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摘 要: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以親身考察和真實材料為基礎,對19世紀40年代英國工人階級生活的真實狀況進行了描述,論述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對資產階級的自私自利、虛假偽善、買賣視之的慈善思想和行為進行了深刻批判;對窮苦勞動者之間的真誠互助進行了高度肯定。隨著工人意識的覺醒,他們逐漸爭取自由平等,追求人道博愛的慈善理念。恩格斯這一著作中的慈善思想為之后馬克思主義慈善思想的發(fā)展和完善打下了基礎,也預見了未來“社會的下一個更高的階段”[1]不可缺少的自由平等博愛等價值理念。
關鍵詞: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慈善
中圖分類號:A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2-0038-02
《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是恩格斯青年時期根據“親身觀察和可靠材料”[2]創(chuàng)作的一部經典著作,引用了大量根據親身觀察收集的真實數據材料,以實踐的視角真實描述了19世紀40年代英國社會工人階級的真實狀況。綜觀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著作,關于慈善的論述不多,且“有不少否定性論述”[3]。從著作文本出發(fā),結合時代條件對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進行研究是一項重大課題。
一、《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的慈善文本概述
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關于慈善的論述較為零散分布于整篇著作,據筆者統(tǒng)計,與慈善相關的詞語出現頻次如下表。①
據研讀,其中大部分均是對英國資產階級慈善機構的批判。恩格斯在著作中對英國資產階級的虛假慈善進行了精辟論述,嚴厲否定資產階級的偽善行為,揭露資產階級丑陋面貌;同時深切關注和同情工人階級的現實命運,并激勵他們進行斗爭,爭取自身權益,由此體現了恩格斯同情之心、憐憫之心的慈善情懷以及對人道博愛互助的慈善理念的追求。對此著作中慈善思想的研讀,其意義不僅在于學習經典著作,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回到經典著作之意識,挖掘經典著作深刻理論;此外,為慈善思想的研究提供新視角,即以實踐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慈善思想研究。
二、恩格斯否定英國資產階級虛假慈善的慈善思想
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對資產階級偽善的批判,論述精辟,字字珠璣。綜合來看,恩格斯在此著作中對資產階級虛假慈善的批判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思想批判:批判資產階級自私自利的慈善思想;其二,行為否定:否定資產階級打著慈善幌子對無產階級虛偽施予小恩小惠的慈善行為;其三,方式駁斥:駁斥資產階級視慈善為買賣的錯誤慈善方式。
第一,思想批判:自私自利的慈善思想。歐洲資產階級革命首先發(fā)生于英國,19世紀初,英國是資本主義發(fā)展較為迅猛的國家。伴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一方面是資產階級獲得的利益,另一方面是資本主義自身難以逾越的“桎梏”,受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基本矛盾的直接影響,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成為不可避免的困難。但是資產階級時刻以自身利益為關注點,對無產階級毫無慈善同情之心,不顧人道理念,無情剝削無產階級的勞動,以盡可能保障自身利益不受損害,并且貪婪地追求更多的利益。在利益的驅使之下,他們偶爾會以慈善名義做些空洞無用之事,如舉辦慈善酒會、晚宴等?!坝薪甜B(yǎng)的”[2]478英國資產階級絕不會主動“公開承認這種自私自利”[2]478。而是相反的以各種形式上的幌子裝點自己對利益的追求和對無產階級的剝削,這些幌子就包括“在他們自己的利益需要”[2]480時,偶爾的慈善救助,正如恩格斯在著作中所言,資本家的虛偽慈善出發(fā)點實為吸干“無產者最后一滴血”[2]478。恩格斯對資產階級自私自利的慈善思想進行了深刻批判。
第二,行為否定:虛偽施恩的慈善行為。資本家和工人階級之間僅僅是單純的利益關系,但是工人階級起初并不能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的意識尚未覺醒,也尚未為追求自己的合法權益去努力斗爭,這均是由于偽善的“宗法關系”[2]436的掩飾,工人階級還只是毫無所知的“庸人”[2]436。但是隨著工人階級意識的覺醒和工人運動的開展,工人為爭取自身權利而進行斗爭,在資產階級“隨心所欲地剝削工人”[2]436的時候,為使自身利益不受損害,他們會施予“小恩小惠”[2]478來獲得工人階級的感激,也來緩解由工人反抗導致的利益受損。這本應是他們應盡的責任之一,但他們卻以之為籌碼,在世人面前擺出虛偽的“大慈善家”[2]478的姿態(tài),獲得社會對他們的認可,也得到自身心靈上的滿足。對無產階級的虛偽施恩獲得一時之效,使工人階級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繼續(xù)受到資產者的毫無人道的剝削。恩格斯對資產階級虛偽施恩的慈善行為進行了嚴厲否定。
第三,方式駁斥:視為買賣的慈善方式。恩格斯在著作中以一個實例來直觀展現資產者將他們對無產階級的慈善救助視為方式——“買賣”[2]479,即資本家認為,通過買賣的方式對無產階級慈善救助,并以此換取無產者在他們視線中的消失。這是一位資本家太太的來信,在信中,這位太太用“令人作嘔”“殘廢”“無恥”[2]479等詞語來描述窮困的、在街頭乞討的無產者,并稱他們用“極端無恥和令人討厭的方式”[2]479來博取別人對他們的憐憫,并稱之為“惡劣現象”[2]479??梢?,資本家并沒有平等地對待無產者。他們用自己捐助的少之又少的一點錢財來換取自己不再看見上述“惡劣現象”的機會,他們對無產者鄙視、反感。而這封信也表達了英國資產者中“絕大多數人的觀點”[2]479。以“買賣”為方式的慈善救助,體現出無產階級被剝削勞動還被鄙棄的悲慘現實境遇,沒有平等的地位,何談平等的互助與慈善?恩格斯對資產階級的慈善買賣進行了直接駁斥。
