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摘要:德育教育和知識教育一樣,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如何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目的,一直是我們人民教師追求的重點。針對中職院校學生情況的特殊性,太原幼師提出了三分鐘德育課堂的方案。面對實行的一個學期,感想很深。真可謂“三分耕耘,一生收獲”。
關鍵詞:三分鐘德育;有效課堂;重要性;引導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9129(2018)12 - 0270 - 01
我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幾千年的教育長河中,人們最重視的莫過于語文教育?!皩W高德當先”是教育宗旨,即是現(xiàn)代教育五字真言中德育也是處在首當其沖的位置??梢?,不論古今最受重視的還是道德品質和道德觀念的教育。
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呢?方法當然是多種多樣的,文以載道,道在文中。我國偉大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課本中有各類文章,包括政治性的文章和文學性作品,都要善讀,由語言文字而洞明其內容,才有益于思想的提高,品德的修養(yǎng),這是指讀文章。太原幼師獨創(chuàng)新意,提出了“三分鐘德育課堂”——即每節(jié)課上的前三分鐘,由老師帶領學生進入專門的德育教育中。“三分鐘德育課堂”不分科目,不分老師。凡是太原幼師的課堂,一律進行,做到科科三分鐘,節(jié)節(jié)不落下。看到“三分鐘德育課堂”的持續(xù)展開,認真分析如下:
1 明確德育教育目的
1.1 開啟心智、教化人心、塑造性格、陶冶情操、培養(yǎng)人生向上的價值。
1.2 使學生明白學習是對生命的充實和對心靈的擴展。使學生的性格由依附走向獨立、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內斂走向張揚。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負責、為學生的終身幸福負責。
1.3 明確學習目的、激發(fā)學習興趣、礪練學習意志、注意學習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1.4 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鞭策。
1.5砥礪道德、琢磨品質、錘煉意志、培養(yǎng)能力。
1.6學會自我反省、自我約束和自我評價,學會互相提醒、互相激勵和互相評價。
2 語文課堂的德育三分鐘
2.1 緊跟課文,善加引導。有些文章表面上看來雖然沒有什么地方可借以發(fā)揮,但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學習屈原的《離騷》時,同學們都知道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的愛國精神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于是,可以抓住這個點闡發(fā)愛國系列專題。我列舉了一些名人典型事例,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愛國情感。如航天之父錢學森的艱難回國路,地質學家李四光的圓夢中華石油等等。
2.2 捕捉靈感,對比突出。今年二年級普幼學生剛好下園見習兩周。這是他們這些準幼兒教師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自己將來的職業(yè)。這兩周來,孩子們的心理變化是很大的。有的孩子深深地愛上了這一職業(yè),并為之付出許多;有的孩子面對這一職業(yè),卻產(chǎn)生了嚴重的害怕心理,決定放棄自己的初衷。對此,我捕捉信息做了一組德育教育方案:“腳踏實地”“珍惜機會”“習慣的作用”等等,并運用正反兩面人物對比分析,突出重點。
2.3 加強朗讀,潛移默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崩首x教學,不但能使學生原汁原味地咀嚼文章,而且能使學生增強語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及表達能力,避免老師犯分析解讀課文所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我在講“孝順父母”時,只在有感情地朗讀了一篇文章《愛的差距》。文中質樸的語言、平淡的敘事,卻如潺潺溪流滲進了學生的心中,潸然流淚。
“今天,我和剛滿三歲的小兒子坐在公園里,一只麻雀落到我們面前,兒子問了我21‘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問一次,我都擁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點也不覺得煩,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愛……”
日記本中那位可愛的孩子,如今已長大成人,不再追著媽媽問“那是什么”,卻只是低頭自顧看報,對于身邊的母親,不再關懷。往日的溫馨已成追憶,眼前的他,僅僅被母親問了4遍就火冒三丈,不能耐煩。
21與4之間的差距,不是數(shù)字,而是難以言說的愛,是兒女窮盡一生也無法償還的虧欠,那里面蘊含著太多牽掛,從小到大,從生到死,伴隨我們人生的每一步,始終如一。父母深摯的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毫無保留,毫無怨言,因為不求回報,才更加難以還清。
2.4 結合作文,吐露心聲。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抒發(fā)自己感情,吐露自己心聲的最好方式。教師如能正確引導,也能從作文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同樣能達到德育的效果。如我在講“自信才會成功”時,并沒有急于將自己備課時的素材傾倒給學生們,而是讓學生運用自己手頭資源——課外書籍、手機網(wǎng)絡進行查閱與自信有關的人、事、語并寫出來(可以寫到黑板上,也可寫到紙條上粘貼到講臺,也可親自口述故事)。結果,這次三分鐘課堂促成一次成功的作文課。學生們很有感觸。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既必要又可行,但必須注意:一是要自然貼切,切記空洞說教,最好能“潤物細無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二是要恰到好處,點到要害,不宜搞得過分。以免和知識教學造成沖突,淡化教學效果。
3 三分鐘德育課堂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工作
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者如何去育人。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說過:“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養(yǎng)一定的人格,為一定的社會服務。”我認為教師只有加強自身修養(yǎng)以德育人,才能做好德育工作。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未成曲調先有情”?!叭昼姷掠n堂”放在課上最精華的開篇,就是要循序漸進地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激進、奮發(fā)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以上是我在“三分鐘德育課堂”實施中的幾點看法和體會,在教育工作中,單一的方法是難以達到教育目的的,所以作為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指導德育思想教育工作,實現(xiàn)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