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亞明
百米賽跑選手沖刺撞線的瞬間,全場觀眾都會瘋狂叫喊。運動員也會利用“身體任何部分最先到達”的規(guī)則,想盡一切辦法獲得勝利。于是,清朝選手就上演了用辮子“撞”線的“千古一撞”,讓大家為他的機智點贊。
原來,在康熙三十六年,有一個西方國家的使臣給清政府送來了一張請柬,邀請大清參加在巴黎舉行的田徑比賽。一直以大清王國天下第一而自詡的康熙,接到翰林院學士杜世釗呈上的奏章后,即便是善于騎馬射箭的他,也不明白什么叫做田徑運動會,于是就問懂英文的杜世釗。杜世釗為了讓康熙能夠更好地理解,就舉例說:“其實,田徑運動會和校場比武一樣,只不過洋人辦的田徑運動會是比賽誰跑得快。”康熙聽后,認為這恰恰是彰顯大清國威的良機。于是,當即批復了這個奏折,并命令他承辦此事。
盡管杜世釗對康熙解釋何為田徑運動會時,顯得是無所不知??苫丶液?,他不禁為找到皇上所說的“善跑壯士”唉聲嘆氣起來。這時,他妻子提醒道,京城有那么多跑役,你何不在其中挑選幾個?于是,杜世釗在長安街上舉行比賽,挑選了七名“參賽選手”。其實,杜世釗也沒參加過任何國際性質的田徑比賽,更不知道所謂的田徑比賽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憑借著請柬上的說明,向參賽選手講述了百米賽的規(guī)則:其一,鳴槍起跑;其二,身體任何一部分觸線就算勝出。
于是,這七名選手選擇了一個黃道吉日,拖著一條齊腰長的辮子,來到了巴黎。雖然脫了花翎官帽,但他們還是穿著官袍長服出現(xiàn)在賽場上。而且,他們聽不懂英國發(fā)令員的“各就位——預備”的口令,當他們正好奇地偷偷打量其他人為何突然都跪下來屁股撅起時,發(fā)令槍就響了。其他國家的選手聽到槍聲后,都向前疾奔而去,而清朝選手則大吃一驚,當即雙手抱頭趴在地上,等明白過來時,法國選手已經撞線了。
見到大清選手的奇葩打扮與表現(xiàn)后,觀眾大笑不已,這讓幾個選手緊張起來。這時,一位選手誠惶誠恐地對杜世釗說:“洋話我們聽不懂,不如咱換個方式,洋人一喊預備,您就喊圣旨到,槍一響,您來聲‘喳,這樣我們保證萬無一失。”杜世釗聽后立即答應了,并將挽回面子的希望壓在了排在第七組的馬常貴身上。下午比賽開始,排在第四道的馬常貴聽到杜世釗的“喳”字喊出口,立即向前狂奔。很快,他與意大利和俄國選手并駕齊驅。眼看距離終點不到三丈距離,左邊的意大利選手想搶他的跑道,對他踢出一腳,兩人不禁同時摔倒。他右側的俄國選手見狀大喜,就要撞線,可線卻不見了。原來,線被馬常貴的辮子打在了地上,而馬常貴的辮子正好壓在線上。
這下,裁判傻眼了,他不知應該如何判決。這時,杜世釗來到終點,對裁判說:“絕對是我大清國獲勝,你看,你們的比賽規(guī)則:身體任何部分最先觸線者獲勝。辮子系毛發(fā),自然是身體的一部分,請閣下三思?!辈门袩o話可說,只得判馬常貴獲勝。
靠辮子贏得比賽,贏的是韌勁與智慧。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村上春樹《舞!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