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中國武術審美文化中的意象系統(tǒng)

      2018-10-29 11:09:58孫剛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8年2期
      關鍵詞:審美意象審美文化中國武術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比較研究等方法,探討中國武術審美文化中的意象系統(tǒng)。研究認為,武術審美文化中的意象系統(tǒng)不單純指武術技藝的形式演繹,更深刻的是“循象而入”,漸趨于內(nèi)的“為道”玄思,體現(xiàn)了一種主體化了的“天人合一”生命理想,其意象結構包括武術技藝層面的自然意象、身體意象和社會層面的武術人文意象。“自然意象”是主觀地存在于人們意識中、傳遞武術審美意蘊的自然物象?!吧眢w意象”是塑造武術技藝動作而參照的身體美的評判標準?!拔湫g人文意象”是習武之人在社會人生價值追索中所形成的體現(xiàn)武術特質的人、事及其彰顯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武術人物意象、武術典故意象、武術精神意象等。武術審美意象不僅體現(xiàn)了習武之人對自然生命的審美觀照,同時彰顯了在人生本真觀照中的人格尊嚴。

      關鍵詞:中國武術;審美文化;審美意象;自然意象;身體意象;人文意象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76(2018)02-0061-04

      Abstract: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parative study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image system of Chinese Wushu aesthetic culture. It argues that image system of Chinese Wushu aesthetic culture refers to not only Wushu skill performance, but also the "gradual penetration by image"-"Tao", one of metaphysical thoughts, which embodies a kind of subjective life ideal of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 Wushu images include nature image, body image and humanity image of which the first two belong to skill level while the third one belongs to social level. "Nature image" is the natural object that can express aesthetic implication in people'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Body image" is a kind of standard of body beauty of Wushu action and shape. "Wushu humanity image" refers to Wushu humanistic spirit formed in social life by people who pursue their social and life value, mainly including Wushu character image, allusion image, spirit image. Wushu esthetic images embody people's esthetic appeal to the nature and life as well as the true reflection of life in the personality dignity.

      Key words:Chinese Wushu; aesthetic culture; aesthetic image; nature image; body image; humanity image

      中國武術是華夏藝苑中一枝絢麗繽紛的奇葩,承載著詩情畫意的中華文化風韻,詮釋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中華元典精神。全球化語境下,社會的泛審美化趨向儼然昭示著一種新時代的文明洗禮,武術審美已然不自覺地伴隨著時代的腳步悄然來到我們?nèi)粘I钪?,成為時人對武術新的價值追尋,成為武術高品位發(fā)展新的增長點,成為彰顯中華審美文化、愉悅大眾心境的精神載體。“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其基本內(nèi)涵就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推演到人生之中,形成了人與自然、人自身、人與社會和諧統(tǒng)一的思想理念。武術審美文化形成的哲學基礎正是基于“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觀,因而,武術通過身體符號傳遞著與自然、社會以及人自身和諧與共的理念。以此為立論基礎,我們對武術審美意象做出三個維度的理論假設:第一,追求與自然和諧的“自然意象”;第二,追求自身“內(nèi)外兼修”的“身體意象”;第三,追求與社會和諧發(fā)展、體現(xiàn)武術特質的“武術人文意象”。

      1 武術審美文化中的自然意象

      本研究中,我們將“自然意象”界定為:主觀地存在于人們意識中、傳遞武術審美意蘊的自然物象。自然物象來源于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體現(xiàn)了武術審美意象中的自然生命精神和融通自然的仿生之美,透視出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美韻。許多武術拳種、術語、諺語、拳理等都蘊含著豐富的自然意象。

      1.1 武術拳名中的自然意象

      “自然意象”汲取了大自然中的諸多客觀物象,因此,決定了武術套路拳種的多樣性,決定了各種拳種不同的演練風格,從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意境神韻。中國武術中獨具特色的象形拳就是通過模仿大自然中的一些動物的姿勢、神態(tài),并汲取它們與其他動物打斗中的技巧、特長形成武術技法,并借以傳達人們的思想情感而創(chuàng)編的。薛顛認為:“象形拳法,……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推演變化,妙及神明,內(nèi)運其意,外發(fā)其象?!w有象而外全非真象,無意之中確有真意。法曰:‘有象有意不成妙意,即象即意不可思議。[1]8”象形拳中的“意象原型”是自然界動物的形象,“象”是動物形象,“意”是動物神情。象形拳不僅要求演練者外在形態(tài)要逼真,更要求其內(nèi)在生命意興的表達要“神似”,象形拳的韻味就在于“象其形,延其意,取其神”,在角度和力度的變化中,姿態(tài)萬千,各得其美,各盡其勢,從而達到“形神兼?zhèn)洹钡膶徝览硐?。另外,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等較具有代表性的武術拳種,其名稱本身就具有豐富的審美文化意蘊,透視出“太極”“五行”“八卦”等具有象征宇宙自然風韻的意象系統(tǒng)。

