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梁 陳惠哲 張玉屏 向鏡 張義凱 河野元信 朱德峰*
(1中國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2日本佐竹公司,日本東京 101-0021;3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學院,南昌330045;*通訊作者:cnrice@qq.com)
水稻生產(chǎn)在我國糧食生產(chǎn)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農(nóng)村勞動力逐漸向城市轉(zhuǎn)移,輕簡化栽培是水稻生產(chǎn)的重要方向[1]。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我國水稻耕地、收獲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機械化,水稻種植機械化率也已達30%以上,然而水稻烘干貯藏的機械化發(fā)展較慢,水稻烘干貯藏技術的發(fā)展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南方稻區(qū)由于地形的因素,水稻生產(chǎn)還是多以中小規(guī)模為主,又因烘干設備成本較高,生產(chǎn)上主要還是利用傳統(tǒng)方法進行稻谷干燥,烘干機械化水平較低[2]。近年來,氣候的變化導致南方稻區(qū)陰雨天氣增多,特別是在晚稻收獲季節(jié),陰雨天氣頻繁出現(xiàn),導致水稻正常干燥受阻。我國南方水稻種植區(qū)域以雜交稻為主,品種更新較快,育種量較大,2016年新收獲雜交水稻種子就達到2.8億kg[3]。崔婷等[4]研究指出,種子烘干過程對種子活力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目前,育種過程中,科研院所水稻收割還是以手工作業(yè)為主,并采用自然晾干的方式。然而,由于陰雨天氣的出現(xiàn),種子干燥困難,種子質(zhì)量受影響較大。為此,研發(fā)室內(nèi)小型烘干設備,對南方稻區(qū)水稻生產(chǎn)來說十分重要。
國內(nèi)外對水稻的烘干方式進行了較多的研究,其中,日本是技術水平較高的國家,發(fā)明了一系列新的烘干設備及方法,如連續(xù)式干燥機、循環(huán)式干燥機等[5-6],我國東北三省多引用日本的技術和設備進行烘干。其中,噸袋的使用有效提高了稻谷的烘干、貯藏、流通效率,噸袋兩端通風,結合通風裝置和控制設施,能夠大批量對水稻進行烘干、貯藏,克服自然條件對種子干燥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國一些地區(qū)也開始借鑒和利用。然而種子的干燥受很多因素的影響,鑒于此,本試驗研究了自然晾干、烘箱恒溫烘干、袋式鼓風烘干和鼓風加熱烘干4種烘干方式對水稻種子質(zhì)量及干燥速率的影響,以期為我國南方水稻烘干技術的發(fā)展,為科研部門小規(guī)模種子烘干提供參考。
本試驗材料是浙江省寧波市種子公司繁育基地即時收獲的甬優(yōu)538種子。
試驗于2015年在中國水稻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10月31日收獲種子,用袋封好后帶回,采用4種不同干燥方式進行干燥:T1,袋式烘干機(FCD-1,日本佐竹公司)加熱烘干;T2,袋式烘干機(FCD-1,日本佐竹公司)普通(不加熱)烘干;T3,采用50℃恒溫烘箱(DHG-9245A,上海和呈儀器制造有限公司)烘干;T4,在自然條件下晾干。試驗處理在種子含水量達13%~14%時結束,并取樣在干燥箱內(nèi)保存1個月。噸袋由日本佐竹公司提供,直徑為133 cm。袋式烘干機裝有鼓風裝置。
1.3.1 谷堆溫濕度
利用溫濕度測定儀(HOBO,U30-GSM)測定種子堆溫濕度。
表1 不同干燥方式種子堆空氣溫濕度
圖1 不同干燥方式種子失水速率
1.3.2 種子含水量
使用單顆粒自動水分儀(Shizuokaseiki,CTR-500ET)于烘干處理開始前測定種子的初期含水量,烘干過程中每2 h用水分儀測定種子水分含量1次,含水量達到13%~14%時停止測定。
1.3.3 種子活力
種子去殼后,采用0.1%TTC染色,考察種子活力,重復3次。種子活力(%)=染色的種子/(染色的種子+未染色的種子)×100%。
1.3.4 種子活力指數(shù)
每處理選取100粒大小一致的種子進行發(fā)芽試驗,每處理3次重復。種子活力指數(shù):第5天以正常苗統(tǒng)計發(fā)芽勢,發(fā)芽指數(shù)=Gt/Dt,Gt:與Dt相對應的每天發(fā)芽種子數(shù),Dt:發(fā)芽日數(shù);活力指數(shù)=發(fā)芽指數(shù)×單株苗高(cm)。
