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剛
急性胰腺炎疾病于臨床表現(xiàn)出的發(fā)病率尤為顯著, 誘因為患者在表現(xiàn)出胰管堵塞的情況后, 使得胰腺內(nèi)部表現(xiàn)出胰酶激活的情況后最終患病。在此形勢下, 選擇生長抑素對患者進行治療, 在對胰腺細胞進行保護以及對胰腺分泌進行抑制方面可以獲得確切效果, 從而獲得相應治療效果[1]。本次研究將進一步探討采用生長抑素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治療的可行性, 以此探究患者炎癥因子以及瘦素水平獲得顯著改善的治療方式?,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60例。對照組男45例, 女15例;年齡25~53歲, 平均年齡(37.59±6.49)歲;疾病類型:酒精性胰腺炎12例、膽源性胰腺炎39例、脂肪源性胰腺炎9例。觀察組男49例, 女11例;年齡27~55歲, 平均年齡(37.62±6.53)歲;疾病類型:酒精性胰腺炎13例、膽源性胰腺炎40例、脂肪源性胰腺炎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均獲得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所有患者以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生長抑素藥物過敏、臟器功能異常以及較差配合度患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 對照組采用生長抑素微量泵注方法進行治療, 采用生長抑素3 mg+0.9%氯化鈉注射液48 ml微量泵泵注, 泵注速度為4 ml/h, 治療時間為48 h[2]。觀察組患者采用首次生長抑素靜脈推注聯(lián)合微量泵注方法進行治療, 采用生長抑素3 mg+0.9%氯化鈉注射液48 ml, 靜脈推注4 ml完成后, 將剩余藥液選擇微量泵泵注形式進行治療, 泵注速度為 4 ml/h, 治療時間為 48 h[3]。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以及瘦素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瘦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瘦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瘦素水平均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瘦素水平(13.81±1.53)ng/ml高于對照組的(10.25±0.61)ng/m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x±s, pg/m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瘦素水平比較 ( , ng/m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瘦素水平比較 ( , ng/m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比較, bP>0.05, c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0 8.81±0.92 10.25±0.61a觀察組 60 8.79±0.53b 13.81±1.53ac t 0.1459 16.7418 P 0.8842 0.0000
急性胰腺炎作為發(fā)生率較為顯著的一種急腹癥, 疾病誘因呈現(xiàn)出多樣化特點。臨床在研究此種疾病治療方法期間,主要為了將患者胰酶分泌總量顯著減少, 將胰酶破壞程度顯著減少。但是因為選擇基礎療法對患者治療后, 無法獲得顯著效果, 從而在臨床應用期間受到限制[4]。在此種形勢下,選擇生長抑素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治療, 能夠?qū)⒒颊叻置诠δ軓母旧蠝p少, 從而使得患者胰酶消化功能獲得確切緩解, 最終獲得確切效果[5]。但是此種藥物治療方式的不同,最終在獲得療效方面會有所不同, 為此確定最佳生長抑素用藥方式展開疾病治療意義顯著。
本次研究中, 對照組患者采用生長抑素微量泵注方法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首次生長抑素靜脈推注聯(lián)合微量泵注方法進行治療, 最終發(fā)現(xiàn):治療后, 兩組患者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瘦素水平均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瘦素水平(13.81±1.53)ng/ml高于對照組的(10.25±0.61)ng/m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從而證明選擇生長抑素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靜脈注射后, 對其實施泵注治療, 最終同單純泵注比較,可以將治療效果顯著提高。分析此種結果原因為, 初次選擇生長抑素對患者靜脈推注后, 對于最高血藥濃度的形成可以做出充分保證, 從而使得生長抑素水平獲得明顯提升, 針對胰酶激活進行顯著控制。之后將剩余生長抑素對患者泵注治療, 能夠使得患者血漿水平獲得明顯提高, 炎癥反應獲得充分緩解。為了使得急性胰腺炎疾病治療效果獲得更為顯著提高, 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配合對患者展開飲食指導干預, 例如將刺激類食物以及油膩食物攝入量合理減少, 或者禁止進食;將豐富營養(yǎng)食物以及清淡食物攝入量顯著增加, 從而使得機體營養(yǎng)獲得顯著提高, 使得胰腺刺激獲得充分減少, 最終對于病癥恢復加以顯著促進。
綜上所述, 臨床醫(yī)師選擇生長抑素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治療, 在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以及提高血漿瘦素水平方面獲得確切效果, 從而促進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康復, 首次生長抑素靜脈推注聯(lián)合微量泵注的用藥方法效果更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