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鹿
填報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以下簡稱“地大”)時,我憑的是滿腔熱血,一心想要踏遍祖國的大好河山,深刻認識或壯闊或旖旎的地理地貌。當時的我雖然從未親眼見過地大,但是依然堅定地選擇了它,夢想著自己能像李四光那般,山一程水一程,在遼闊寂靜的山野間,邂逅無人問津的“財富”。
九月的風帶著絲絲甜味,我拉著行李箱來到武漢,當站在地大簡潔而樸素的校門前時,我心中滿懷喜悅與期待。大學四年這段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我將與這所大學朝夕相處,而從今以后我的人生也將會與這所大學緊緊相連。
初識地大
當我踏進校門,一座很有地大特色的雕像便映入我的眼簾。這座雕像是一個拿著地質(zhì)錘的男子,不了解的人很容易誤認為這是李四光的雕像。其實,這座雕像名為“地質(zhì)人”,并不是特指哪一個名人,而是中國無數(shù)個普普通通地質(zhì)工作者的象征。學校鑄造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和感謝所有為祖國地質(zhì)事業(yè)做出貢獻的人。
當我聽學長講述這座雕像的意義時,內(nèi)心十分感動。任何一項杰出的科研成果,都是科研人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不知名的地質(zhì)人前仆后繼、共同努力,我們才能獲得如今的重大突破。地大的校訓是“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當我理解了這座雕像承載的意義后,校訓這八個字就深深印刻在了我的心中。
我花了一周的時間來好好認識地大。起初,我從未聽說過地大的校園特色,本以為地大應該是個很平凡的學校,后來當我在這所校園中游逛,用自己的眼睛觀察校園里的一草一木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地大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這些地方時常能給我?guī)眢@喜。
地大,風景如畫
那是我第一次穿過地大隧道。隧道里清涼幽暗,墻壁上布滿涂鴉,那三百多米長的涂鴉墻在全國高校中絕無僅有,帶給我獨特的視覺體驗。此后,我便喜歡上了獨自穿過隧道時的愜意,喜歡邊走邊想自己的心事,似乎走在其中便踏入了另一個安寧的世界。
那是我第一次走過院士長廊。夜風中,長廊兩側(cè)的樹木輕輕搖晃著,各個院士的照片立在道路兩旁,行走在其中,我的自豪感與責任感油然而生。有那么多杰出的人物為這所學校傾注心血,我既然今日能在這里接受教育,就應當趁著這段年華多做點什么。畢竟,教育最美好的地方就是傳承和發(fā)揚前輩的精神。
那是我第一次親手撫摸古老的化石。地大擁有華中地區(qū)唯一異地保存的化石林,這是深圳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張和先生為慶祝地大建校五十周年所捐獻的,里面保存著千萬年前的由樹木形成的化石。浙江衛(wèi)視《奔跑吧》節(jié)目組來地大拍攝時,還曾在這個化石林取景,可見其特別之處。
學校還有一座逸夫博物館,這讓地大成為國內(nèi)首個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的大學,地大學子可以憑學生證免費參觀。博物館里陳列的標本來自全國各地以及其他國家的化石、礦物、巖石等珍貴地質(zhì)標本,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恐龍化石了,因此,每次有朋友來地大玩,我都會驕傲地帶他們?nèi)⒂^逸夫博物館。
冬去春來,寒來暑往,這所大學不聲不響,只有體驗過這里的求學生活才能懂得這番沉默的風情。我對地大的感情在四季輪回中慢慢升溫,淺喜而深愛。
地大,求學佳選
地大被譽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地學的底蘊相當深厚。據(jù)說,軟件工程專業(yè)大一新生的課程表上都安排有自然地理學和地質(zhì)學的課程,也就是說,寫代碼的同學還要學習如何玩地質(zhì)錘和羅盤。
