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鐵歡,孫永媛,時榮榮,孫 強,張衛(wèi)軍,高廣居,吳鳳訓,曹金鋒*
(1.滄州市農林科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0;2.河間市農業(yè)局,河北 滄州 062450;3.中捷農科所,河北 黃驊 061162)
大豆原產于我國,是重要的飼料作物和油料作物[1,2],在國家糧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3~5]。河北省位于黃淮海夏大豆與北方春大豆的交界地帶,是黃淮海地區(qū)大豆主產省份之一。全省11個地(市)均有大豆種植,夏大豆種植面積占80%,春大豆種植面積占20%,大豆種植模式以平作、間作和套作為主。常年種植面積20萬~30萬hm2,平均產量為1 500 kg/hm2,最高產量達到1 945.2 kg/hm2[6]。2015年以來,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影響,河北省的大豆生產也隨之發(fā)生一些變化。為更好指導大豆生產,2017年12月~2018年1月,國家大豆產業(yè)技術體系滄州綜合試驗站對河北省11個地(市)的大豆生產進行了調研,累計獲得調研樣本47個。通過對這些樣本進行分析,發(fā)現了大豆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技術需求,并提出了生產建議,以期對大豆生產產生一定的啟示和推動作用。
根據氣象資料,河北省2017年6~9月降水量較往年增加約50 mm,氣溫也較往年高約1℃,高溫多雨的天氣促進了大豆的生長,但由于降雨強度大、極端性強,并伴有短時大風,造成部分品種出現一定程度的倒伏。10月4~8日河北省出現大范圍的強降雨,降雨量為歷史同期第3位,導致大豆收獲延遲,籽粒含水量較往年偏高。
2017年受國家宏觀政策和國際市場的影響,大豆的主要競爭作物玉米價格出現大幅度下跌,由原來的2.4元/kg降至1.6元/kg,種植面積隨之急劇下降,大豆價格卻保持相對穩(wěn)定,農民種植大豆的意愿不斷增強。所以,河北省大豆面積出現一定幅度的增長。隨著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田間管理措施到位,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單產水平也有所提高,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民的收益有了保障。
2017年河北省大豆種植面積為18.42萬hm2,較2016年增加了10.90%。除滄州地區(qū)種植面積略有減少,唐山、承德地區(qū)種植面積未發(fā)生改變外,其他地區(q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石家莊地區(qū)種植面積增加最多,較2016年增長了77.1%(圖1)。
圖1 2016年和2017年河北省各地(市)的大豆種植面積Fig.1 Planting area of soybean in the cities of Hebei in 2016 and 2017
調研數據顯示,2017年河北省新型農業(yè)主體(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yè)合作社等)大豆的平均產量約為3 000 kg/hm2,農村自留地的平均產量較低。全省大豆平均單產為2 250 kg/hm2;總產量為42.12萬t,較2016年增加了9.26萬t(表1)。
表1 2017年河北省各地(市)的大豆總產量和平均產量Table 1 The total yield and yield per unit area in Hebei in 2017
2017年大豆銷售價格為3.7~5.0元/kg,一些優(yōu)質大豆(冀豆17、滄豆10等) 價格高達5.5元/kg。一些種植大戶采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種、病蟲防控、化學調控、鼓粒澆水、低損收獲等先進生產技術,大豆出苗整齊,長勢良好,投入降低900元/hm2,平均產量>3 000 kg/hm2,效益 2 250~3 000 元/hm2。
河北省大豆生產的主栽品種有滄豆系列、冀豆系列、石豆系列、中黃系列、邯豆系列、農大豆系列、承豆系列和五星號系列。2016~2017年種植面積超過3 333.33萬hm2的品種為滄豆6號、滄豆10、冀豆12、中黃13[7]、冀豆17、石豆5號和石豆6號。
河北省大豆生產的主推技術有麥茬免耕覆秸精播栽培技術[8]。該技術主要解決了播種時秸稈堵塞播種機,麥秸混入土壤后造成散墑和影響種子發(fā)芽,秸稈焚燒造成空氣污染和有機質損失等難題。輕簡化耕作播種技術,實現了機械一次性同時完成“精量播種、側深施藥肥、覆土鎮(zhèn)壓、封閉除草”等多項作業(yè);機械作業(yè)成本節(jié)約900元/hm2,精量播種可節(jié)約良種15 kg/hm2;側深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種子包衣或施藥,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蟲;播后苗前噴施除草劑,可有效防控雜草。
隨著新品種和栽培技術的有機結合,生產過程中出現了高產典型。2017年對河北省示范與推廣的大豆品種進行調研發(fā)現,冀豆17在石家莊藁城區(qū)梅花鎮(zhèn)朱家莊村的最高產量為5 227.8 kg/hm2(表2)。
