,其中4例伴有13q-異常,而116例T-ALL患者中僅有4例發(fā)生相似的染色體改變。常見的RUNX1相關(guān)染色體重排和染色體數(shù)量改變有t(8,21)、inv(16)、t(12;21)、+21等,然而既往研究結(jié)果顯示,RUNX1點突變僅見于髓系腫瘤[5]。由于1/3的ETP-ALL患者無單一基因突變或拷貝數(shù)變化,故基因及染色體檢測敏感性較高,但其特異性較差。
早期T前體細胞(early T-cell precursor,ETP)直接起源于造血干細胞,往往高表達CD34、CD117、BAALC基因和MNl等造血干細胞標志分子以及CD13、CD33等髓系標志分子,具有髓系分化潛能[8]。全基因測序提示ETP-ALL代表了一種有干細胞和髓系細胞特點的不成熟白血病。ETP-ALL的典型免疫表型是表達T細胞的標志,異常表達干細胞和髓系標志,不表達或者弱表達CD5(表達強度不足正常外周血T細胞的1/10),不表達CD1a和 CD8,同時表達干細胞或髓系相關(guān)標志 CD117、CD34、HLADR、CD13、CD33、CD11b和CD65中的至少1個[9-10]。CHOPRA等[6]改良了以上標準:除CD7+外,CD34+和/或CD13/CD33+,CD1a-,CD4-,CD8-,可能更接近于人類ETP-ALL免疫表型,敏感性為77.0%,特異性為94.0%。本研究病例的免疫分型完全滿足以上診斷標準:不表達CD1a、CD8、CD4、CD5,表達CD7、CD11b、CD33、CD34。除此之外,此患者還異常表達CD15、CD58、CD123相關(guān)標志,這一現(xiàn)象目前尚未見文獻報道,提示患者體內(nèi)存在這些CD分子的相關(guān)轉(zhuǎn)錄物,保留著多能分化潛能。雖然本研究的病例診斷符合相應(yīng)指南以及免疫分型的標準[5-6,11],但患者由于經(jīng)濟方面的原因未進行基因及染色體的檢測,使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ETP-ALL相關(guān)文獻比較少,一方面是因為疾病的病例數(shù)較少,而且檢驗標志物有限 ,容易被誤診,一部分被錯誤劃分為T-ALL,一部分因為強表達髓系標志被劃分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或混合白血??;另一方面,因ETP-ALL沒有特殊的臨床表現(xiàn),免疫表型是最強的預(yù)后危險因素,意義比微小殘留病變重大,但此類檢測未普遍開展。ETP-ALL患者比典型T-ALL患者臨床轉(zhuǎn)歸更差,緩解失敗或血液學(xué)復(fù)發(fā)的累積發(fā)生率比典型T-ALL患者高得多。ETP-ALL患者與典型T-ALL患者10年總生存率分別為19.0%和84.0%[2]。因ETP-ALL停滯在T細胞分化早期且具有髓系分化潛能,髓系白血病化療方案或許對治療ETP-ALL有一定的作用[12],使用髓系或者干細胞白血病治療藥物,如大劑量阿糖胞苷治療可能會有效,但還有待臨床證實。異基因干細胞移植可作為ETP-ALL患者第1次緩解后的一線治療方法。使用轉(zhuǎn)染FLT3的T-ALL細胞系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腫瘤細胞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特別敏感,提示使用FLT3抑制劑聯(lián)合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可能會成為有效的臨床治療ETP-ALL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