      1.2 武術動作、術語中的自然意象

      薛顛認為:“象形者,會意也,發(fā)于外而謂之象,蘊于內(nèi)而謂之意,意可蘊,亦可發(fā),意由心出,象由性生,中庸云,誠于中,形于外,正是意象之謂也。[1]22”形意拳十二形(龍、虎、猴、馬、鼉、雞、鷂、燕、蛇、駘、鷹、熊十二種動物的形態(tài))通過效仿十二種自然界的動物神態(tài)(如虎的“威嚴之象”、鳥的“獨立之能”、鷂的“翻身之疾”等),充分體現(xiàn)了自然意象之美韻。通臂拳通過揣摩猿猴等動物特長造拳取勢。猿猴能舒肢展臂、伸縮弄長,故有“猿猴閃身”“猿猴入洞”等動作;老鷹能振翅扶搖,故有“大鵬展翅”“黃鷹探爪”之勢。[2]

      少林武術中的“虎鶴雙形”動作,首先要對“虎”“鶴”等自然現(xiàn)象之“形”“神”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形成的“心中的虎鶴雙形”就是“虎鶴意象”,展示出來的武術動作則為武術意象再造,而由此給人帶來的美感則是審美效應,就具有了武術藝術的風韻。

      武術動作術語很多都是依據(jù)動物之名和動物之能而命名,如太極拳中的“白鶴亮翅”“金雞獨立”“白猿獻果”等,將“鶴”“雞”“猿”等自然意象融入武術動作,以人體肢體語言透視自然意象,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生命美韻,彰顯了武術審美文化中自然意象的特殊內(nèi)涵。

      1.3 武術拳諺、拳理中的自然意象

      武術拳諺中蘊含豐富的自然意象。如拳諺“刀如猛虎力無邊、劍似飛鳳上下翻、槍如游龍隨身轉、棍似旋風打一片”中,觀者看的是“刀”“劍”“槍”“棍”這些武術器械的演練,想的是“猛虎”“飛鳳”“游龍”“旋風”這些“自然意象”的自然屬性,二者融會貫通就體現(xiàn)了“物我合一”的生命美韻。又如,把長拳的高跳低落比喻為“高如鷹擊長空,低似魚翔淺底”,把太極拳的動作要求比喻為“運動如抽絲,邁步如貓行”,把形意拳的技法比喻為“起如伏龍登天,落如霹雷擊地”等都是通過特定語境下的“自然意象”使人感悟武術的審美風韻。

      在古代武術技藝的相關表述中,就已經(jīng)在不自覺地運用“自然意象”。《管子·七法》形容“春秋角試”時豪杰之精湛武藝“舉之如飛鳥,動之如雷電,發(fā)之如風雨”。其中的“飛鳥”“雷電”“風雨”都是一個個的“自然意象”,成為特定語境下的武術審美意象。

      從武術的動作要義來看,如把長拳中的動靜起落、站立轉折、快緩輕重十二種姿勢比喻為“動如濤,靜如岳,起如猿,落如雀,站如松,立如雞,轉如輪,折如弓,快如風,緩如鷹,輕如葉,重如鐵”,其中的“濤、岳、猿、雀、松、雞、輪、弓、風、鷹、鐵、葉”是具有生命意蘊的自然界客觀物象,與之分別對應的“動、靜、起、落、站、立、轉、折、快、緩、輕、重”是武術動作的外在形態(tài),這些武術動作的外在形態(tài)的意蘊是通過與之相對應的自然界客觀物象來傳達的。同時,由武術技擊形成的武術特有的格斗意象也多依附于“自然意象”的審美表達。

