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東浩 王強 吳司林
摘要:平衡車作為近幾年新出現(xiàn)的代步工具,它的技術還在不斷完善和拓展中。為了單片機更精準對雙輪平衡車的控制,本項目小組提出了基于32位單片機的平衡車控制算法的研究。平衡車的平衡原理是通過對車體自身姿態(tài)的解算,控制共軸平行雙輪的相對獨立運動保持平衡,平衡車控制系統(tǒng)由CPU、陀螺儀、姿態(tài)傳感器、輪轂電機、電機驅動和蓄電池六大部分組成。STM32F103芯片作為最常用的32位單片機芯片,其數(shù)據(jù)處理速度和邏輯運算能力完全能夠勝任平衡車控制算法的要求。
關鍵詞:STM32單片機;平衡車;PID算法;陀螺儀
中圖分類號:TN919.6文獻標識碼:A
雙輪平衡車控制系統(tǒng)是一個集速度信息采集、姿態(tài)信息分析并加以處理控制的復雜系統(tǒng),在達到車體動態(tài)平衡的同時,還能按照使用者的實時操作完成相應的動作,因此核心處理器應具有較強的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和較快的響應速度。
1 平衡算法
平衡車最基本的功能是能夠實現(xiàn)運動的動態(tài)平衡,也就是在啟動后保持直立不倒,平衡車用負反饋實現(xiàn)對車體的平衡控制,當車身在重力方向上發(fā)生角度偏移,陀螺儀傳感器能測出運動的角速度,通過積分算法將得到車體在豎直方向偏移的角度。本算法擬使用MPU6050陀螺儀傳感器。MPU6050是整合性6軸處理器,結合陀螺儀與加速度計,相對于其他方案,完美解決了陀螺儀與加速器存在時間差的問題。該單片機系統(tǒng)是數(shù)字系統(tǒng),因此采用離散型PID算法,PID算法是平衡車算法的核心算法,也是目前已知的連續(xù)系統(tǒng)中技術最成熟、調節(jié)效果最好、使用場合最廣的精準控制算法之一。實際運用中使用靈活,PID算法將給定值與返回值的偏差按比例、積分、微分通過各自的調節(jié)系數(shù)進行函數(shù)運算。PID算法的另一個優(yōu)點是允許比例、積分、微分各自調節(jié)系數(shù)為零。每個系統(tǒng)的電機參數(shù),驅動電路都不同,因此PID調節(jié)系數(shù)也不同,對于平衡車系統(tǒng),陀螺儀水平安裝,給定值為陀螺儀的角度初始值,考慮安裝偏差設置補償角。程序:
int PID(float A)
{
Kie=Kie+(A+K);
Kde=(A+K)Kde;
pwm_num=Kp*(A+K)Kd*(Kde)+ki*(Kie);
pwm=(int)pwm_num;
return pwm;
}
2 速度控制算法
速度控制分為前進速度控制和轉向速度控制,左右兩輪速度差的大小和傾斜角成正比,當傾斜角增大,相應的速度差也應該越大。因為直立平衡控制中系統(tǒng)把速度控制和轉向控制當作干擾,所以調節(jié)起伏過大將嚴重影響平衡。但平衡車勻速向前運動時不能直接利用傾斜角來判斷速度大小,因為此時不能得出平衡車的偏移角。在平衡車控制系統(tǒng)中速度控制以及轉向控制屬于平衡車控制系統(tǒng)中的輔助控制。平衡車傾斜時,如圖重力正交分解成軸向力F1和向前力F2,輪轂電機在地面以一定的速度v滾動時產生于F2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摩擦力f,達到新的動態(tài)平衡。輪轂電機帶有霍爾編碼器,STM32單片機只需采集編碼器即可隨時獲取車輪的轉速,車輪直徑固定不變,可以求出車體速度,再將速度按速度比例加在平衡控制的期望值中。
3 電機驅動
運動過程中,STM32平衡車的輪轂電機獨立運動,需要較快的響應速度,在慣性環(huán)節(jié)結束前動作,所以供電電源是影響整體性能的關鍵之一,較好的供電方案采用大功率MOS管,以橋式結構驅動,同時注意主控電路與驅動電路的隔離。
4 結論
STM32平衡車控制算法在實際工程運用中具有良好的適應性,針對不同的產品只需修改其中相應的參數(shù),就能達到精確控制的效果。結合STM32庫函數(shù)編程方式,能極大縮短產品的研發(fā)周期和快速檢修故障。并且STM32F103單片機價格低廉,性價比高。適合產品大范圍推廣和生產。
參考文獻:
[1]孫軍,萬明倫,呂博,等.平衡車機電控制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J].機械與電子, 2010,2010(10):3437.
[2]張志強.基于STM32的雙輪平衡車[J].電子設計工程,2011, 19(13):103106.
[3]張吉昌,程凱,鄭榮兒.單軸雙輪自平衡車姿態(tài)檢測方案設計[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s1):467470.
[4]賴義漢,王凱.基于MPU6050的雙輪平衡車控制系統(tǒng)設計[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6(1):5357.
[5]劉二林,姜香菊.基于卡爾曼濾波的兩輪自平衡車姿態(tài)檢測[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5(2):5254.
[6]胡建,顏鋼鋒.基于自抗擾控制算法的兩輪自平衡車分析[J].機電工程,2014, 31(2):15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