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文豪雨果曾經(jīng)說過:“要檢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一場暴雨就夠了?!狈▏屠琛⒂鴤惗氐南滤老到y(tǒng)都已經(jīng)歷了150多年的考驗,被稱為世界最強大的地下排水系統(tǒng)。然而在我國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有這么一個小山村,建村已有800多的歷史,雖曾經(jīng)歷幾百年歲月的洗禮,卻從未被大水侵擾,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村中強大的明暗兩溪工程。當專家實地考察后,對村里排水系統(tǒng)驚嘆不已!
這個擁有強大排水系統(tǒng)的村子名叫“嵩溪村”,隸屬于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白馬鎮(zhèn),位于浙江省中部。浦江,山川秀麗、風(fēng)景怡人,古稱天地間秀絕之區(qū),是著名的“書畫之鄉(xiāng)”。
嵩溪村,地處嵩溪上游平坦的山谷地中,因溪而得名。整個村子三面環(huán)山,山頭北高東西略低,南面開闊,如同穩(wěn)坐于一把太歲椅之上。感嘆嵩溪村古人選址的精妙。
嵩溪村建村已有800多年歷史。北宋宰相徐處仁隨駕南渡,始居于浙。二世祖徐徽言,抗金殉節(jié),賜謚“忠壯”。三世祖徐賓禮,官至江浙置制使,其子徐金,赴任途至嵩溪口,慕山川秀麗,決定舉家遷居嵩溪。如今村里有徐、邵、柳、褚、王、項、潘等姓氏,徐姓人數(shù)最多。
村口有一座石拱橋,用石塊砌成,橋下溪水潺潺。沿橋邊石板路而下,橋下是另有一番天地。橋洞寬約4米、高3米,向前望去未見盡頭,這就是嵩溪村排水系統(tǒng)的出口。
嵩溪村北面為浦江名山“雞冠巖”,其余脈一左一右形成三條源流,成“川”字形自北向南穿村而過,在村口匯合流向浦陽江。據(jù)村里老人介紹,當時建村時古人認為“川”字形的溪流穿村而過風(fēng)水不好,不聚財,因此填掉了中間的溪道。
留下的兩條溪道,西邊大源為明溪名叫“前溪”,東邊東塢源為暗溪名叫“后溪”。進村后看到一條蜿蜒的溪流穿村而過,就是明溪。暗溪則隱蔽在村子中,需要慢慢的去發(fā)現(xiàn)。
2014年專家組對嵩溪村的明暗溪進行了探險考察,考察結(jié)果令人驚嘆!在這千年古村下蘊藏著一個浩大的工程。暗溪均用石塊整齊砌岸,頂部采用拱圈技術(shù),基本以橋梁形式建造,總長為七百多米。其修建年代不一、高低不一、寬窄不一,但卻連貫成一個整體。
這些拱圈橫跨寬度在2米到4米間,橋洞最高處近4米,最低處1.6米,有的拱頂弧度非常小,幾乎成水平狀。這暗溪上的拱橋歷經(jīng)千年不動,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這讓專家組非常的驚訝。溪中還建有各種分類的小池子,方便居民清洗用水。
由于暗溪的橋洞的弧度、寬窄、高低各不一致,但為了保證橋面的平坦,洞內(nèi)建造就多種變化,體現(xiàn)著高超的建造技術(shù)。其中有幾段暗溪用大塊青石鋪底,使得頂、壁、底連成一個整體,難怪千百年來能一如既往抵擋洪水的肆虐,保護著村民的安全。
整個村的房子在同一個平面上,但房下的溪流是北高南低,常年流水潺潺。在橋上建房,冬暖夏涼,梅雨天不會潮濕,這才是真正的小橋流水人家,有人稱它為“浙江第一溪”。千百年來嵩溪靜靜的流淌著,它見證著歷史,也滋養(yǎng)著世世代代的嵩溪人;它造就了美麗的倩影,也留下了眾多讓專家都無法解釋的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