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航 羅睢曄
摘 要:早期維特根斯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其建構的語言圖像論,對語言及命題邏輯進行分析,從而使人們認識到哲學命題都是無意義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為思維劃出一條界限,只言說可以說的,對于不能說的則要保持沉默。早期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為語言中劃界,進而區(qū)分出“可說”和“不可說”,那么在維特根斯坦看來我們到底可說什么,不可說什么呢?
關鍵詞:可說 不可說 早期維特根斯坦
在維特根斯坦看來,可說的東西是事實,世界是事實的總和,所以世界是可以言說的,在世界范圍之內(nèi)的事情都是可說的,而且能夠說清楚。而唯一可理解的、有意義的言說是作為事實圖像的命題。任何一個命題都是。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命題可以從基本命題出發(fā),經(jīng)過真值涵項理論進行有限次應用運算得到,則這個命題就是符合語法的。因而,它確實是一個命題,也就是可說的。從語義的角度看,命題都是事實的圖象,只有事實是可以言說的。
自然科學是關于世界的“真命題的總體”,是可說的、有意義的命題,而哲學命題都是無意義的胡說。通過可說的東西從而為不可說的東西劃出界限。在維特根斯坦那里,的確存在不可說的東西,它們顯示自己。對于不可說的,至少存在著以下幾種:首先,邏輯形式不可說。語言是世界的邏輯圖像,命題是實在的一種圖像,一命題要摹繪實在,就必須與實在共有一個邏輯形式,而這個邏輯形式本身卻不是實在的摹繪,所以是不可說的。論題4.12說:“命題能表現(xiàn)全部實在,但是不能表現(xiàn)其為能表現(xiàn)實在而必須與實在共有的東西——邏輯形式。為能表現(xiàn)邏輯形式,我們必須能使自己連同命題都處于邏輯之外,亦即處于世界之外。”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并且如果處于世界之外,而世界范圍之外也是不可說的?!懊}顯示實在的邏輯形式。”(4.121)命題說出了它所表達的實在,同時把它與實在共有的邏輯型式顯示出來。然而,“可顯示者,不可說。”(4.1212)邏輯型式是不可說的。其次,哲學不可說?!罢軐W不是一種學說,而是一種活動?!軐W的結(jié)果不是若干‘哲學命題,而是對命題的澄清?!保?.112)哲學的命題都是無意義的胡說,哲學的功能只在于為可說與不可說的東西劃界,而界限也是不可說的,所以哲學必不可說。哲學是不可說的,哲學的命題都是無意義的胡說?!坝嘘P哲學的東西所寫的命題和問題大多并非謬誤,而是無意義的……哲學家的問題和命題大多是基于我們不了解我們語言的邏輯。”(4.003)所以哲學的最終結(jié)果并不是得到哲學命題,而是對命題進行澄清,“哲學不是一種學說,而是一種活動。”(4.112)全部哲學乃是語言的批判。因此,哲學的任務和功能在于劃界: “哲學應當把不加以澄清似乎就暗昧而模糊不清的思想弄清楚,并且給它們劃出明確的界限?!保?.112) 為可說的東西和不可說的東西劃界?!罢軐W應當為可思的東西東西劃界,從而也為不可思的東西劃界。哲學應當通過可思的東西內(nèi)部為不可思的東西劃界?!保?.114)“哲學通過清楚地表現(xiàn)可說的東西而意謂著不可說的東西。”(4.115)不可說者可顯示。什么是不可說的,可以顯示出來。具體的辦法就是清楚地表現(xiàn)可說者,于是,什么東西不可說也就清楚了。我們有理由相信,維特根斯坦顯然認為,這本《邏輯哲學論》已經(jīng)清楚地表明什么東西可說,因而哲學的全部功能已經(jīng)在這本書中實現(xiàn)。所以本書最后一語概之:“凡是不可說的東西,必須保持沉默?!保?)
哲學并不描述世界,因此哲學不是自然科學,在哲學中我們說的就不是命題?!袄碚摰哪康木褪墙o出理論命題,而哲學給不出命題,那么哲學就不是理論。”哲學是這樣一種活動:它不應在積極的意義上對對象言說什么,而它的正確方法實際上是這樣的:“除了可說的東西,即自然科學的命題——亦即與哲學無關的東西——之外,不說任何東西,而且每當別人想說某種形而上學的東西時,就給他指出,他沒有賦予其命題中的某些指號以任何意謂……這是唯一正確的方法?!保?)這樣,才避免無意義的胡說,澄清對語言的誤用。再次,還有倫理學不可說。倫理學是對有價值的東西的探索或是生活過得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的探索。但是世界的意義必在世界之外,在世界中一切如其所是地發(fā)生,世界中不存在任何價值,因為世界中一切發(fā)生的事都是偶然的。倫理義務表現(xiàn)為“你應當……”的形式,但是如果我不這樣做,又會如何呢?行為的后果顯然不是要點。在《邏輯哲學論》描述的世界中,一切事實都是偶然的,惟有邏輯重言式是必然的。因此,在一個行為和行為后果之間,不可建立必然性的聯(lián)系,同樣也沒有因果關系,所以說,倫理義務不可建立在對后果的分析之上。并且作為倫理意志承擔者的主體我,不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不依賴于我的意志,我也是世界的界限,是不可說的。所以倫理學不可說。同時在維特根斯坦那里,存在著神秘的事物,都是不可說的。維特根斯坦認為倫理學、宗教和人生問題的內(nèi)容處于世界之外——處于事實及組成事實的事態(tài)之外,所以關于他們什么也不能說。這是由語言的邏輯結(jié)構決定的,語言的作用機理如此,還要對倫理學等內(nèi)容說些什么就會陷入無意義的胡說。
維特根斯坦從語言的本質(zhì)意義出發(fā),闡釋語言何以描述世界。在語言的運用上,維特根斯坦強調(diào)的是命題的意義,強調(diào)的是符合語言與世界的邏輯結(jié)構的相互映射,需要有所說,需要對象存在,以此減少語言的誤用,減少用語的模糊。但是,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最后中談論的“不可說”的內(nèi)容,留給了人們不同的解讀空間,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邏輯哲學論》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揭示出倫理和宗教價值所占的地位?!?,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維特根斯坦確實消解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哲學。
參考文獻:
[1] 《邏輯哲學論》中的論題,比如(1.1)主要參考維特根斯坦. 維特根斯坦全集:第一卷[M]. 陳啟偉 譯.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 諾爾曼·馬爾康姆. 回憶維特根斯坦[M]. 李步樓 賀紹甲 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3] 艾耶爾. 維特根斯坦[M]. 陳永實 許毅力 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4] Grayling.A.C. 維特根斯坦與哲學[M]. 張金言 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
[5] 賈可·辛提卡. 維特根斯坦[M]. 方旭東 譯. 北京:中國書局,2002.
[6] 維特根斯坦. 維特根斯坦與維特根斯坦學派[M]. 徐為民 譯.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孔航(1995—),男 工作單位: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學位:碩士研究生在讀 主要研究方向:正義理論,中西比較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