      2 武術審美文化中的身體意象

      本研究中,我們將“身體意象”界定為:塑造武術技藝動作結構而參照的身體美的評判標準。武術是通過人體的身體運動來表達思想情感的,屬動態(tài)的視覺藝術符號,即由人體姿態(tài)發(fā)出訊息的一種復雜的符號系統(tǒng)。所以,作為一項既是審美主體又是審美客體的人體運動,武術技術動作的展示自然脫離不開對人體自身的審美觀照,這種審美評判依據(jù)則為“身體意象”,即按照身體美的尺度來塑造武術動作外形。

      2.1 身體美學的審美評判

      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說“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勻稱和確定性”,“美是形式結構的比例和諧,以及變化中的統(tǒng)一”。比例是構成美的基本元素,體現(xiàn)了結構“和諧”的思想。整齊、對稱、均衡、多樣統(tǒng)一等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美規(guī)律。所以,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說“美是數(shù)的和諧”。梁啟超在《書法指導》中稱“真正的美在骨骼擺布,四平八穩(wěn),到處相稱”。由此,從外形的“整齊”“對稱”“均衡”“多樣統(tǒng)一”等形式結構體現(xiàn)了比例“和諧”的美學思想,成為客觀事物外形美的一般審美標準,從而也形成觀照人體外形之美的“身體意象”。

      2.2 武術動作結構體現(xiàn)了身體意象的審美取向

      武術浩如煙海,種類繁多,表現(xiàn)出不同的肢體符號,但其總體原則遵循“身體意象”的普遍標準,即外形比例的“和諧”“秩序”“適宜”“勻稱”“協(xié)調”等一般身體美學法則。邱丕相先生認為:“武術套路的形式美表現(xiàn)為齊整、參差、主次、均衡、對稱、對比、呼應、比例、協(xié)調等。[3]”華拳技法講究“五體勻稱”,“五體”也稱為“五骨”或“五筋”,即身體的軀干、兩上肢和兩下肢,華拳動作即依身體意象標準來塑造武術動作造型之美。中國書法是生命的藝術,歷來講求筋、骨、血、肉,明人豐坊在《筆訣》里說:“書有筋骨血肉,筋生于腕,腕能懸,則筋骨相連而有勢,骨生于指,指能實,則骨體堅定而不弱……然大要先知筆訣,斯眾美隨之矣。”邱丕相先生從“均衡、陰陽、神韻”等方面,提出了書法同武術動作間同形同構和會意傳神的基本點。“弓、馬、仆、虛、歇、拳、掌、勾”猶如“永”字八法,即“點、橫、豎、撇、撩、挑、勾、捺”[4],將武術與書法進行了形象的對比。

      另外,武術講究“內(nèi)外兼修”“形神兼?zhèn)洹薄皟?nèi)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等都強調身體外在形態(tài)與內(nèi)在意志的和諧統(tǒng)一,都是按照身體美的法則來塑造武術形象,都體現(xiàn)了一種“身體意象”的審美表達。

      3 武術人文意象

      武術人文意象是習武之人在社會人生價值追索中所形成的體現(xiàn)武術特質的人、事及其彰顯的人文精神。前已論及,當原本野蠻、殘酷的擊打消解在武術演練中的“意象”之中,武術已經(jīng)得到了“藝術化”加工,從而超越了技術層面。當武術與社會發(fā)生關聯(lián),某些武術行為無疑又站在了群體的高度升華為習武人的一種人格境界?!叭烁窬辰绫旧砭褪敲缹W問題。”[5]

      “意象”不單純指藝術的形式演繹,更深刻的是“循象而入”,生發(fā)于外、漸趨于內(nèi)的“為道”玄思,體現(xiàn)了一種主體化了的“天人合一”的生命理想寄予,同時也是發(fā)自人對生命本然的深切反思,是在人生本真的自覺觀照中的人格尊貴升華?!爸袊糯缹W認為,意象是一個體現(xiàn)了‘道的有無相生、虛實結合的宇宙精神,又充滿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生命意識的特定美學范疇。[6]”比如,“黃河”作為中華民族“母親”這一意象,其意義已然超越了“黃河”的地理學意義而升華為一種氣勢磅礴、生命力強大的人格境界,陟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人文精神的本真韻致。從技術層面中的武術造型到各種武術技法的運用,從習武人對人體自身的內(nèi)外兼修到對社會的人生價值追索,最終旨歸是通過對自然的眷顧和社會的人文關懷激發(fā)對生命本然的始源性追索,是超越了外在之“術”而對形而上的“道”的人性探索和精神訴求,因此,武術之美即在“意象”,以“象”達“意”,才會脫離干癟的文字和概念的束縛,而產(chǎn)生象外之象、韻外之韻的無窮回味,才能體悟“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氣化一元”“不二法門”等思想的深刻哲理,從而營造神妙無窮的武術意境,駐守于一種超驗人格境域,反映了人格內(nèi)向升華的心路歷程。武術人文意象主要包括武術人物意象、武術典故意象、武術精神意象等。

