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山報》11月1日文章,原題:中國在投資拉美,美國在嫉妒 最近幾個月,華盛頓對中國的態(tài)度出現(xiàn)非同一般的轉變,從以前的好言催促到如今在幾乎所有事情上的徹底對抗。
起初是今年1月美國國防部發(fā)布了圍繞總統(tǒng)造勢的《國防戰(zhàn)略》,然后是副總統(tǒng)彭斯10月在哈德遜研究所概述了美國對中國的新政策。這種態(tài)度轉變之所以非同一般,是因為它打開了對中國潮水般指責的閘門。
批評中國已成為新常態(tài),說到底很簡單:中國的財富和體量使其處于結交新朋友的位子上,而華盛頓對此感到不舒服?!俺宋乙酝?,你不可有別的神?!薄@是美國傳遞給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包括美國南面鄰國)的信息。
就在今年2月,時任國務卿蒂勒森稱,“拉丁美洲不需要新帝國主義列強”。言外之意似乎是,只要目前的帝國主義國家就足夠了。而現(xiàn)任國務卿蓬佩奧在巴拿馬說,“當中國來敲門,不見得總是符合你們公民的利益”。他似乎忘了,美國在拉美的所作所為頗具爭議:一個多世紀里,華盛頓一再暴力干涉拉美人民和政府。此外,蓬佩奧忽視了一個現(xiàn)實——中國提出的修建基礎設施的建議符合拉美地區(qū)的切身利益。再看看最近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認識到,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能推動該計劃的最佳途徑。
相反,美國拒不接受中國牽頭的“一帶一路”倡議,反而提出《建設法案》與中國抗衡。物理上的互聯(lián)互通對確保拉美各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不可或缺。美國如能對該進程做出貢獻,那將造福整個拉美地區(qū)。只要沒有一方試圖消滅對手,那么競爭就是良性的。
蒂勒森和蓬佩奧的講話均基于2018年《國防戰(zhàn)略》中那些無益且無味的詞匯,如“掠奪性經(jīng)濟”和“債務外交”。這種措辭錯誤地暗示北京有意損害東道國利益。實際上,中國很可能更有條件幫助解決拉丁美洲基礎設施缺乏的問題。
如果美國少一些恐嚇和挑撥,多一些鼓勵和建設性接觸,那么其在西半球的外交官和密集關系網(wǎng)的效用就會得到更好的發(fā)揮。▲(作者本杰明·克羅伊茨費爾特,喬恒譯)