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5月10日,我校派出了老師和學生(研學小記者)代表走進深圳文博會,意在開闊視野、開拓思維。一走進文博會現(xiàn)場,大家都為之震撼,不由得感嘆:大中國,博大精深!
湖南展館參觀的人絡(luò)繹不絕。在這里,小記者咨詢了參展的湘西蠟染、侗家陶藝與茶藝;饒有興趣地和展館的機器人互動;向來賓分享湖南學生期刊《放學后》的亮點;介紹自己參加研學旅行的心得;采訪來賓對湖南展廳的觀展感受。
山西展館的拓印年畫吸引了不少人,小記者更是駐足不離。在參展方的指導下,小記者們親自拓了自己喜愛的年畫。透過他們的笑容,我深感傳統(tǒng)工藝蘊含的才智是有足夠魅力吸引學子的,我們的研學必須滲透、重拾民間非物質(zhì)文化。
悠長的蒙古長調(diào)把我們引到蒙古展廳,小記者看到畫家在一張黃牛皮上作畫,無比崇拜,輕聲細問:“叔叔,在牛皮上作畫很難吧?”“和紙上作畫有區(qū)別,要弄清動物皮毛的紋理,還要把握好皮毛不同地方的光澤度,熟知這些,然后采取相應(yīng)的技法就不難啦!”小記者懂得了:畫無定法,法在務(wù)實,道在變通。
我們的小記者是展廳靚麗的風景,所有的展館只有湖南展館有“大、小記者牽手”采訪。小記者善于思考、勇于提問的特質(zhì)深受其他省級展館與來賓的歡迎。
本次文博研學歸來,我們老師代表也有了更開闊、更深層、更高度的小學研學體系方向: 多給學生實踐、提問、探究平臺與機會,培育核心素養(yǎng)、多元型社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