綜上所述,要而言之,恩格斯在著作中,以真實考察數據為依據,從思想、行為、方式等角度,總體上對資產階級的自私自利、虛偽施恩、視為買賣和消遣的慈善進行了一針見血的批判,既體現了恩格斯高遠的慈善遠見,也為之后恩格斯對資產階級慈善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三、恩格斯眷注英國無產階級現實境遇的慈善思想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通篇看來,考察了英國工人階級生活工作的真實狀況,直觀呈現了工人階級的低下的物質條件、糟糕的身體條件和壓抑的心理條件。綜合看來,從恩格斯的這些論述中反映出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虛偽慈善行為的厭惡,對人道、尊嚴、平等、博愛等慈善理念的呼喚以及對真正的慈善救助的追求。
第一,需要人道:工人階級在肉體上遭遇著痛苦。大工業(yè)的發(fā)展和城市空間的擴大,使原來靠手工業(yè)生活的中間階級分化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繼續(xù)發(fā)展成為資本家,而另一部分淪落為無產者,后者同大工業(yè)創(chuàng)造的工人階級一起成為被資本家剝削的對象。城市擁有良好的資源,如交通、設施等,但在城市中無產階級的生活境遇卻十分困難。資本家對他們勞動的過分剝削導致身體條件的極度惡化,糟糕的生活條件導致無產階級死亡率的明顯上升,“肢體疲勞,精神萎靡,生命力減退”[2]410,疾病蜂擁而至,恩格斯在著作中用一組數字直觀明晰地說明了工人階級身體條件的惡化和死亡率的持續(xù)攀升[2]413。在此之下,來看看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所謂援助。工人階級由于窮苦無法得到好的醫(yī)治,“有許多慈善機構在設法彌補這種缺陷”[2]416,但醫(yī)生卻收費極高,于是無奈尋找江湖醫(yī)生的用鴉片制的“強心劑”來緩解身體病痛,而這對身體有極大的損害!身體遭受損害的同時,工人階級的心理也同樣得到摧殘,接受教育的困難、不公平,資產階級道德的淪喪、虛偽共同影響工人階級的心理狀態(tài)?!案F人從他們的窮弟兄那里得到的幫助”[2]480相比于資產階級,要多得多。恩格斯肯定了無產階級之間這種互助,并以“正直”“樂于助人”來與資產階級的“有教養(yǎng)”“施舍”形成鮮明對比[2]478-480。工人階級渴望得到人道關懷。
第二,需要尊嚴:工人階級在精神上遭受著欺凌。慈善本應是人們之間自愿的互助,建立在互相尊重彼此人格的基礎上,是人類道德水平提高的表現之一。而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慈善卻是施予,恩格斯“施予”一詞的使用告訴我們在資產階級慈善機構的虛假慈善之中,無產階級飽受欺凌,并且毫無人格尊嚴,他們是“被蹂躪”[2]478之人。他們看來,工人階級在習藝所中受著他們的恩惠,卻將工人階級遭受的欺凌視為無物。資產階級既剝削工人階級的剩余價值,又剝奪他們的人格尊嚴,這與慈善的理念相去甚遠。與此相比,無產階級之間的互幫互助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他們正直善良,雖貧窮卻自愿以己之力助人為樂。在某種程度上,慈善理念的底線應該是人們之間最起碼的尊重,是建立在維護人格尊嚴基礎上的平等互助。工人階級期待受到尊嚴對待。
第三,需要平等:自由放任的制度使無產階級毫無權利。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掌握著國家的政權,無產階級難以享受到平等的權利。工人階級于這樣的情況下“是不會感到幸福的”[2]448,工人階級必須進行爭取權益的斗爭來改變非人地位,而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階級這種斗爭的結果卻是資產階級會將他們視為“公開敵人”[2]448。恩格斯在著作中對工人階級面臨的實際狀況進行了深刻分析,工人階級是資產階級的依附者,因為他們只能通過資產階級發(fā)放的可憐的工資來勉強生活,資產者以工資捆綁工人階級、以政權壓迫工人階級,視無產階級為奴隸,使他們不敢斗爭、不能斗爭。這樣的生活是難以幸福的。自由放任[2]478的制度,使得無產階級在教育、醫(yī)療等方面都不能得到平等的對待。以濟貧法來看,失業(yè)者得到救濟,工人階級認為這是自己的權利,而不是資產階級的恩惠,這使資產階級感到十分不快。工人階級沒有平等的權利,就連需要救濟時也不能得到公正的對待,慈善事業(yè)的效果盡顯無效。工人階級祈求得到平等權利。
綜上所述,在論述中,恩格斯站在客觀的立場對無產階級現實境遇的考察傾注了極大心血,真實再現了無產階級極其惡劣的生活狀況。就慈善來說,他十分肯定正直的無產階級之間的互助,透過對無產階級現狀的文字描述,體現了無產階級對人道、尊嚴和平等的慈善的探求,也體現了恩格斯對人道、平等、博愛等慈善理念的認同。
四、結論
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對資產階級自私自利的慈善思想、虛偽的慈善行為、買賣視之的慈善方式進行了嚴厲的否定。與此同時,深切關注和同情無產階級現實境遇,肯定了無產階級之間樂于助人、友善互助的慈善行為,彰顯無產階級對人道、平等、互相尊重的真正慈善的追求。這也為之后恩格斯慈善思想的繼續(xù)鋪展奠定了基本論調,打下了堅實基礎,就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所述,自由、平等、博愛等價值理念未來在更高的社會形式上仍需得到更高形式的復活[1]198。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樓慧心.如何解讀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慈善的否定性論述[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12):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