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查閱文獻資料,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瀘州市羽毛球、籃球、游泳和戶外四種項目社會體育組織進行研究。筆者發(fā)現社會體育組織由于項目特征、人員組成結構和成員來源等影響因素,促使社會體育組織內部產生了正式社會資本和非正式社會資本、緊密型社會資本和橋接性社會資本、內向型網絡資源和外向型網絡資源三大類社會資本,并對不同類型社會資本的社會體育組織發(fā)展提出相關建議,進一步促進瀘州市社會體育組織的發(fā)展。
關鍵詞:社會資本 瀘州市 社會體育組織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明確提出:“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fā)社會組織活力,創(chuàng)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鄙鐣w育組織作為社會組織重要組成部分,促進現有社會體育組織發(fā)展,激活社會體育組織,對豐富人們生活需求,構建和諧社會起著重要作用。文章以社會體育組織內部成員構成的人際網絡結構作為切入點,對瀘州市羽毛球、籃球、游泳和戶外四個項目社會體育組織進行研究,了解目前瀘州社會體育組織發(fā)展所形成的社會資本形式,為更好地推動瀘州市社會體育組織發(fā)展提供相關建議。
1 瀘州市社會體育組織發(fā)展總體現狀
目前,瀘州市注冊在檔的社會體育組織約108個,其中古藺縣18個,合江縣11個,瀘縣7個,敘永縣48個江陽區(qū)11個,龍馬潭8個,納溪區(qū)5個。社會體育組織注冊種類包括了信鴿、釣魚、門球、籃球、羽毛球、自行車、足球、武術、乒乓球、氣排球、太極、跆拳道、體育舞蹈、圍棋、徒步等十多不同項目。這些注冊俱樂部在開展活動情況方面呈現出三種形態(tài):持續(xù)常態(tài)、時斷時續(xù)和偶爾開展,其中持續(xù)常態(tài)的社會體育組織占67.6%,時斷時續(xù)開展體育活動的社會體育組織13%,偶爾開展的社會體育組織占19.4%,可見,瀘州市大部分社會體育組織都保持了一個良好的活動氛圍。
但調查研究發(fā)現,瀘州市社會體育組織在開展活動時除了經費不足、管理不善、運行不暢等社會組織普遍存在的困難之外,由于社會體育組織成員的來源、參與組織的形式、參與活動的積極程度、成員相互間熟悉程度、成員私下互動性等方面的差異性,對社會體育組織開展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了瀘州市不同項目社會體育組織的社會資本類型產生了明顯的劃分,其主要類型如下:第一、正式社會資本與非正式社會資本;第二、緊密型和橋接性社會資本;第三、內向型和外向型兩種網絡資源。
2 瀘州市社會體育組織產生社會資本的現狀分析
2.1不同項目對社會體育組織形成社會資本的影響
運動項目一般分為單人項目和集體項目。單人項目在比賽或運動過程中,參與者與其他人的交流和合作頻率相對于集體項目明顯更低。單項運動項目需要參與者更加獨立自主,思維考慮方式相對自我,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激發(fā)自我潛力,發(fā)揮自身更大能力。而集體項目則需要參與者與隊友有大量的交流溝通,不僅需要考慮自身問題,還需要參與者之間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兼容性,激發(fā)團隊的集體力量,團結一致才能實現集體共同的目標。
羽毛球項目和籃球項目社會體育組織是瀘州市成立較多的兩個項目。其中,籃球是典型的集體項目,調查結果發(fā)現,籃球項目的社會體育組織內部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正式社會資本特征。而羽毛球項目,盡管在競技比賽中多為單項比賽,但在社會體育組織參與的群眾性羽毛球活動中,多以團隊賽為主,形式的團隊化能促使成員間形成較強的團隊意識,繼而羽毛球項目的社會體育組織也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正式社會資本特征。
通過調查問卷統(tǒng)計分析,瀘州市羽毛球和籃球組織內部人員組成相對固定,組織成員間經常一起參與運動和比賽,相互認識的數量和程度與游泳和戶外運動成員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羽毛球和籃球組織成員彼此間熟悉化程度較高,相互了解,彼此間信任程度更高。由于項目特征要求組織成員有更多的協作,合作化程度高,因而組織成員能形成更強的價值趨同性,更好地促進組織內部的規(guī)范程度,組織成員之間形成的網絡范圍相對更小。羽毛球和籃球項目的社會體育組織在開展活動時,更能得到組織成員的積極響應,更容易獲得成員對活動認可的一致性,以及成員行為活動更加規(guī)范性。相對于羽毛球和籃球社會體育組織所形成的正式社會資本不同,游泳和戶外社會體育組織展現出更加偏向非正式社會資本的特征,人際網絡更大,組織成員價值取向差別較大,趨同性差,從而難以形成良好的規(guī)范,也使得成員相互之間了解程度不深,彼此信任程度不高。
可見,羽毛球和籃球社會體育組織所形成的正式社會資本類型,網絡范圍更小,信任程度更高,規(guī)范更好,價值的趨同性更強。在管理方面更加利于統(tǒng)一管理,開展活動更加容易取得支持。
2.2 組織成員間關系對社會體育組織形成社會資本的影響
從組織成員加入社會體育組織來看,組織成員關系主要包括同事關系、好友關系、純粹的會員關系。不同成員關系在社會體育組織中所占有比例輕重不同,對社會體育組織形成緊密型和橋接型社會資本具有較為明顯的導向性。
瀘州市羽毛球項目社會體育組織成員來源中,同事關系所占比例最大,好友關系次之,純粹的會員關系非常小。通過數據統(tǒng)計發(fā)現,同事關系所占比例越大的羽毛球社會體育組織,其成員間熟悉化程度和信任程度越高,參與組織的活動次數也越高,成員間私下聚會頻率也更高;同時組織內部的規(guī)范化程度也越好,對組織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認可度也越高,能很好的執(zhí)行。大部分羽毛球項目社會體育組織體現出明顯的緊密型社會資本特性,這是由于成員間絕大部分是同事,社會關系具有很大的類同,彼此之間熟悉程度最高,價值趨同性較一致,內部一致性很容易統(tǒng)一,組織內部的忠誠感最強,有助于加強特定的互惠原則和成員間的團結。但是,這種社會體育組織會出現一種缺陷,組織喜歡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不容易接納外來資源,甚至還會不自覺讓成員對外界產生抵觸。