我的專業(yè)是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在接觸專業(yè)課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自然地理學和地質(zhì)學完全是兩個概念,而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這門專業(yè)雖然聽起來“高大上”,但是我們研究的都是接地氣的內(nèi)容。比如,觀察檢測江河湖海的變化,收集分析數(shù)據(jù)信息,將先進科學的方法運用到地理分析上,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工科專業(yè)了。
老實說,剛開始接觸專業(yè)課時,我也是一頭霧水,有時甚至會被幾門深奧的課程折磨到想換專業(yè),慶幸我遇到了很棒的老師和同學。地大的老師風趣幽默,他們雖然是理科老師,但都特別喜歡講故事,他們口中那亦苦亦樂的地質(zhì)勘測經(jīng)歷,給予講臺下的我們不少鼓勵。
學風嚴謹,求真務實
注重實踐,是地大教學的另一個特點。在我大三時,老師組織我們?nèi)ト龒{沿邊地區(qū)上實踐課,五個人為一小組,分成不同的路線進行野外踏勘,采集地理信息,繪制地形圖、地層圖。第一次去野外,快樂與痛苦并存,我也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才深刻明白,付出的心血與收獲到的滿足感是成正比的。
我下定決心要學好這門專業(yè),是因為在一次機緣巧合中看到了一位研究生師兄處理影像地圖的過程。師兄將遙感影像上的山脈水體全部提取,做成可以在電腦上處理分析的矢量影像,偌大的山河湖海在電腦里成了神秘的圈圈點點。師兄說:“別小看這些影像,能分析出山河湖海的變化,也是用另一種方式守護祖國了?!?/p>
除了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地大還有豐富多彩的講座和選修課,給學子們提供了優(yōu)質(zhì)的資源。圖書館和自習室經(jīng)常是滿座的,有時候看著背著書包行色匆匆的同學從身旁經(jīng)過,我都不好意思荒廢光陰。雖然地大的學習硬件不是所有大學中最好的,但是在這里,我依然能感受到一種自主學習的氛圍,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幅藍圖,每個人都愿意用青春的汗水灌溉夢想。而地大的老師,學識淵博又隨和親切,都愿意助大家一臂之力。
“真苦”是地大
地大的文娛活動非常豐富,重要的日子必有晚會,例如舉辦迎新晚會、元旦晚會、圣誕晚會……學子們在歡樂的氣氛中展現(xiàn)青春的朝氣與活力,張揚個人的才藝和個性;各類體育賽事應接不暇,籃球賽、羽毛球賽、足球賽等輪番上演,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而事實證明,學霸不僅能在學業(yè)上領先你,還能在體育方面碾壓你;學校還有多樣化的競技比賽,例如校園歌手大賽、辯論賽、物理競賽……只要你有特長,就有你的舞臺!
如果校園生活一直如此美好,似乎地大學子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就得不到體現(xiàn)了,所以,這里不得不提大部分地大學子都要經(jīng)歷的野外實習生活。與地質(zhì)相關的專業(yè)的學生都要參加野外實習,頂著草帽,走入荒無人煙的深山野林,不待上十天半個月都不能回來。同學們背著笨重的實驗器材,沒有路就用腳踩出來,餓了啃饅頭,渴了喝礦泉水,還要時刻面對野外隱藏的危險。這種生活看起來與現(xiàn)實社會脫節(jié),其實卻是地大學子的生活寫照,否則地大的校訓就不會是“艱苦樸素,求真務實”了。
我們?nèi)ト龒{開展地質(zhì)實習時,同去的還有地大藝術與傳媒學院的同學,不同的是,他們是去畫山水,我們是去畫地形圖。實習的地方很偏僻,經(jīng)常沒有手機信號,我們翻山越嶺測量分析,整整一個月都只能和足下的泥土倆倆相望。烈日曝曬,蟲蟻叮咬,前路難行,很多我原以為無法克服的困難,最后我竟然都咬著牙挺過了。
重回校園時,我想到王爾德的一句話:“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笔堑模腥搜鐾强?,追求詩意和遠方,也該有人注目足下的土地,用青春熱血了解和探索離我們最近的事物。
在地大求學的這四年,我學會了如何沉下心來做事,完成一件又一件看起來難以實現(xiàn)的事,并感受其中的樂趣。地大,永遠是我心中的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