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霖
或許沒人能想到,傳說中叱咤風云的俄羅斯情報機關,可能會以近乎愚蠢的方式,遭遇史上最大滑鐵盧。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5日報道,因為四名俄羅斯間諜的偶然落網,英荷兩國政府順藤摸瓜,竟然掌握到了潛伏在歐洲大陸的305名俄方特工的名單。同日,美國也發(fā)力,對追蹤到的7名俄羅斯間諜發(fā)出通緝令,連他們的長相和姓名都一并公開。
這樁間諜案的起因,竟只是兩本連號護照。
2018年4月10日,俄前特工中毒案才過去不到三周,英俄兩國關系正劍拔弩張之時,四名俄羅斯人抵達荷蘭史基浦機場。
入境檢查時,邊檢人員注意到這四個人全部使用的是外交護照,并且其中兩個人的護照是連號的——同行者護照連號本就罕見,而外交護照連號則極有可能表明兩人同屬一個部門。
荷蘭邊檢人員隨后將這個疑點通報警方,警方為避免打草驚蛇,派人暗中對這四名俄羅斯人進行監(jiān)控、跟蹤。
四人渾然不覺,第二天大搖大擺地來到了位于海牙的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總部OPCW,在門口轉悠了很久,然后住進了附近的萬豪酒店。
當天,他們還來到當地一家租車公司,租了一輛汽車。租車的時候,由于租車公司要求填寫聯(lián)系地址,四人直接就填了一個位于莫斯科的地址。
此后的幾天,四人多次“光臨”O(jiān)PCW,并在租來的汽車里待了很久。
今年3月,在英國薩利斯伯里市的一家購物中心,因充當英國間諜而獲罪的俄羅斯前雙面間諜謝爾蓋·斯克里帕爾和女兒“中毒”昏迷。其后,英國官方將中毒案里“毒劑”的樣本提交給了OPCW。在4月初,OPCW已經開始著手進行鑒定分析,以確認毒劑的來源和產地。
如此敏感時刻,俄羅斯人在OPCW周邊的怪異行為,給了荷蘭警方足夠的抓捕理由。
萬豪酒店的經理文森特向法新社回憶了整個抓捕過程:“警察來到前臺表示想與幾位酒店的客人交談一下。與此同時,這四名男子從電梯出來進入大廳。這實在是巧合。”警察只是對這四個人說:“請你跟我走吧!”他們就照做了。沒有槍支,沒有手銬,更沒有動武,四個俄羅斯人很平靜地離開。唯一一點“意外”是其中一位男子突然掏出手機狠狠地摔在地上,然后猛踩幾腳。
“聽起來像007?!蔽纳卣f,“但沒有阿斯頓·馬丁,沒有旋轉的車牌,什么都沒有,真沉悶?!?h3>令人窒息的“神操作”
作為曾經和英國“軍情六處”(MI6)、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并立的情報組織之一,蘇聯(lián)的“克格勃”(KGB)在諜戰(zhàn)電影里,可謂刷足了存在感,最龐大時曾擁有超過70萬雇員,就連現(xiàn)任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也曾經是其中一員。
雖然蘇聯(lián)解體后,“克格勃”也隨之灰飛煙滅,但是俄羅斯不可能沒有情報機構,很快,俄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建立起來,簡稱“格魯烏”(GRU)。在西伯利亞寒風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俄羅斯間諜,因其辦事效率高,作風狠辣,被西方情報界稱為“克格勃的小恐龍”。該組織在2016年提前數小時通報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從而讓后者成功挫敗了針對其的政變陰謀;2018年在敘利亞戰(zhàn)場上,也是因為GRU的出色工作,俄軍成功掌握敘利亞某反對派“東方獅”的作戰(zhàn)計劃,并將計就計,將其全殲。
但這一次,荷蘭警方實在沒想到,抓來的四名俄羅斯人也真的是GRU一員——坐實他們特工身份的方式,實在是讓外界大跌眼鏡。