瀘州市籃球項目的社會體育組織中的成員組成相對靈活,只要是瀘州市籃球聯盟注冊過的人員,比賽時可代表任一球隊參賽。因而,籃球各社會體育組織成員具有很大的交叉性,大多數成員均與多個社會體育組織有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各組織成員間相互建立的網絡結構,也就促進組織與組織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帶動整個項目在瀘州市的開展,使整個項目的社會大環(huán)境具有良好的氛圍。瀘州市籃球聯盟所體現出的特征,即是橋接型社會資本,此種社會資本建立的網絡更加廣泛,能吸收和包容更多的資源,促進社會大環(huán)境的和諧發(fā)展。
游泳和戶外兩個項目的社會體育組織,其組織管理形式較為松散,開展活動也很難大范圍進行,成員之間零時性聚集較多,因而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緊密型和橋接型社會資本特征。
2.3組織成員間來源對社會體育組織產生社會資本的影響
內向型網絡資源更偏向促進社會體育組織內部資源的趨同,鞏固內部關系,提升自身利益。外向型網絡資源則偏向于公共利益,提高社會影響力。
瀘州市羽毛球項目各社會體育組織成員來源相對單一,其成員間工作環(huán)境相對一致,在認知方面具有較強的相似性,成員間很容易產生強烈共鳴,內部關系十分鞏固,網絡資源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較強的趨同性。因此,羽毛球項目各社會體育組織內部團結意識較高,對自身利益較為敏感,自我保護意識較強,并不利于各組織間交流溝通?;@球項目社會體育組織成員間具有廣泛的流動性,增強了各組織的溝通和交流,擴大了組織成員的社會網絡結構,使得組織間更能和諧共處,更容易產生共識,從而促進大家共同利益的實現,在社會影響力方面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而游泳和戶外項目的社會體育組織,組織和成員間的管理相對松散,在規(guī)范性方面相對較弱。同時組織內部成員間或組織與組織之間的生活背景各方面差異較大,很難形成堅實的組織內部網絡結構,但在實現共同利益時,組織內部成員間或各組織成員間還是能形成一致性,產生暫時性的共鳴感,對推動發(fā)展該項目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社會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
3 對策建議
3.1非正式性社會資本的社會體育組織,應增加組織內部或組織間比賽交流活動,加強成員間交流溝通,增進成員相互間的熟悉程度,從而提升成員彼此間的信任度;上一級的項目管理層應制定相對具體的管理機制,協助體育組織對成員進行適當的行為規(guī)范,促使組織成員對組織產生歸屬感。
3.2 緊密型社會資本的社會體育組織,上一級管理層應樹立一個項目共同發(fā)展目標,要求該項目社會體育組織相互間通過團結協作來實現,如在組織活動時改變原有固定組隊參賽模式,打破組織內部界限,促進組織及成員的交流合作。
3.3 橋接型社會資本的社會體育組織,項目管理層在保證組織間和諧發(fā)展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和支持組織間的互動,賦予組織更多優(yōu)惠制度,提升社會影響力;
3.4 內向型和外向型社會資本的社會體育組織,項目管理層管理對象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內向型主要偏向對組織整體進行管理,盡量促進組織成員的交流溝通,擴大項目的發(fā)展;外向型主要偏向參與者個體進行管理,讓成員產生共鳴,對組織生成歸屬感,形成組織團隊意識。
參考文獻:
[1] 劉艷麗,苗大培.社會資本與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J].體育學刊,2005(3):126- 128.
[2] 許月云. 僑緣社會資本對僑鄉(xiāng)社會體育發(fā)展的功效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6, 29(10) :1327-1329.
[3] 李洪君.從社會資本的視角看村莊生活中的休閑體育[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7):29- 32.
[4] 丁鐘建偉. 大眾體育參與與社會資本生成:基于城市居民的研究[D]. 北京:清華大學,2010.
[5] Akbar Heidary, Mojtaba Amiri, Mohammad Ehsani,et al. Social capital: A multidimensional binding link in the sport communities[J].Int J Academic Res Bus Soc Sci,2012,2(2):115-122.
[6] 張偉,李建國.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視域下社會體育組織研究述評與前瞻[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1).
[7] 王曉芳,劉江宏,王定宣. 新疆體育社會組織發(fā)展問題研究(1994-2013)[J].體育文化導刊,2016,(1).
作者簡介:彭崴(1983-)男,四川隆昌人,講師,研究生,碩士,畢業(yè)于成都體育學院,專業(yè):體育教育與訓練學,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與體育人文社會學。
1.瀘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社會資本視角下瀘州市社會體育組織發(fā)展研究》(LZ16A87)
2.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社會資本視角下四川社會體育組織發(fā)展研究》(TY20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