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
有這樣一本神奇的古籍,自古以來就受到各界人士關(guān)注。有人考證,它是一部堯舜禹時代的大百科——“四海八荒”的地理、風(fēng)物、巫術(shù)、民族、藥物、農(nóng)耕、交通等,無不囊括其中,這就是《山海經(jīng)》。
沒讀過《山海經(jīng)》?但你一定聽說過“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吧,這些典故正是出自《山海經(jīng)》。
什么?所謂的“大百科”里竟然還有這些不科學(xué)的東西?!別著急,古人的想象力豐富著呢。如今《山海經(jīng)》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shù)書中提到的各類“動物”了,只不過叫“神獸”應(yīng)該更準(zhǔn)確一些。
《山海經(jīng)》中的海洋神獸
赤鱬
出處:《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
赤鱬的特點是人面魚身,中國上古文化中沒有“美人魚”的概念,所以赤鱬的樣子大概也不怎么美。人們秉持著遇到什么生物都要嘗一嘗的原則,書中寫道“食之不疥”。也就是說,吃了這種魚就不會長瘡。
虎蛟
出處:《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
神話中“蛟”是“龍”的前身,變身為龍之前,蛟飛不起來,只能在水中興風(fēng)作浪?!渡胶=?jīng)·南山經(jīng)》中的虎蛟是魚身蛇尾,屬于非魚非蛇的怪蛟。血統(tǒng)不太純正,虎蛟在成龍之路上,可要加倍努力了!
陵魚
出處:《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
這可不是被做成罐頭的鯪魚,而是神話中人魚的一種。陵魚不但像赤鱬一樣長有人臉,而且還有手有腳。好吧,《山海經(jīng)》也算寫實了一次,這很可能就是今天的我國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大鯢)啦。
蠃魚
出處:《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
蠃魚是一種長翅膀的魚。大禹肯定很不喜歡這種飛魚,因為它出現(xiàn)在哪里,哪里就會發(fā)生水災(zāi)。值得一提的是,《山海經(jīng)》中記載,蠃魚、赤鱬、虎蛟都能發(fā)出類似鴛鴦的叫聲,是不是想去動物園聽一聽鴛鴦是怎么叫的?
文鰩
出處:《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
同樣是飛魚,不知為什么文鰩就很吉祥,喻示著天下五谷豐登??赡苁俏啮幍念佒蹈甙伞硇稳珲庺~,布滿花紋,白色的頭,紅色的嘴,還長著漂亮的翅膀。美麗的長相不能隨便被人看到,所以文鰩白天游在海中,夜里才飛出海面。
精衛(wèi)鳥
出處:《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
傳說中炎帝的小女兒溺海而亡,化作精衛(wèi)鳥。精衛(wèi)鳥對大海怨氣頗深,脾氣也確實不小,每天不停地撿石子和樹枝丟到海中,立志要把大海填滿。這則“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放在今天,一定會遭到物理老師和地理老師的雙重吐槽。
何羅魚
出處:《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
清朝小說《鏡花緣》中有這樣一段情節(jié):一個漁夫網(wǎng)起一條怪魚——一個魚頭,十個魚身……那魚忽然鳴了幾聲,如犬吠一般。這個一頭十身還發(fā)出犬吠的家伙就是《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中的何羅魚了。有人認為何羅魚的本尊是章魚或烏賊,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
以上這些記載都很古怪吧?然而比起《山海經(jīng)》中記載的人類,這些神獸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啦。
《山海經(jīng)》中的海洋部落
長臂國
出處:《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
此國人手臂比身體長,向海里一伸手就能抓到魚。
聶耳國
出處:《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
此國人耳垂及腰,走路時需要用手托著耳朵,能馴服大老虎,讓老虎去海邊守衛(wèi),防止怪魚入侵。
大人國
出處:《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
此國人須母親懷胎36年才出生,身形巨大,天生是操槳駕船的好手。
玄股國
出處:《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
此國人兩條腿是黑色的,擅長用魚皮做衣服,并且能召喚海鷗。
氐人國
出處:《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
此國人人面魚身,無足。
雕題國
出處:《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
此國人額頭上刻有花紋,并染成黑色,身體上畫有魚鱗,采集螺、蚌并以此為食。
黑齒國
出處:《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
此國人皮膚黑,牙齒也全黑,在海島捕蛇、吃蛇,與蛇玩耍。
在古代,《山海經(jīng)》可不是玩笑之作,而是很正經(jīng)的百科著作。有些內(nèi)容確實不是毫無根據(jù)的臆想,陵魚也許正是娃娃魚,飛魚也的確真實存在,黑齒國也曾在日本存在過。
然而,上古時期的先民畢竟不懂科學(xué),眼界不夠開闊,所以容易對生活范圍以外的未知世界產(chǎn)生很多想象,常常將其描述得離奇詭異。但也正因如此,才誕生了我們今天看來那么特別的《山海經(jīng)》,像是打開了一扇神奇世界的大門,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