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英
一、經(jīng)典考題
【2018年高考全國卷Ⅱ文綜試題】龍卷風是大氣中強烈的渦旋現(xiàn)象,濕熱氣團強烈抬升,產(chǎn)生了攜帶正電荷的云目,一旦正電荷在云團局部大量積聚,吸引攜帶負電荷的地面大氣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圍的超強低氣壓,帶動匯聚的氣流高速旋轉,形成龍卷風。下圖示意美國本土龍卷風發(fā)生頻次的分布。在美國龍卷風多發(fā)區(qū),活躍著“追風人”,他們尋找、追逐、拍攝龍卷風,為人們提供龍卷風的相關信息。
(1)讀圖,指出龍卷風多發(fā)區(qū)濕熱氣團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氣流發(fā)生旋轉的原因。
(2)分析美國中部平原在龍卷風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3)解釋美國中部平原龍卷風春季高發(fā)的原因。
(4)說明龍卷風被人們高度關注的理由。
二、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以龍卷風為主題,考查龍卷風的成因、地形對龍卷風的影響以及龍卷風被人們高度關注的原因,主要考查常見天氣系統(tǒng)的成因、特點等,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
三、解題思路
首先,通過題目信息,提取關鍵概念及日常所見以描述龍卷風的形成過程:
(1)大氣的不穩(wěn)定性產(chǎn)生強烈的上升氣流(濕熱氣團強烈抬升),由于急流中的最大過境氣流的影響(地形和季節(jié)影響下,冷暖氣團相遇加劇濕熱氣團的抬升),它被進一步加強。
(2)由于與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變的風相互作用,上升氣流在對流層的中部開始旋轉,形成中尺度氣旋。
圖風切變使得旋轉的風柱形成龍卷風:低層大氣中的風向和風速變化,形成了一個水平的旋轉體(A)。強烈的上升氣流使得旋轉的氣體從水平方向向垂直方向傾斜(B)。旋轉的風柱產(chǎn)生了龍卷風(C)。
(3)隨著中尺度氣旋向地面發(fā)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變細并增強。同時,一個小面積的增強輔合,即初生的龍卷在氣旋內部形成,形成龍卷核心。
(4)龍卷核心中的旋轉與氣旋中的不同,它的強度足以使龍卷—直伸展到地面。當發(fā)展的渦旋到達地面高度時,地面氣壓急劇下降,地面風速急劇上升(小范圍的超強低氣壓,帶動匯聚的氣流高速旋轉),形成龍卷。
接下來,我們可以結合問題進行進一步的解析:
第(1)小題讀圖可知,來自墨西哥灣的暖濕氣流(即濕熱氣團來自低緯度的海洋地區(qū))和加拿大的冷空氣匯聚于美國中部平原,而大西洋沿岸受山地阻擋,水汽難以深入美國中部。濕熱氣團抬升的原因,主要是受氣溫影響,由于氣團濕熱,氣溫高,空氣受熱抬升,抬升時氣溫降低,水汽凝結放熱,進一步帶動空氣抬升。氣流旋轉的原因,主要是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第(2)小題可以對比中國與美國的龍卷風頻率差異可知,主要是中央大平原南北縱列分布的平坦地形對氣流匯聚和氣流旋轉速度的影響。
補充資料:
中國的地理緯度與美國相近,龍卷風數(shù)量卻沒有美國多。首先,雖然中國大陸東臨太平洋,但西、北面均為歐亞大陸,水汽條件沒有美國好;其次,中國的主要山脈,如秦嶺、天山、大小興安嶺都是東西走向,對南上的暖濕氣流和北下的冷空氣起到了很好的阻隔作用,它們的“沖突”不會那么劇烈。因此,中國龍卷風生成的數(shù)量低于美國。
第(3)小題可以從春季氣溫的變化、南北溫差對風速的影響、冷暖氣流交匯頻率等角度作答。在春季,該地區(qū)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溫差大,有利于強對流天氣的形成。其他季節(jié),也有龍卷風會生成,但冷暖空氣的碰撞并不劇烈,所以生成龍卷風頻次較少。
第(4)小題龍卷風被人們高度關注的原因,主要從龍卷風的獨特性(形態(tài)、歷時長短)以及危害性三個方面分析,如龍卷風形態(tài)壯觀,歷史短難以發(fā)現(xiàn),危害性大等。這與臺風受到關注的原因類似。但臺風與龍卷風在結構、發(fā)生的位置、時間長短、影響范圍等均有所不同,需要進一步對比分析。
四、預測考向
預測未來高考在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部分,仍然會結合熱點區(qū)域,對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巨大影響或可能誘發(fā)自然災害等次生災害的天氣系統(tǒng)進行重點考查,利用圖表、熱力環(huán)流等原理重點考查該天氣系統(tǒng)的成因、特點及影響;具體還可以涉及局部區(qū)域的氣溫和降水特征的成因、氣流運動的規(guī)律、與其他常見天氣系統(tǒng)區(qū)別的特殊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