      3.1 武術人物意象

      幾千年的武術發(fā)展史,譜寫了一曲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生命戰(zhàn)歌。武術仁人志士以“鐵肩擔道義”的“俠義精神”寄托了忠義的愛國情懷,體現(xiàn)了武術人的一種社會擔當、正氣弘揚,折射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和人文精神。這些武林仁人志士所頌揚的武術精神經(jīng)歷史積淀已成為社會約定俗成的精神紐帶和審美心理,因而,這些時代頌揚的武術人物也就成為了英雄人物意象,它的深層意蘊已遠遠超越了其自身的英雄行徑,而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審美感召。

      比如,人們一提到關羽就想到“溫酒斬華雄”的高超武藝、“過五關斬六將”的誠信、“千里走單騎”的忠勇、“華容道義釋曹操”的仁義等等,因而,“關羽”被后人尊為與“文圣人”孔子相提并論的“武圣人”,成為武林中人頂膜禮拜的英雄人物,成為人們家中鎮(zhèn)宅供奉的精神依托?!瓣P公”自然成為傳遞“忠勇仁義”思想的人物意象符號。其他的如戚繼光、霍元甲、黃飛鴻、李小龍等武術名人業(yè)已成為一種武術精神的代名詞,成為催人奮發(fā)的“武術人物意象”。又如,古代俠士是俠義精神的締造者,當俠士成為歷代頌揚和謳歌的英雄人物時,就已經(jīng)成為大眾公認、社會約定俗成的英雄人物意象。眾所周知的戰(zhàn)國俠士荊軻,其不畏暴秦、正義豪邁的英雄壯舉為世人動容而世代傳頌,因而,后人在荊軻身上寄予了不畏強暴、大義凜然的英雄情結,荊軻則成為象征道義、英雄的人物意象。

      3.2 武術典故意象

      歷史故事往往承載著當時的社會風尚、文化傳統(tǒng)以及時人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趨向,因而,當某些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件成為大眾耳熟能詳、歷代口傳筆述的情感素材時,這些典型事跡就形成了文人感懷抒情的典故意象。

      比如,“聞雞起舞”這一典故使我們想到東晉祖逖拔劍習武、奮發(fā)圖強、立志報國的人格精神;“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等是三國演義中關于關羽的有名典故,從中使人感受到關羽的誠信為人、仁義之舉的高貴人格品質,進而成為人們學習的典范?!笆魃忍仆酢钡臍v史典故令人們不約而同會聯(lián)想到少林武僧的英勇大義、勇武精神等等,這些約定俗成的與武術人物或事件有關的歷史典故成為人們抒情感懷的審美意象。

      又如,“荊軻刺秦”“專諸刺吳王”的歷史典故歷來作為古代俠士的經(jīng)典而頌揚,因而,在詩人筆下,這些典故儼然成為一種審美意象,透視出對俠者人格之美的感慨,或澎湃激昂或凄涼悲壯。[7]

      3.3 武術精神意象

      武術精神意象是指經(jīng)社會積淀而形成的獨具中華格斗術的精神特質,主要包括武術禮儀意象、武術道德意象、武術俠義意象等體現(xiàn)武術特質的意象系統(tǒng)。朱志榮認為:“人生境界中的審美意象,是主體通過自然與人生貫通的思維方式,以生命意識對人格進行評判的結果。”[8]

      武術中的“抱拳禮”具有濃郁的武術專業(yè)特征。使人一看到“抱拳禮”,就自然聯(lián)想到武術中人的“謙遜”“豪氣”“仗義”等審美文化意象。武術中的“拜師”也閃爍著武術特有的文化意象?!鞍輲煛笔乔О倌陙須v史積淀所形成的武術界的一種師徒傳承模式,內(nèi)含擇徒標準、拜師貼、拜師禮儀、拜師后的行為規(guī)范等等文化審美意蘊。

