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中醫(yī)醫(yī)院(457000)邵瑞玲
冠心病指的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得血管狹窄或阻塞,最終引發(fā)心絞痛。冠心病介入術能夠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情況,是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措施[1]。患者在手術中,往往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為了減少因誤吸發(fā)生的不良風險事件,減少患者的痛苦,我院開展了風險管理干預研究,以期減少冠心病介入術的風險事件?,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9月~2017年12月我院接診的96例患者納入本研究。利用隨機號碼表抽取樣本,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無精神疾病,可以配合完成本研究?;颊呔橥?,簽署知情同意協(xié)議書。觀察組: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齡為42~68歲,平均年齡為(53.29±6.34)歲;冠脈造影術28例,冠脈支架置入術20例。對照組: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齡為42~67歲,平均年齡為(53.37±6.66)歲;冠脈造影術29例,冠脈支架置入術19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做好術前宣教、術后指導等。觀察組:風險管理。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明確責任,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預防和應對風險事件的能力。手術前,做好風險防范意識,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手術中,嚴格按照風險管理制度進行手術操作。手術后,嚴密監(jiān)測患者體征,做好預防和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放射曝光時間、手術穿刺時間、總手術時間、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19.0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時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放射曝光時間、手術穿刺時間、總手術時間對比 觀察組放射曝光時間、手術穿刺時間、總手術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2.2 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放射曝光時間、手術穿刺時間、總手術時間對比[min,±s][n,%]
附表1 兩組放射曝光時間、手術穿刺時間、總手術時間對比[min,±s][n,%]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
分組 放射曝光時間 手術穿刺時間 總手術時間觀察組(n=4 8) 4 4.5 8±8.6 2* 1.5 8±0.2 2* 5 5.0 7±9.1 2*對照組(n=4 8) 7 3.1 9±9.3 4 3.5 8±0.8 9 9 7.5 4±1 0.3 4
附表2 兩組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n,%]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常見病癥,是一種全身疾病,對患者的機體功能有著嚴重影響[2]。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冠心病介入術使用成熟,其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術后易于恢復。然而,由于病癥的特殊性,使得手術過程中存在潛在性傷害,需要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減少不良情況的發(fā)生,提高預后。
風險管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干預方案,通過制定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提高醫(yī)護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減少潛在安全隱患,提高預后。在手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方法、治療目標等,使得患者對于病情有所了解,減少不良心理,提高治療信心。手術中,完善護理流程,縮短手術各項時間,減少放射對患者的影響,做好患者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避免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手術后,嚴格執(zhí)行風險管理制度,做好術后觀察。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放射曝光時間、手術穿刺時間、總手術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根據(jù)手術類型,了解發(fā)生風險的因素,做好預防措施,減少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手術過程中,血管迷走神經(jīng)過度反射,藥物的使用會使得機體發(fā)生嘔吐、惡心等,造成發(fā)生嘔吐的風險增加。因此,在操作的時候,盡量縮短操作時間,減少危險因素對手術風險事件的影響,十分必要。
總之,風險管理能夠縮短放射曝光時間、手術穿刺時間、總手術時間,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