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攝影師蔡崇暉跟著于仁泰來內地拍《五行戰(zhàn)士》。這部電影和《大轟炸》在制作層面有點相似,背后是一個有錢的玩具公司大老板攢局,中美港合拍,電影里有不少袋鼠等動物的形象出現(xiàn),目的是為了讓玩具公司的公仔更好賣。
當時內地電影幾乎談不上工業(yè)二字,那個時候香港電影已經(jīng)很發(fā)達了,有不少內地的攝影師和香港攝影師學習,把搖臂架在軌道上拍電影的方法都不會。
20多年過去,內地和香港在電影工業(yè)和江湖地位兩方面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導演徐克、王晶,攝影師鮑德熹、黃岳泰為代表的電影人已北上掘金多年,他們常年扎在北京,拍的電影有賺有賠,良莠不齊的作品讓他們早年在觀眾心目中樹立的光輝形象一點點消磨殆盡。
但在眾多的香港電影人中有一個異類,他身上始終貼著“港產(chǎn)片”的標簽,在香港電影人要么無工可開,要么北上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他能守住香港一隅,最多的時候一年開6部戲,他就是邱禮濤。
于仁泰來內地拍《五行戰(zhàn)士》的時候,邱禮濤的第二部代表作《伊波拉病毒》在香港上映,這部電影給了邱禮濤另一個標簽——香港Cult片之父。這個看似和主流市場始終保持距離的導演一直炙手可熱,近幾年更成了投資公司瘋搶的“香餑餑”,他沒有多高的藝術修為,交的都是“行活”,但總讓投資老板感覺花出去的錢有超乎預期的回報,是名副其實的“最具性價比”導演。
《西北風云》的導演發(fā)文撕制片方,直指電影沒拍完就上映,幾天前優(yōu)酷撤資網(wǎng)劇《套路》,6000萬投資只拍了7集,當下的電影市場熱錢多,出問題的項目也多,那么“最具性價比”就成了極高的評價了,從代表作《人肉叉燒包》到去年的大制作《拆彈專家》,邱禮濤鮮有敗績,總能給投資方一個體面的交代,在當下浮躁的電影市場這很難完成,所以對他的訪談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性價比最高導演煉成記。
談到“性價比最高”,邱禮濤笑的有點羞澀,“可能就是這個原因,老板們喜歡找我拍片?!碑斈辍度巳獠鏌芬慌诖蝽?,給邱禮濤帶來更多的創(chuàng)作機會,他喜歡關注香港的邊緣人物,《等候董建華發(fā)落》本來是注定要賠錢的項目,邱禮濤用僅有的300萬投資拍完,最后算上海外版權,竟然還稍稍賺了一點。
每一個項目開始前,邱禮濤都會有一個全面的分析,很多人拿到錢想的是我能做什么,邱禮濤想的是我不能做什么。他認為預算是一個限制,決定了資源有多少、周期有多少、用什么價位的演員、打造多大的場面,他說“跟老板說100塊拍完,這是一個承諾,這個諾言我要遵守。”他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前星皓制片人竹聿名告訴我們,邱禮濤是目前電影圈中小成本警匪片的優(yōu)先考慮對象,他拍電影投資方不操心,因為他總能把1000萬拍出1500萬的效果。
“靠譜”是優(yōu)點,但放在邱禮濤身上卻給他的命運帶來不小的影響,香港和內地合拍片的大潮從千禧年之后開始,邱禮濤“不虧錢”的本領則把他留在了香港市場。沒有積極的選擇內地,邱禮濤自己也不知道這是幸運還是不幸運,在選擇工作上他表現(xiàn)的很佛系,他每年的檔期都會排的很滿,有喜歡的項目就拍,不考慮是港產(chǎn)片還是合拍片,他極擅長中小成本的電影,所以還是留在香港多一些。
邱禮濤強調,并不是故意把自己定位成香港本土導演,只是香港的文化和電影工業(yè)他都很熟悉,所以拍起來很容易。他最高產(chǎn)的2004年導演了6部電影,但直到2009年的《Laughing Gor之變節(jié)》才真正走進了內地電影市場,這是一個轉折點,在那之后,邱禮濤全面開啟合拍片,但他依舊很佛系,口碑好,對預算要求不高,他沒像一些大導演那樣綁定一兩家制片公司,而是有合適的工作就會接,和每個公司合作的都很愉快。
