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京
摘 要:近年來,學術界對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進行了探討,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形成;二是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主要內容;三是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重要意義。通過梳理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研究成果,進而認識其最新研究動態(tài),并為今后的研究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動態(tài)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2-0005-02
近年來,關于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研究,已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進而有利于對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有更深入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推動其研究的深入開展。
一、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形成
商喜維探討了習近平提出文化自信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進一步堅定“三個自信”迫切需要文化自信作為支撐;第二,一部分國民缺乏文化自信;第三,文化發(fā)展與經(jīng)濟發(fā)展步調不協(xié)調;第四,國家間軟實力較量日趨激烈[1]49-50。趙付科和孫道壯則研究了習近平文化自信觀的生成邏輯,具體表現(xiàn)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邏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價值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邏輯[2]9-10。郝雯雯在關于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形成研究上,不僅梳理了文化自信思想提出的過程,而且指出了其理論基礎。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列寧的文化思想以及中國共產(chǎn)黨幾代領導集體的文化思想[3]。徐立文和舒建華則從三個方面,探討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的必然性。這三個方面主要包括對文化自信含義的界定和辨析、文化自信與其他三個自信的關系以及文化自信對于中國的強國之路所產(chǎn)生的重要意義[4]。張遠新認為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力量的來源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和最高層的力量;文化是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文化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張遠新還進一步指出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的根脈所在、理論自信立足于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信是制度自信的思想根基[5]。王萌在《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碩士論文中,首先探討了文化自信的提出和概念的界定,然后進一步研究了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和理論來源。在時代背景方面,主要從國際和國內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來進行分析;在理論來源方面,主要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列寧文化自信思想、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思想的奠基作用[6]7-14。
綜上所述,關于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和思想淵源的研究,并不是很充分和深入。關于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方面的研究,缺乏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際和國內背景新特征和新表現(xiàn)的分析,仍需要進一步細化研究新時期新階段的特征和表現(xiàn)。關于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思想淵源方面,學者們對其進行了相關探討和研究,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缺少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的研究成果,比如關于毛澤東和鄧小平文化自信思想等。同時,雖然有學者研究了文化自信思想提出的過程和必然性,但是對于習近平文化自信形成發(fā)展過程的梳理和劃分階段,仍然有待進一步深化研究。
二、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主要內容
趙付科和孫道壯認為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內容要點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即堅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命脈是自信之根、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是自信之魂、堅持文化軟實力的穩(wěn)步提升是自信之力、堅持民族性與時代性的融合轉換是自信之源、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創(chuàng)造是自信之本[2]11-13。王資博則從理論、實踐和方法論意義維度,探討了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主要內容。在理論維度方面,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促成了中國文化學的新飛躍;在實踐維度方面,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是文化領域治國理政的新結晶;在方法論意義維度方面,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彰顯了科學性新高度[7]。周艷紅和劉倉探討的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主要涉及構建新型中華文明中國家形象、國家發(fā)展道路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優(yōu)勢等方面[8]。吳桂韓則研究了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深刻意蘊,主要包括文化自信是對中華文化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的自信,彰顯了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大文化”優(yōu)秀基因的堅定信念;蘊含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創(chuàng)造的自信,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三個自信”奠定了的堅實根基;蘊含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精神的自信,體現(xiàn)了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勝信心[9]。孫元君則從三個維度探討了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內容,即夯實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根基的文化自覺與自信、提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自覺與自信,以及弘揚和傳播當代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成果的文化自覺與自信[10]。王萌在《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碩士論文中,從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歷史性傳承、主要意蘊和時代特征三方面來探討其研究內容。在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歷史性傳承方面,研究了傳統(tǒng)文化、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個方面。在其主要意蘊方面,具體如下: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實質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文化自信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在其時代特征方面,主要包括理性思維特征、傳承性特征、實踐性特征和時代性特征[6]18-29。