這四名特工身上,居然保留著從GRU總部打車到莫斯科機場的出租車小票;一袋裝滿啤酒罐的垃圾,令荷蘭警方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他們所有人的DNA;有兩人還用真實姓名和年齡注冊了護照,個人信息一覽無余——其中一個是特工小分隊隊長列克謝·莫列涅茨。
更可怕的,列克謝在租車時寫下的地址就在GRU總部附近;而其本人在臉書上的頭像照片,背景是莫斯科著名的松下大廈,離GRU總部只有650米。
荷蘭警方還在四人租的車里發(fā)現(xiàn)了一臺電腦,兩個WIFI路由器,一袋電池和一個轉換器。專家認為,四名特工可能是打算黑進OPCW的網絡中心,偽造一個假的路由器接入口,OPCW的員工們一登錄,他們就能盜取內部人員的賬號和密碼。
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些設備早已被諜戰(zhàn)界淘汰多年,而且他們三番五次“光臨”O(jiān)PCW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只有在那里操作系統(tǒng),才能保證假WIFI的信號穩(wěn)定。
“這四個間諜,似乎有點落伍,不太會用電子設備?!庇缎l(wèi)報》有點“幸災樂禍”。
實名制的“神操作”,還給俄羅斯情報系統(tǒng)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順著四個特工的本名,警方找到了其中一名特工注冊過的婚戀網站,進而找到了他名下的一輛汽車。
好巧不巧,牌照登記地址就是GRU26165部隊的營地。荷蘭警方立刻找到了所有依據此地址登記牌照的汽車名單——305名“間諜車主”的花名冊,就這樣“大白”于天下。
“俄羅斯現(xiàn)代歷史上最大的情報失敗?!笨▋然箍浦行母呒壯芯繂T亞歷山大·加布耶夫說。
事實上,這并不是近年俄羅斯情報部門第一次鬧出匪夷所思的丑聞。
2016年7月3日,莫斯科街頭出現(xiàn)了黑色奔馳越野車群,轟轟地在大街上招搖,架勢甚是雄壯威武。車內的少年們難以掩飾自己激動的心情,瘋狂按喇叭、瘋狂招手、瘋狂拍照。他們就這么在路上,一下子擋住后面的車,一下子突然加大油門。此外,他們還雇了一個專業(yè)的攝影師,記錄下“慶祝活動”的每個時刻。
隨后,他們把當天拍到的這些照片、視頻全都發(fā)到了網上,視頻中還配了皇帝進行曲。
媒體曝光之后,人們才震驚地發(fā)現(xiàn),這些少年是50名剛從俄羅斯聯(lián)邦安全局間諜學院外國情報科畢業(yè)的學生,本該是面目隱秘的“未來特工”。
不出意外,這一事件驚動了俄羅斯克里姆林宮,俄羅斯聯(lián)邦安全局做出了嚴肅處理:絕大部分涉事學生選擇了被發(fā)配邊疆,他們將前往和阿拉斯加僅一海峽之隔的楚科塔地區(qū)和更為偏遠的堪察加半島駐守;間諜學院的領導層因此事被紀律處分,多位領導被降級,另一些被要求主動辭職。
但表面上看,此次300多名間諜身份的暴露,俄羅斯方面反應有些平淡。
10月4日,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同時行動,將此樁間諜案曝光,此外還“揭露”俄羅斯在各地的網絡攻擊行為,并宣布采取懲罰措施。英美媒體稱,這是西方國家統(tǒng)一行動,聯(lián)合對俄羅斯進行“網絡清算”。
“一般來說,我們不會對外披露這類反情報行動,但這起案件令人擔憂,因此有必要對外公布?!焙商m國防部長安克·拜勒費爾德在10月4日的發(fā)布會上說,“通過揭露俄羅斯的這一行動,我們發(fā)出了明確的信息:俄方必須停止這種行為?!?/p>
而俄羅斯則只是在否認的同時,回應此事稱,所謂的情報泄露行為,“只不過是西方國家的愚民政策?!?/p>
“一場誤會?!?0月8日,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記者會上表示,4人只是俄羅斯專家,當時正對荷蘭海牙作“常規(guī)訪問”,“沒有任何秘密”,不是荷方所稱“間諜”。
但他同時又稱,荷蘭的“間諜妄想癥”,將對雙邊關系造成嚴重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