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清
“香香的米花喲,松脆好吃,假一賠十,不好吃不要錢……”原來是一個小販正扯著嗓子叫賣呢!
饞嘴弟弟還是克制不住自己,聽到小販的叫賣聲,便兩眼直冒金光,口水直流三千尺,像一匹饑餓的狼見到了皮香肉嫩的小羊似的。剛才還疾步如飛的他現(xiàn)在恍若粘在地上般,一邊朝媽媽努努嘴,一邊瞥向小攤。
媽媽見他這樣子便決定買一些。我們走到攤前,只見小販滿臉堆笑,似乎有點熱情過度。
“這個米花多少錢一斤?”媽媽指著一旁的米花問。
“這米花是糯米味的,可好吃了,只要三元一斤?!毙∝溸吥贸龃?,邊熱情地說。他抄起勺子,往袋里裝,眨眼的工夫便裝了滿滿一袋子。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秤上一按,顯示屏上的數(shù)字跳躍個不停,最后定格在了“1.5”上。我們尚在眼花繚亂,只聽店主說:“三斤,給八塊錢吧!”
三斤,不應(yīng)是九塊嘛?小學(xué)生都會算的賬,久經(jīng)商場的他焉會算錯?
我一臉疑惑地看著小販。媽媽拎了拎袋子,滿臉疑惑地問:“就這么點,有三斤嗎?”
小販不耐煩地揮揮手,陰沉著臉,剛才還一臉笑意,這變臉?biāo)俣瓤氨却▌∽兡?。“肯定有,不會少的,少一罰十!”說著就像趕小雞似的把我們推開。媽媽半信半疑地拎著米花到對面的超市里稱了一下,兩斤都不到。
媽媽怒氣沖沖地來到小攤前,“啪”地一聲將袋子扔在他面前。小販拎起袋子,放在秤上,裝模作樣地從抽屜中取出滿是浮塵的老花鏡,戴在鼻梁上,彎下腰,瞇起眼睛看了N秒,嘆了口氣:“唉,老了!數(shù)字都看不清了!”邊說邊從鐵盒里取出三枚硬幣,遞給媽媽。
“大姐,看錯了,不好意思?!庇诌€原成剛才的滿臉堆笑的樣子。媽媽接過硬幣,一副氣憤難平的樣子:“做生意,要講信用!”
小販弓著腰,把手放在頭頂,連續(xù)揮了幾次。媽媽帶著我們離開了,背后傳來小販和隔壁店主的對話:“為區(qū)區(qū)三元錢還去驗秤……”媽媽無奈地搖了搖頭,一臉苦笑。
“香香的米花喲,松脆可口,不好吃不要錢……”那叫賣聲依舊是那么洪亮,聽在耳中卻格外刺耳。
那米花嚼在嘴里,也沒有了往日的甜脆,多了一份酸澀。
媽媽說:“做人要講究誠信,否則早晚要吃虧的?!卑?,風(fēng)物放眼宜長遠,千金難買回頭客,為何小販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呢!如果店家都像他這樣,誠信將離我們越來越遠。
以聲導(dǎo)入,“假一賠十”的吆喝聲與后文攤主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
弟弟的小動作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小饞貓的形象。
熟能生巧,小販稱米花的動作讓人眼花繚亂,這“巧”坑了多少顧客?。∽阋娦∽髡哂幸浑p善于觀察的眼睛。
“焉會算錯”?“我”的心理為下文埋下伏筆,道出了攤主的奸詐:表面上顧客得到了實惠,實則吃了虧,此處與下文媽媽的“半信半疑”相照應(yīng)。
面對媽媽的氣憤,攤主應(yīng)對自如,演技之熟練,說話滴水不漏,將攤主耍賴的形象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通過對小販的動作和語言描寫,寫出小販的知錯不改。
雖洪亮卻刺耳,甜脆中夾雜著酸澀,寫出了“我”對攤主的反感。
結(jié)尾“我”的思考,畫龍點睛,道出了“我”對這種現(xiàn)象的擔(dān)憂。
點評
古人云:人無信不立。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再現(xiàn)了一次買米花的鬧心經(jīng)歷。小販缺斤少兩的行為讓大家痛恨不已。其稱米花的動作行云流水,可見非一日之功?!耙唤锶锇嗽?,貌似讓利于顧客,實則包藏禍心。面對媽媽的指責(zé),小販卻裝模作樣,找眼鏡,嘆氣,自言老了,逼真的描寫將小販無賴的形象躍然于紙上。缺斤少兩,本應(yīng)反思自身,卻指責(zé)顧客“為區(qū)區(qū)三元錢還去驗秤”,其言語,其動作讓讀者唏噓不已,結(jié)尾“我”的思考更畫龍點睛。在寫人時,如果能關(guān)注其動作、語言、神態(tài),寫出個性化,那么你刻畫的人物定會栩栩如生。
【作者系江蘇泰興市黃橋鎮(zhèn)中心小學(xué)四·5班學(xué)生,指導(dǎo)并置評:閭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