港片迷喜歡看原汁原味的港產(chǎn)電影,但這部分電影很難迎合內地觀眾口味,去年上映的《此情此刻》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內地票房只有37萬,而邱禮濤的《原諒他77次》同樣港味十足,卻拿到了超過7500萬票房。
邱禮濤先跟我確認了一遍“港片情懷”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重要,接著否定了我關于口味的說法?!拔矣X得這個命題不存在?!鼻穸Y濤直接了當?shù)恼f,他的論據(jù)不單是好萊塢電影不考慮中國觀眾的口味但部部大賣,其實也有他自己的經(jīng)驗,從《花田喜事2010》到即將上映的《泄密者》,喜劇、動作、警匪、愛情,每個題材都駕馭的很好,在邱禮濤看來,中國這么大,南方和北方的口味肯定不一樣,但好看的電影不但中國好賣,整個東南亞都賣的很好。
所以邱禮濤創(chuàng)作的電影從來都不考慮觀眾的口味,他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然后從中找到合適的賣點放大,并總能壓中觀眾的興趣點。比如這次《泄密者》,劇本改到第八稿才開始拍,但從第一稿就一直保留的是主演吳鎮(zhèn)宇身上的幽默感,在這部嚴肅的警匪片里,這份幽默感完成了氣氛調劑和人物的生動刻畫,這都在邱禮濤的意料之中。
如果把導演單純的當做一份職業(yè),那意味著不可能每次工作都是自己喜歡的,邱禮濤也不例外,進入內地之后,他拍過跟風的《葉問前傳》和《葉問終極一戰(zhàn)》,也拍過命題作文《競雄女俠秋瑾》,但他始終沒放下對自己喜愛題材的發(fā)掘和追求,2007年先后創(chuàng)作了《性工作者十日談》、《我不賣身我賣子宮》,2014年拍了《雛妓》,他堅持對底層人物、特殊群體的偏愛。
談到這個話題邱禮濤變得認真起來,“如果有投資方愿意投這種類型的電影我會非常高興,并且我會選擇把《拆彈專家2》推后一點,先來拍這類我想拍的,這類題材我會把它放在第一位,警匪片今年不拍明年還能拍,但有關社會題材的電影,今年有機會不拍的話可能明年就沒有了?!备S市場進入內地,邱禮濤也不可避免面的做出過種種妥協(xié),但在他身上還是能夠看到電影人的赤子之心,或許這是推動他堅持創(chuàng)作的原動力。
采訪中自然要談到新電影《泄密者》,這部電影有邱禮濤想要講的一些東西,病毒、記者、政商,電影預算不高,邱禮濤依舊在有限的條件里創(chuàng)造出了幾場動作戲,有槍戰(zhàn)、追車、爆破,還通過吳鎮(zhèn)宇和張智霖兩個不同處境的警察完成了人物的生動刻畫。
談到電影創(chuàng)作的緣起,身上很大煙味的邱禮濤舉了個美國某煙草公司一邊生產(chǎn)香煙、又一邊投資研究吸煙危害健康課題的例子,《泄密者》講的是一個關于藥廠的故事,里面有接地氣的陰謀論,但少了邱禮濤早年電影的犀利和深刻,變得圓潤起來。當然,這其中有預算的原因,同時面對審查尺度的限制,已經(jīng)完全抽離了“cult片”之父固有的重口味。不過邱禮濤還是堅持留有自己的一點小心機,電影沒有俗套的結局,邱禮濤用正義沒有得到最終伸張來表達他的觀點,“法律不是百分之百能保護公義,只能說盡量讓大家有公平的機會?!?/p>
有妥協(xié)有堅持,有創(chuàng)作熱情,能為投資方負責,讓邱禮濤成為投資老板最愿意合作的對象,《拆彈專家》賺到錢之后,劉德華《拆彈專家2》、《掃毒2》等即將開拍的項目都綁定了邱禮濤,這個香港性價比最高的導演,接下來將帶給觀眾更多未知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