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2018年8月26日—10月10日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1號館3、4層
“2018第三屆王式廓獎暨今日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是今日美術館和王式廓藝術基金會攜手合作的第三年,承襲了藝術先輩王式廓先生的藝術精神,共同挖掘當下最具潛力的中青年藝術家,以幫助更多堅守藝術凈土的藝術家實現(xiàn)夢想。這一屆入圍展覽的十二位優(yōu)秀的藝術家的作品在數(shù)量和質量方面相比往年都有很大的提升,在媒介、形式、語言、觀念上,都更加豐富。
展覽時間:2018年9月15日—12月9日
開幕時間:2018年9月15日
展覽地點:OCAT深圳館(中國 深圳市)
策展人:巫鴻
主辦:OCAT深圳館
“當代攝影”是一個國際通用但不具備共同定義的概念。有的西方美術館以歷史事件(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作為“當代”的時間底線以建立收藏和策劃展覽,有些研究者則以攝影技術和攝影觀念的發(fā)展為基礎思考這門藝術的當代性。所有這些成文和不成文的定義都基于特定地區(qū)的攝影實踐、學術研究和展覽機構的歷史經驗和現(xiàn)狀。
對中國來說,當代攝影有著一個相當明確的起點——即40年前的1976/1977年。但同樣清晰的是:中國當代攝影的概念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國內和國際上社會、經濟、文化的大潮以及攝影本身的發(fā)展,在以往40余年中經歷了相當大的變化。根據(jù)這些變化,這個展覽把中國當代攝影的進程大體分為四個階段,即“民間攝影社團和展覽的浮起”(1976—1979)、“攝影新潮”(1980—1989)、“實驗攝影”(1990—2006),和從2007年至今的實驗性攝影機構的發(fā)展。
本次展覽由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于2017年舉辦,展出后獲得界內外的好評。這次在深圳OCAT的展覽是該展的首次巡回,并對其內容進行了一定的擴充,以反映當代攝影的不斷推進。(文/巫鴻)
展覽時間:2018年11月3日—2019年2月24日
展覽地點:龍美術館 西岸館
策展人: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
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
本次展覽是對布爾喬亞作品的多重解讀,展覽以“切不斷的線”這一貫穿其全部創(chuàng)作生涯、極具象征意義的主旨元素來連接始終。在她早期的繪畫作品中,“線”通常象征著頭發(fā)與扭曲的時間。她的懸掛式雕塑有著這樣永恒的矛盾與疑惑:牢固卻脆弱,被固定著卻可以改變。它們懸掛著,從一個單獨的點開始,并且只依靠一根線支撐。
展覽時間:2018年9月21—25日
展覽地點: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3號展廳
主辦單位:四川美術學院、新加坡美術總會
此次展覽展出的52件漂洋過海來到山城重慶的作品涵蓋水墨畫、書法、油畫、蠟染等材質,黃馬家蘭、林秀鸞、洪玉霞、蔡美珠、劉錦葉、陳利松、陳振元、陳惠英、羅醉月、孟茉莉、林澤輝、許麗維、何逸敏13位新加坡藝術家從本土題材入畫,融匯中西又不忘承繼傳統(tǒng),他們通過藝術來建構身份和表達情感的方式讓觀眾一睹獅城魅力和赤道情懷。
展覽時間:2018年09月15 日—10月16日
展覽地點:重慶市四川美術學院虎溪公社B131,之空間
“新繪畫”是近年藝術界熱衷討論的一個話題。之所以引起廣泛的關注,一方面在于,繪畫領域不斷涌現(xiàn)出新的藝術家、新的繪畫傾向、新的藝術潮流;另一方面,既有的關于繪畫的認知與審美趣味也在不斷變化。譬如,有的藝術家追求“壞畫”,有的追求“非繪畫”,還有的甚至主張“反繪畫”。當然,對于繪畫,人們的理解與闡釋角度也是十分多樣的。它既可以作為一種技術表達、一種視覺認知手段、一種圖像生產方式,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權力話語、一種視覺知識系統(tǒng)。因此,對于新繪畫中的“新”,關鍵仍取決于所設定的藝術史上下文,以及所屬的繪畫陣營與參照系。它既可以體現(xiàn)在形式、語言、風格等方面,也可以表現(xiàn)為對既有的繪畫標準與知識系統(tǒng)的背離與突破。
展覽時間:2018年9月27日—10月25日
展覽地點: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4號廳
主辦單位: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協(xié)辦單位:四川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系
策展人唐克揚并不將美術館的展覽空間看做嚴格的“展廳”,而是一種粗放的“環(huán)境”,判斷參展藝術家是否意圖運用(新)“媒體”創(chuàng)作的關鍵,在于他(她)是否關心展場、城市、地域乃至國度的“語境”,是否注意到作品和“環(huán)境”的關系。郝經芳&王令杰、史明匯、塔可、徐小鼎、楊泳梁、鄭達、張克純、張翔、張增增、王天甲等參展藝術家和設計師的作品在抽象和具體兩個向度上勾勒出藝術的本地“風景”——“風景”是地方文化的直觀的或間接的體現(xiàn)。它也將和選擇的戲劇性的美術館空間,乃至美術館內的其它展覽和展品發(fā)生這樣那樣的、微妙的互動。
展覽時間:2018年7月14日—10月28日
展覽地點:英國利物浦
利物浦雙年展作為英國最大的當代視覺藝術博覽會,從1999年開辦以來因強調城市的場域特質、城市脈絡的敏感度以及與在地社區(qū)的結合,使其在全球藝術博覽會贏得了一席之地。本屆雙年展主題為“美麗的世界,你在何方?”(Beautiful world,where are you?),延續(xù)其“藝術家介入社區(qū)”最大特色,藝術家將散布于全市40多個公、私立美術館、藝術空間進行展出。
展覽時間:2018年9月7日—11月11日
展覽地點:韓國光州
第12屆光州雙年展將以“意想邊界”(Imagined Borders)為主題,并請克拉拉·金(Clara Kim)、大衛(wèi)·提(David Teh)等11位策展人合作,呈現(xiàn)7個獨立展覽新模式。展覽將探討政治、經濟、邊境等問題,尤其側重無形但實質的界線(如國界和世代)上。2018年的光州雙年展除了主場館外,亞洲文化殿堂(Asia Culture Center)、光州美術館(Gwangju Museum of Art)等文化、歷史空間也將用于展覽。
展覽時間:2018年9月7日—12月9日
展覽地點:巴西圣保羅
圣保羅雙年展于1951年開展,是全球資歷第二的國際藝術展覽,也是第一個脫離歐洲地區(qū)舉辦的雙年展。第33屆的圣保羅雙年展以“情感親和力”(Affective Affinities)為題。策展人加百列·佩雷斯-巴雷那(Gabriel Pérez- Barreiro)邀請來自七個不同背景、藝術實踐的藝術家合作,將重點放在藝術家與創(chuàng)作過程的關系,并讓作品與同齡人對話。七位藝術家分別構思了不同的群展,共有七個不同的展覽,內容包括工作形象、抽象歷史、藝術敘事、形象轉變、身份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