綜上所述,對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主要內容的研究,缺乏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的深入梳理,并未能較為全面地涵蓋其主要內容。這主要是由于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處在成熟形成之后并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的階段。學者們對其內容要點、主要意蘊和時代特征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對于進一步深化系統(tǒng)研究具有重要理論價值,這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但是,對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主要內容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與文化自信的形成等方面有交叉和重復性。同時,關于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中與意識形態(tài)、“一帶一路”倡議以及與文化話語等方面關系的研究較少,對于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特點和價值訴求這兩個方面有待進一步深化研究。
三、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重要意義
趙付科和孫道壯認為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在意義追尋上,主要包括傳承性意義、方向性意義和發(fā)展性意義這三個方面。他們論述了在傳承性意義方面,為中國共產(chǎn)黨文化思想的弘揚做出了新的貢獻;在方向性意義方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在發(fā)展性意義方面,為推動和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奠定了基礎[2]14-15。商喜維認為習近平提出文化自信思想有助于實現(xiàn)“雙百”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生命力,有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話語權,有助于構建和諧世界[1]52-53。林映梅則從理論和實踐方面,探討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價值。在其理論價值方面,豐富與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完善與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其實踐價值方面,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徑,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觀念前提,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11]。邵鵬則進一步探討了中共領導人文化自信思想的當代價值,具體包括文化自信思想對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文化傳承性的意義和方向性的指導意義。在文化傳承性的意義方面,他分析了關于習近平提出的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切實可行的方案;在方向性的指導意義方面,他進一步分析了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zhàn)略和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的指導作用[12]。苗興成認為習近平文化自信的現(xiàn)實意義,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有利于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眾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第二,有利于抵制虛無主義思潮,教育黨員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第三,有利于構建文化大國強國,是民族復興偉業(yè)的動力源泉[13]。王萌在《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碩士論文中探討了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其理論意義方面,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豐富了黨的建設理論的內涵,突出了文化建設的動力作用;在其實踐價值方面,有利于弘揚中國精神,有利于堅持中國道路,有利于實現(xiàn)中國夢[6]31-34。
綜上所述,對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意義的研究目前都只是側重于某一方面,需要結合當前我國“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新形勢,進一步深化和全面論述其重要意義。在其理論意義方面,學者們對其探討過于寬泛,并未詳細地論述哪些具體理論在哪些方面具有理論價值。在其現(xiàn)實意義方面,也存在交叉和重復研究以及寬泛論述,缺乏現(xiàn)實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比如,涉及社會實踐方面的文化體制改革、國家文化話語權、網(wǎng)絡文化建設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現(xiàn)實意義的研究,仍需要深化和系統(tǒng)梳理。在其戰(zhàn)略意義和指導意義方面,與現(xiàn)實意義方面的研究存在重復性。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系統(tǒng)區(qū)分理論意義、現(xiàn)實意義、戰(zhàn)略意義和指導意義,從而較為深入和全面地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商喜維.論習近平的文化自信思想[J].西部學刊,2017(6).
[2]趙付科,孫道壯.習近平文化自信觀論析[J].社會主義研究,2016(5).
[3]郝雯雯.習近平的文化自信思想[J].學理論,2017(2):5.
[4]徐立文,舒建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的必然性探析[J].社會工作與管理,2017(1):91-94.
[5]張遠新.文化自信: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的有關論述[J].蘭州學刊,2016(10):28-32.
[6]王萌.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7.
[7]王資博.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三個維度[J].中華文化論壇,2016(11):82-87.
[8]周艷紅,劉倉.從費孝通的“文化自覺”到習近平的“文化自信”[J].廣西社會科學,2016(9):196.
[9]吳桂韓.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深刻意蘊[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4):5-10.
[10]孫元君.習近平的文化自覺與自信[J].奮斗,2015(5):54-55.
[11]林映梅.習近平“文化自信”的重要價值及實踐路徑[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7(2):33-34.
[12]邵鵬.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文化自信思想論析——從毛澤東到習近平的傳承與發(fā)展[J].理論學習,2017(1):56.
[13]苗興成.試論習近平文化自信的現(xiàn)實意義及其路徑選擇[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7(1):105.
(責任編輯:姚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