      武術“意象訓練”不僅是始終貫注“戰(zhàn)斗意念”和“技擊理念”的武術技術練習模式,而且還貫注了武德修養(yǎng)的人文訴求理念,是把“技擊”“虛擬對手”“戰(zhàn)斗場景”貫穿于想象之中,從而把殘酷、血腥的打斗消解在“格斗意象”之中,既滿足了人之野性的“本能”訴求,又呈現(xiàn)出“藝術化”的審美效應,是“形”之載體和“意”之彰顯的統(tǒng)一,是“立象以盡意”思想的體現(xiàn)。另外,武術仁人志士身上折射出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人格境界都充分說明了“武術意象”的超越性。“仁”“義”“勇”“禮”等構成了象征武術道德本體的意象系統(tǒng),陟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人文精神的本真韻致。

      “俠義精神”是武術特有的文化意象,蘊含俠者仗義任俠、重然守諾、重名守節(jié)、扶弱濟貧、快意恩仇、精忠報國等崇高的人格品質。俠義既是俠者仗義任俠的豪行,更是一種精神特質。從俠客身上折射出的“俠義精神”成為人們對英雄崇拜的俠義意象。俠義意象不是某一俠者的人格境界體現(xiàn),而是經(jīng)歷史積淀、俠者人格精神共性的民族文化抽象,是大眾意識形態(tài)中的“觀念俠”,承載著正義、誠信、義氣、名節(jié)的精神追求,成為人們思想意識深處的最高“情義”倫理和審美理想。因而,俠義意象是一種精神意象、文化意象,傳遞著武術審美文化中獨特的審美特質。由上,筆者勾勒了武術審美文化中的意象系統(tǒng)結構圖(圖1)。

      4 結論

      以“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學思想為基礎,武術審美文化中的意象系統(tǒng)既包括武術技藝層面的自然意象、身體意象,又包括社會層面的武術人文意象。象形拳、形意拳、太極拳等武術拳種、拳諺、術語、拳理中蘊含著意味雋永的“自然意象”。作為一種獨特的肢體語言符號系統(tǒng),武術技藝的動作展示離不開身體美學的審美評判,因而也就具有了“身體意象”的審美尺度?!拔湫g人文意象”體現(xiàn)了習武之人的社會價值存在與人格境界升華,體現(xiàn)了對形而上的“道”的人性探索和精神訴求。它們之間既體現(xiàn)了武術審美意象的分層意蘊,又形成一個相互依托、相互影響的互聯(lián)結構,成為中國武術審美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薛顛. 象形拳法真詮[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中國武術百科全書》編撰委員會.中國武術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117.

      [3]邱丕相. 中國武術文化散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34.

      [4]許金民,邱丕相. 武術運動員的智能訓練[J].中國教練員,1993(2):2.

      [5]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74.

      [6]梁一儒,戶曉輝,宮承波. 中國人審美心理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240.

      [7]孫剛,殷優(yōu)娜. 中國古代詩詞中的武俠審美文化研究[J].體育科學,2013,33(4):66.

      [8]朱志榮. 中國審美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78.

      [9]郭瑞青.文化認同視域下武術文化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6(3):6.

      猜你喜歡
      審美意象審美文化中國武術
      史料整理:認識中國武術的一條路徑
      武術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7:44
      中國武術“元問題”的歷史思考——《中國武術思想史》評析
      武術研究(2019年11期)2019-04-20 12:14:42
      詩歌意象淺議
      新一代(2017年4期)2017-05-13 14:37:48
      芻議水墨藝術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審美意象
      淺析巴蜀審美文化的特征及發(fā)展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7:19:24
      淺析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根本目標
      淺談產(chǎn)品設計的審美文化
      中國武術有哪些派別
      審美文化視域下莎士比亞悲劇的電影改編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2:32:40
      論關漢卿《蝴蝶夢》中的審美想象
      戲劇之家(2016年4期)2016-03-25 10:56:42
      古丈县| 蒲城县| 周宁县| 仁化县| 新乡市| 泰顺县| 广东省| 牡丹江市| 麻城市| 铜川市| 微博| 翁源县| 乌恰县| 微博| 海门市| 铜川市| 宁晋县| 资兴市| 三台县| 仙居县| 寿光市| 建宁县| 荣成市| 漠河县| 常宁市| 公主岭市| 同心县| 贡觉县| 拜城县| 阿克苏市| 浦东新区| 三门县| 盱眙县| 迁西县| 霍山县| 天峻县| 崇明县| 盐城市| 吕梁市| 承德县|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