利用Excel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并利用SAS 9.2進行方差分析(Duncan’s)。
由于試驗材料收獲時間不同,烘干過程中氣象條件不一致,種子烘干時主要為陰雨天氣,相對濕度較高,各處理種子堆流通空氣濕度平均達83.9%。
空氣濕度是影響烘干效率的重要因素,袋式烘干由于鼓風作用的存在,相對濕度比自然條件下降低10.3%~24.7%,其中袋式加熱烘干又比袋式普通烘干種子堆濕度要低,經(jīng)測定,噸袋20 cm處,風速平均為0.68 m/s。對種子堆的溫度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袋式加熱烘干種子堆溫度平均比袋式普通烘干和自然條件晾干增加4.4℃和2.9℃,由于風速的存在,袋式普通烘干種子堆溫度比自然條件下晾干略低(表1)。
從圖1可以看出,采用自然晾干方式種子水分下降最慢,水分含量有起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水分含量總體上呈直線下降,模擬結果表明,每小時自然晾干種子水分下降0.26%。與自然晾干方式相比,其他3種烘干方式都可以明顯縮短烘干所需的時間,其中50℃烘箱烘干方式(T3)所需時間最短,種子含水量從33.4%到14.0%只需22 h,水分呈直線下降趨勢,每1 h水分降低0.91%。袋式加熱烘干方式(T1)也有明顯的效果,與袋式普通烘干方式(T2)相比,袋式加熱烘干種子水分下降到20.0%所需時間縮短8 h,而由于空氣濕度的因素,袋式加熱烘干水分達到14.0%時,袋式普通烘干和自然晾干的水分含量均在15.0%以上。從水分含量下降趨勢上看,在烘干開始后8 h,袋式烘干方式水分降低速率比50℃烘箱烘干方式的高,而8 h后采用烘箱烘干失水速率顯著高于袋式烘干。袋式加熱烘干的水分下降速率在任何時段均高于袋式普通烘干,但烘干前8 h兩種袋式烘干方式水分降低速率差異相對較小,8 h后加熱烘干的水分降低速率要快,可用二次項函數(shù)進行模擬,30 h后水分下降均趨于平緩。以上說明溫度是影響烘干的主要因素,但在開始烘干時鼓風也起重要作用。
由圖2可知,烘干處理會降低種子活力,平均比自然晾干降低4.5個百分點,其中袋式普通烘干降低幅度最大,達到8.2個百分點,與袋式加熱烘干和自然晾干相比差異顯著。袋式加熱烘干和烘箱50℃恒溫烘干種子活力雖然有所降低,但與自然晾干相比無顯著差異,袋式加熱烘干比烘箱50℃恒溫烘干下降幅度小。說明增溫和鼓風干燥均會降低種子活力,在鼓風的基礎上,適當增溫,則對種子活力傷害較小。
圖2 不同干燥方式的種子活力
圖3 不同干燥方式的種子活力指數(shù)
對干燥后甬優(yōu)538種子進行活力指數(shù)測定,結果(圖3)發(fā)現(xiàn),烘箱50℃恒溫烘干提高了種子活力指數(shù),分別比自然晾干、袋式普通烘干、袋式加熱烘干提高26.3%、22.
7%和14.2%,差異顯著。袋式加熱烘干也有利于種子活力指數(shù)的提高,但與袋式普通烘干及自然晾干相比差異不顯著。由此說明,干燥時增溫有利于種子活力的提高。
合理的干燥溫度對種子烘干極為重要。張銀等[7]指出,在種子干燥過程谷堆溫度高于34℃時,種子的發(fā)芽率會降低,且干燥時間越長,發(fā)芽率越低。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似,烘箱50℃恒溫烘干降低了種子活力,而在袋式普通烘干過程中,由于天氣因素,達到適宜水分的時間延長,種子發(fā)芽率顯著下降,這可能與種子未迅速休眠相關,從而影響貯藏過程中的內(nèi)含物變化[8]。有研究指出,干燥溫度對種子發(fā)芽勢的影響大于發(fā)芽率[9],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試驗中發(fā)現(xiàn)種子發(fā)芽勢降低的同時提高了活力指數(shù),袋式加熱干燥和烘箱恒溫烘干種子發(fā)芽5 d種子的苗高要比普通烘干和自然晾干方式要顯著增加。有研究指出,高溫烘干增加種子裂紋,影響胚芽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10],但在本試驗中,甬優(yōu)538種子并未有裂紋顯著增加的趨勢,這可能與品種間差異有關。
風速也是影響稻谷烘干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發(fā)現(xiàn),風速增加顯著提高了干燥前期水稻干燥的速率,在實際生產(chǎn)中,遭遇陰雨天,可以采用鼓風的方式來降低水分含量,防止種子霉變。袋式加熱干燥方式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趙錫和等[11]指出,在溫度45℃和55℃時,進行變溫干燥,前7 h風速0.7 m/s,后程風速0.4 m/s干燥時,能顯著提高干燥效率,在袋式加熱過程中,還需對加熱溫度進行梯度研究,以明確最高烘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