3.1.1 土地規(guī)?;洜I程度低 2017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多種方式,加快發(fā)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規(guī)模經營形式。積極引導農民在自愿基礎上,通過村組內互換并地等方式,實現按戶連片耕種[9]。目前經濟條件好的鄉(xiāng)鎮(zhèn)土地流轉速度快,已經出現了專業(yè)種植大戶、種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yè)服務隊等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土地得到集中,全程實現機械化,極大提高了生產力;但一些經濟條件差的農村土地流轉速度慢,土地集中化程度較低,一家一戶種植依然存在,對新品種新技術了解少,機械化程度低,種植效益差,不能適應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
3.1.2 銷售渠道少、利益難以最大化 隨著種植大戶的增多,大豆產量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尤其是種植大戶的產量可達到上萬甚至幾十萬噸,短時間大量黃豆的上市,使得部分種植戶出現了銷售困難、售價低收益少的情況。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
表2 2017年河北省大豆品種示范與推廣時的產量Table 2 The yield of Demonstrated and extened soybean varieties in Hebei in 2017
(1)思想觀念轉變慢。由一家一戶的小作坊式到種植大戶的生產方式和銷售方式都需要改變,要打破自給自足的思想,主動尋找銷路。
(2)信息渠道不暢。農民受文化知識水平限制,導致獲取和發(fā)布信息能力差,缺乏有效的溝通。
(3)加工企業(yè)缺乏。目前大豆消費產品的品種主要為豆腐、豆?jié){、腐竹、豆腐干、豆芽、炒豆等,以小作坊加工、集貿市場銷售為主,欠缺規(guī)?;?、標準化的生產銷售企業(yè)。
3.1.3 機械化程度低 田管機械中,播種機主要包括玉豆兩用播種機、深松鎮(zhèn)壓精量播種機、2BMFJ系列多功能麥茬免耕覆秸精播機、麥茬旋耕播種機等,播種效果并不理想,缺苗斷壟現象比較嚴重,近年來由國家大豆產業(yè)技術體系研發(fā)的2BMFJ-6精播機播種出苗整齊、苗勻,該機械有側向清秸裝置,播后噴施苗前除草劑時,可以全封閉地面,效果理想,但是機械推廣使用范圍僅停留在樣機階段。植保機械包括自走式噴霧機、無人機、風送遠程噴霧機、卷籠噴藥機等,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對自走式噴霧機和旋翼無人機的需求迫切,但是使用過程中,不僅要會使用還要會維護與維修,使用時又過于集中,所以家庭農場和專業(yè)種植合作社更希望組建專業(yè)服務隊。進口專用大豆收割機收獲效果比較理想,但是價格昂貴,目前國內收獲機械主要是利用已有的谷物聯(lián)合收割機進行改裝,機械破損率高、含雜率高、泥花臉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大豆的商品性。
3.1.4 病蟲草害發(fā)生嚴重 2016~2017年病蟲草害呈現加重的趨勢。(1)胞囊線蟲發(fā)生嚴重。2017年9月16日~30日對河北省滄州、石家莊藁城、廊坊地區(qū)進行土樣采集,并寄送給沈陽農業(yè)大學北方線蟲所檢驗,土壤中線蟲胞囊量200~600個/L,嚴重地塊達800~1 300個/L,已經給生產帶來嚴重為害。(2) 食心蟲為害嚴重。收獲時調查食心蟲蛀莢率為2%~3%。(3)雜草種類多,防治效果差。據調查,大豆田間優(yōu)勢雜草有14種,分別是馬齒莧、馬唐、稗草、蘆葦、酸模葉廖、田旋花、反枝莧、蒼耳、狗尾草、灰綠藜、刺菜、野蘇子、蒿子和蔓子草。
3.2.1 品種更新滯后,缺乏專用特用品種 品種退化、混雜嚴重,品種類型單一,不能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3.2.2 栽培技術落后,缺乏標準化生產技術 種植分散、管理粗放、配套技術不到位、機械化程度低。
3.2.3 加工企業(yè)規(guī)模小,產業(yè)化程度低 商品大豆直接銷售到豆制品加工作坊占比大,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深加工和新產品開發(fā)滯后市場競爭力弱。
確立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為技術服務主體,以篩選高產、優(yōu)質、抗病、廣適品種為基礎,以輕簡化播種、化學除草、病蟲防控、化學調控、低損收獲為核心內容的技術服務體系。
重點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試驗與示范,通過組織現場會、觀摩會、驗收會來集中展示新品種、關鍵技術、種植模式的效果,完成由原來的技術推廣體系向新型示范服務體系的轉變,引導大豆規(guī)范化生產。
目前,市場上有機食品備受青睞,建議開發(fā)綠色有機大豆產品。考慮生產技術中各種因素對產量、品質和環(huán)保的影響,實行規(guī)范化栽培管理、標準化生產和質量化供應,實現大豆生產的高產高效。通過研究,制定優(yōu)質高產的“綠色”、“有機”大豆生產技術規(guī)程,創(chuàng)建名優(yōu)品牌,并建立產業(yè)化示范基地。
國內大豆市場價格受進口大豆影響,農民種植大豆的比較效益低,經濟上不合算,大豆新品種推廣種植的難度比較大。隨著農業(yè)供給側改革的發(fā)展,建議政府對種植非轉基因大豆給予補貼,以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另外,在土地流轉,發(fā)展適度規(guī)?;洜I中,在資金上給予信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